您当前的位置: 人大履职 > 代表工作 > 正文

寻找回来的耕读文化

 
来源:厦门广电
      
2017-03-28 16:23:00
      
字体大小:[大][中][小]
5058731

  说到“啃老族”,我国老龄科研中心曾经做过一项调查统计:我国城市中有三成的年轻人靠啃老生活,六成以上的家庭存在啃老问题。明明有劳动能力,为什么有人却偏不上学、不工作、不培训,只想啃老呢?具体原因多种多样,但多半跟家庭教育有关。那么,怎么转变家风,帮助“啃老族”走上社会自食其力?

  在海沧区东孚街道天竺社区,有个天竺书院。从去年以来,这里就开办了关于耕读文化的一系列讲座和亲子活动。谁家的家风家训说得好?谁家有励志的故事?这些内容常常被融入活动中,为的是引发大家的思考。天竺社区居民洪翠云告诉记者,他们家就是书院的常客,喜欢参加活动,是因为从中可以领悟到不少做人的道理。

  “经常他们开讲座的时候,我们也会有空,一家人都会过来听。从中受到一些启发。上次书记讲,晴天的时候我们不是出去工作吗?下雨天就不能工作。我们就要存小钱,就有大钱在手上了。”

  天竺书院为什么要开展耕读文化活动呢?天竺社区党总支书记柯希霈告诉记者,他们这个社区是东孚街道最大的安置小区,有些安置户“不差钱”,但却差了点精神头。

  “因为我们这边很多拆迁户,家里面钱也是比较多。所以要珍惜改革开放带给他们的美好的生活,不要忘记我们的先辈原来是脸朝泥土背朝天那种农作时代,大家非常辛苦。再一个就是告诉他们,上了大学之后,要在学校里认真读书,毕业之后应该要先就业,再择业。不要一出来,小钱不赚,大钱又赚不了。”

  来自天竺社区的海沧区人大代表胡春恋说,为了给居民们“提气”,社区不但开设耕读文化系列讲座,还通过夏令营等亲子活动传播耕读文化的理念。(出录音)

  “因为我们社区是东孚12个拆迁安置户,有一些拆二代,会变成啃老。比如今年寒假,我们就组织社区小孩子开展‘弘扬耕读文化,留住乡愁记忆’的冬令营活动,通过这个活动引导小孩子勤劳、自强、好学。”

  和天竺社区一样,青礁村院前社也瞄准耕读文化,“从娃娃抓起”,开展了“城市菜地”、国学讲坛等系列活动。

  来自院前社的市人大代表林丽松告诉记者:“所谓的耕呢?就是耕田、劳动、工作。那现在的孩子对耕这块几乎认知是零,所以我们传统的耕融入到城市菜地里面去,让小朋友可以在里面体验到种菜啊、施肥啊、拔草啊,还有蔬菜的生长过程。那读就是读书、学习、求知,我们在我们的古官宅里面把它开辟起来成为我们的国学讲堂馆。那孩子在里面不仅可以学到我们闽南的传统文学,还可以传承到我们的颜氏家训。”

  院前社所在的青礁村,就是“开台王”颜思齐的故乡,颜氏家训至今还在流传。社区从传承家风家训入手,弘扬耕读文化,通过好家风带动好民风,不正是引导“啃老族”走上社会的好办法吗?

  对此,海沧区人大常委会委员黄达绥点了赞:“耕读文化就是提倡一种勤劳、自强,然后勤奋好学的一种精神和理念。弘扬耕读文化应该是对我们自己传统优秀文化的一种认同,其实说到底就是一种文化自信。那对于海沧来说,海沧属于一个城市化进程非常快的一个区域,有大量的征地农民和退养的渔民。他们需要转型,那么耕读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应该就是提供给他们转型的一个精神桥梁。”

  如今海沧区已经建成14所社区书院,开设了118门耕读文化特色课程。有特色的是,这些课程讲述的耕读文化,大多就来自海沧身边的故事。因为海沧本身就是一块耕读文化的沃土,历史上这里出过49名进士、104位举人,更有东林党后七君子之一的周起元、开台王颜思齐等仁人志士。对此,海沧区人大常委会委员黄达绥认为,挖掘最本土的精神,也最能触碰人心。

  “海沧民间积淀了非常多的像颜氏家训、柯氏家训、谢氏家训,这都是我们需要弘扬和挖掘的一些精髓。象我们海沧区文化馆,在这一块,我们就对传统文化我们就会侧重于对这些拆迁村落的挖掘和保护。现在到目前为止,我已经做到第七个村落了。每个村落的一些文化遗产、包括风土人情啊,还有不可移动的文物点啊,包括他们的经济发展、教育变迁,等等这些东西去采访,把采访到的口述的一些东西,进行原始的记录和流存。我觉得这就是在弘扬耕读文化当中,这就是一笔非常重要的遗产。”

  耕读文化,眼下在海沧区已经成为一个“热词”。东孚街道副书记吴涛说:今后他们街道每个社区都将把书院打造为“耕读文化”的推广阵地。因为在今天,重提耕读文化更具有现实意义。

  “老百姓富裕了以后,在普通村民中,多多少少还存在一种习惯,或者一种风气,大家不知道要做什么了?富裕了以后,钱不知道怎么花?总的来讲就是人生观、价值观上还存在一些迷失跟落差,那通过耕读文化,通过勤劳自强好学文明这种学习,让大家提升对他人对社会对国家正确态度的看法。”

  眼下海沧区开展耕读文化活动风生水起,平台以社区书院为主,活动形式以讲座居多。海沧区人大代表胡春恋建议,今后让耕读文化更深入人心,还需要创新形式,拓展更喜闻乐见、多样化的活动。

  “多方面去发展,不要只是讲座。从活动去入手,效果会比较好。像我们冬令营一个小朋友写心得:他就说因为我们有组织他们去户外拓展、自己种菜、养家、养鸭、捡鸡蛋这种农耕的生活,他们原来都觉得说吃的东西很方便 超市去买就有,不知道说怎么来的?但是我们通过活动,让他们知道这东西怎么来的?是通过辛勤的劳作、去浇水、去种植才会得来的。”

  为了推动海沧耕读文化深入开展,眼下海沧区人大常委会也在酝酿出台相关规定。海沧区人大常委会委员黄达绥告诉记者:“因为区人大本身就有一个监督政府的职能。 在推动过程当中 就可以让政府在弘扬耕读文化 在具体的举措当中会做得更实在。”

  海沧区人大常委会科教文卫委主任冯凤岐说,目前决定正在起草中,准备三月份提交通过。“在这个决定当中,可能我们会提出来要注重一些平台的建设,比如社区的书院等等。再一个突出一些重点人群,特别我们机关的党员干部,还有我们的青少年,还有海沧的新厦门人,把这些作为重点推动的人群。”

  看来,弘扬耕读文化,已经在海沧形成了共识。当耕读文化重新流行,我们在点赞的同时,还值得深思的是:绵延千年的耕读文化,最核心的一个精神内涵就是勤学自强。与现在好吃懒做、不思进取的“啃老”思想形成强烈的反差。可为什么优良传统在传承过程中遭遇了尴尬?有哪些社会、学校、家庭的因素,让勤学自强失去了动力?如今,我们还需要做些什么,才能让耕读文化的弘扬不说教,不走形式,能够由外及内,重新回归人心呢?(记者 陈颖)

版权所有:厦门市人大常委会  闽ICP备11010411号

技术支持:厦门日报·新媒体/厦门网  地址:中国-厦门 邮编:361000

电话:0592-2891222  邮箱:xmrd@xmrd.gov.cn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3169号

手机网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机构设置 人大公报 人大概况 各区人大 站内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