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代表建议公开 > 代表建议 > 正文

关于我市加快“一带一路”建设的议案

 
来源:
      
2016-04-21 16:15:00
      
字体大小:[大][中][小]
4882536

   由:

  中央提出“一带一路”的战略,厦门应主动融入,抓住这一有利发展契机,结合自身特色和优势,努力建设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心枢纽城市。目前,厦门具备以下几个优势:

  1、“史缘久、商缘深”的优势。厦门对外交流历史悠久,自五口通商时起,就是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城市。在近代世界航海格局中处于中转站的地位。明、清往东南亚、台湾贸易的福建商人绝大多数由厦门走出去,返回故土时亦多取道厦门。整个福建在外华侨超过1000万人,其中85%分布在东盟各国。海外华侨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已为家乡发展、祖国富强做出巨大贡献。在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进程中,华商仍将成为推进海上丝绸之路的桥梁和纽带。

  2、外向型经济发展优势。改革开放以来,厦门在对外经贸合作、人文交流等方面取得了跨越式发展,为融入新时期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2013年,厦门与东盟、中东、非洲等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贸易额达到214.15亿美元,增长18.8%,占同期全市外贸总额的25.5%。在厦门举办的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还设立“中非合作”、“金砖国家”、“东盟合作”等专题展区,展位数已达640个。

  3、港口区位优势。厦门港是福建最大的港口,开辟有直达新加坡,日本、美国、香港以及由上述港口转至其他港口的航线160多条,与世界17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经贸及交通往来。厦门、福州被定为台湾同时“落地签注””的口岸,同时又是台湾海峡两岸海上直航试点口岸。

  4 海洋文化的人文优势。厦门文化的底色就是海洋文化,孕育着大陆农耕文明向海洋文明发展、过渡的底蕴。厦门人民在向海洋拓展过程中,发展了自己的海洋经济、海洋社会,形成以海洋文化为特色的崇商尚贾、冒险进取、开放包容的区域人文特点。新世纪以来,厦门由海岛城市向海湾型城市发展,“立海之根、融海之势、聚海之力、铸海之魂,调整渔业、采砂等海洋传统产业,扶持海水利用、海洋环保、海洋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和港口航运、临海工业、滨海旅游业等海洋产业,大力发展海洋生态型经济。2014年厦门海洋经济总产值超过1800亿,增长约14%

  建议:

  1、增进海洋文化的交流与传承。海洋是厦门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海洋文化理应成为厦门的主流文化。要加强对海洋文化的系统研究和建设,加大对海洋历史文化挖掘和开发,凸显和弘扬海洋时代文化,打造海洋文化旅游产品,促进厦门海洋文化的繁荣。同时,通过举办厦门国际海洋城市论坛、“国际海洋周”、“南洋文化节”等方式,继续不断增进国际间的交流交往。

  2、深化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要从促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提升经贸合作水平、拓展产业投资、拓展金融合作四大领域促进对外经贸合作。积极推动与沿线国家巩固传统贸易,优化贸易结构,加快建设东南航运中心,两岸金融中心和对台贸易中心。

  3、借助中国投资洽谈会的大平台,做足海丝文章。建议设立海丝投资论坛,对海丝国家来设展给予更为优惠和便利条件。

  4、设立海丝投资促进基金。鼓励我市有势力的企业走出去,到海丝国家投资兴业,尤其是引导我市光电,工程机械,新能源汽车,服装等产业转移到海丝国家,扩大海外市场份额;

  5、突破思想和机制上对外开放的障碍,加大对外向型民营企业扶持力度,进一步优化我市国际投资的软环境。

  6、大力支持我市商贸企业参与“海丝”国家贸易活动,特别是与东南亚各国开展贸易活动。建立和完善由政府部门或行业协会、银行和第三方机构共同搭建的我市商贸企业融资平台,尽力缓解中小企业的资金困难,并协助它们开办一些招商会、展销会、洽谈会等国际交流活动,以使我市商贸企业能够准确把握国际市场动向,顺利开展跨国经营。

  7、探索建立相邻省的市级联席会议制度,协调省际间经济发展规划,促进省际边缘融合。我市可以联合福州、宁波、深圳、泉州等,建立新的姊妹城市关系、新的框架性园区经济合作关系,开展国际招商、投资、贸易的跨海合作,密切经贸、旅游、人员往来,开展历史研究及学术研讨。

  8、争取沿线国家在厦设立领事馆。当前,我国设有外国总领事馆的城市不多,设有领事馆区的城市更是屈指可数,我市应该利用这种独特的资源优势,推动城市国际化和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提升我市的国际知名度。同时,依托9.8国际投洽会的影响力,吸引更多国家在厦门优先设立代表处或办事机构,推动我市与世界各国开展经贸合作、文化交流和高层互访,促进设领国知名企业投资落户,推动海上丝绸之路建设。

版权所有:厦门市人大常委会  闽ICP备11010411号

技术支持:厦门日报·新媒体/厦门网  地址:中国-厦门 邮编:361000

电话:0592-2891222  邮箱:xmrd@xmrd.gov.cn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3169号

手机网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机构设置 人大公报 人大概况 各区人大 站内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