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
1、国家大趋势: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必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要健全宏观调控体系,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优化政府组织结构,提高科学管理水平。
2013年起“简政放权”成为国务院和各级政府的“重头戏”。2015年行政体制改革面临的困难更为艰巨,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要啃硬骨头。正是因为知道“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因此2015年召开的第一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就直面简政放权的问题,继续推进转变政府职能、向外界传递的是其新一年壮士断腕的改革决心。
2、我市先行先试:在简政放权方面,我市已有尝试。2013年底,我市率先响应和落实党中央关于深化改革的一系列部署,充分利用特区立法权,先行先试,制定了一部体现改革精神,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现代商事登记法,切实践行了党中央提出的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创新社会监管方式的精神。
3、驾考改革趋势:2014年11月24日的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发布官方微博,透露我国 " 驾考 " 改革的风向。
公安部副部长黄明在河北省石家庄市调研车驾管工作时表示,将在全面深入推进车检改革的同时,推动机动车驾驶人培训考试改革,把考试场建设成为公开透明的阳光场,把车管所建设成为勤政廉洁、便民利民的窗口。
黄明表示,公安部正在组织调研论证,争取尽快形成改革具体措施。人们期盼已久的驾照自学自考,或许在此轮改革中有所突破。
4、国际上,驾考分离早已是普遍的做法。
二、驾校培训价格比较
1、国内价格比较:以2014年C1车型为例,
厦门驾校培训费6500-7200元/人
北京驾校培训费4000-4500元/人
福州驾校培训费5800-6800元/人
漳州驾校培训费5300-6000元/人
2、境外价格比较:
台湾淡水培训加考试约折合2000元人民币
美国纽约培训加考试约折合2000元人民币
三、存在问题及建议
(一)存在问题
①驾校应试培训常与实驾脱节。驾校模式因缺乏市场充分竞争,形成了当前考驾照排队时间长、考驾照费用居高不下或培训出的学员只会考试不会安全开车等顽疾。
②驾校模式像应试教育。当前,驾校以“利”当头,“考试能力很强,上路能力很差”,基本是驾校速成班普遍的顽疾。
③为保利润拖延学员考试时间。选择不同的驾校或教练,考驾照速度相去甚远。甚至存在一些驾校为掌握更多学员资源,会通过积压学员的方式,保证驾校学员的数量。
④竞争不充分,收费居高不下。除了“考试难”外,驾校培训费用也居高不下。虽有油价和人力成本增加因素,但占比较小。而几乎每一次考试制度的微调,驾校都会借机不约而同提高培训费。此外,为降低经营成本,驾校更对不同年龄段的考生区别对待,例如年龄在40岁以上的女性学车,收费普遍要贵300~500元。甚至有的驾校还存在挂靠关系,部分站点与驾校总部之间只存在出卖培训资质的金钱关系。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是,目前驾照考试中最大的弊端是培训与考试不分,报考者要求必须要有培训的经历,并且《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二十条规定,“在道路上学习驾驶,应当按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指定的路线、时间进行。在道路上学习机动车驾驶技能应当使用教练车,在教练员随车指导下进行,与教学无关的人员不得乘坐教练车。”这客观上具有非培训机构的排他性,赋予了驾校事实上的市场壁垒,驾校培训成了报名的前置条件。
二是,目前由于驾校设立门槛高、手续复杂,而且带有明显的行政干预特色,长期以来驾培市场虽然名曰“市场”,实际上并不具备充分的竞争氛围,进而导致驾培费用高、预约难、乱收费等问题。
(三)建议
驾驶培训考试改革,归根结底是权力、管理与市场的命题,关键还是收回权力伸得过长的手、斩断与民争利的手,实现简政放权,把驾驶培训还给市场调节,除了必要的资质认定之外,全部交给市场,发挥市场配置培训资源的作用,形成充分的市场竞争,赋予消费者充分的选择权,从而形成利益制衡,达到驾驶培训最优的服务供给。
驾考改革要坚持四个原则:一是公开,只有公开透明,接受社会监督,才能确保公平公正;二是开放,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整合社会资源,提高供给能力;三是脱钩,打破部门利益藩篱(屏障),斩断或明或暗的利益链;四是便利,给予考生更多选择权,更好地便民利民。
用改革理顺交管部门和驾校之间、驾校和考生之间的关系。
①交管部门在培训上简政放权、减少对驾培市场的干预,这是驾考培训考试改革的关键。降低驾驶培训主体的准入门槛、扩大从业范围、简化审批程序,允许个人和机构开展培训活动,实行资质管理,健全法律责任。
②推进驾驶培训与考试分离,有效隔离考试对培训的庇护与干扰。一方面,交管部门在考试上加强监管、完善考试制度和监管模式,严格驾驶考试的程序,把好安全关口,并作为一根指挥棒,“遥控”培训的规范服务。另一方面,可以探索实行驾证考试培训师签名制度,作为报名的前置条件,避开利益关联。对培训师实现资质管理,并明确法律责任。这样才能培育竞争充分的驾考培训市场,考生才能通过“用脚投票”,获得更为优质的培训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