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代表建议公开 > 代表建议 > 正文

关于加强外来流动人口教育管理推进厦门社会融合示范的建议

 
来源:
      
2016-04-20 16:31:00
      
字体大小:[大][中][小]
4879349

  据悉,我市现有流动人口220万,已超过本市户籍人口量201.32万人,成为全国外来流动人口比较密集的城市。近日,我市被批准成为15个全国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示范试点城市之一。加快推进社会融合示范试点工作,已成为“美丽厦门 共同缔造”建设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我市积极推动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在流动人口与户籍人口同服务、同管理、同宣传、同考核等工作走在全省前列,为美丽厦门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我市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高度重视外来流动人口的关爱和照顾,出台了一系列优惠利好政策,支持外来流动人口来厦干事创业,鼓励他们在厦安居乐业。我市对外来流动人口的吸引力不断增强,美丽厦门已成为我们一张烫金名片。在充分肯定外来流动人口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新的动力和做出重要贡献的同时,也要看到,外来流动人口涌入也给我们城市卫生、城市文明、城市管理带来一定的挑战和压力,需要引起我们重视。社会融合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加入厦门户籍的问题,它不仅包括机会和权益共享,而且还包括社会适应、文化接纳和心理认同。因此,我建议,加强对外来流动人口的教育引导,特别是要强化对外来流动人口的文明礼仪、遵纪守法、卫生环保等方面的教育引导,增强其“新厦门人”和主人翁意识,帮助其更快、更好、更积极地融入厦门社会。具体建议如下:

  一是要健全领导,形成合力外来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涉及公安、工商、劳动、税务、民政、城建、计生等诸多部门,由于政出多门,各自为政,很多事情难以协调,综合治理难以发挥作用。建议成立外来流动人口管理领导小组,加强对外来流动人口的教育管理。同时,设立 外来人员一站式服务中心”,一站式集中调配处理各地派出所记录的外来人员个人档案信息,以及卫生防疫、计生等各种管理与服务项目,改变分散管理、多头管理局面。建立外来人员窗口网站,集中展示相关法规、政策,并为他们提供就业信息、住房信息、子女教育信息等等。特别是基层社区、警务室、物业公司和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站要发挥作用,形成合力,打造“四位一体”外来流动人口管理组织,为流动人口提供优质服务和教育。

  二是要进一步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宣传部门要加强对外来流动人口在文明礼仪、遵纪守法、卫生环保等方面的教育引导。通过举办讲座咨询、开展公益活动、“小手牵大手”、老乡会等活动,教育引导外来流动人口增强文明意识、环保意识,为美丽厦门添砖加瓦。

  三是要不断加大城管执法力度对一些外来流动人口经营的流动餐点如关东煮、烧烤等油烟扰民、造成人行道油污等现象,城管执法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要指定其在特定场所内经营,减少和杜绝无证经营、随地经营等乱经营现象的发生,维护美丽厦门形象。

  四是街道社区要全面加大流动人口的组织管理借助社区网格员的力量,同时可以选聘一些专兼职联络员”,由他们专门为外来人员与“一站式服务中心”之间进行双向联络,办理各类事务。同时网格员、联络员也作为义务宣传员,宣传厦门的文明礼仪、卫生环保等政策。特别要重视多吸收外来流动人口参与外来人口组织的自我管理,提高他们的参与感与归属感,增强他们“新厦门人”意识和主人翁精神,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五是要支持和鼓励外来流动人口多参与社区等活动社区是流动人口的立足之地,是本地人与外来人口相识、相知、相融的载体,是流动人口参与社会活动的平台,也是政府、社会、企业各项资源整合之所。从某种意义讲,社区是实施城市适应性教育最好的场所,要以社区为平台开展城市生活适应性教育。街道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由社区居委会牵头成立流动人口管理小组并定期组织外来流动人口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支持他们多参加社区、工会的各种活动。通过活动,在外来流动人口与市民中架起沟通的桥梁,消除城市市民对外来流动人口的误解与歧视,加强外来流动人口对城市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念等方面的了解,从而在城市中建立比较丰富和融洽的人际关系,增强其认同感、幸福感和城市“主人”意识,从而尽快实现由外来流动人口向新“厦门市民”的转变。

  六是要特别重视加强对外来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力度外来流动人口子女数约占流动人口总人数的三分之一左右。从根本上讲,他们将成为城市未来的主人,其的发展与成长直接关系到厦门长远发展水平。他们尽管在户籍上还是归属于农民,但是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从小生活在厦门,对厦门的认同感和主人翁的意识比较强。厦门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的经历不断改变和塑造了他们新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和交往方式。同时,他们也较成年人具有更强的学习欲望和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教育部门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加大对外来流动人口子女在文明礼仪、遵纪守法、卫生环保等方面的教育,使之成为未来有文化、有道德、有素质、有能力的“新厦门人”。

版权所有:厦门市人大常委会  闽ICP备11010411号

技术支持:厦门日报·新媒体/厦门网  地址:中国-厦门 邮编:361000

电话:0592-2891222  邮箱:xmrd@xmrd.gov.cn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3169号

手机网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机构设置 人大公报 人大概况 各区人大 站内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