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代表建议公开 > 代表建议 > 正文

关于开展厦门区域灰霾形成机理研究,为减霾、治霾提供科学依据的提议案

 
来源:
      
2016-04-21 16:23:00
      
字体大小:[大][中][小]
4882736

  案由

  近年来,空气污染日益严重,其中尤以灰霾污染为甚,自2013年1月京津冀的重灰霾事件后,全国各地的灰霾污染情况备受关注。灰霾成为“人不分贵贱、地不分南北”的社会焦点,其有效治理越来越成为社会各界的诉求。党中央国务院也高度重视,将其提升到国家生态文明的战略高度。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两会期间评价为“PM2.5直接关系幸福感”,李克强总理多次呼吁“消除全国人民的心肺之患”。2013年9月12日国务院正式出台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十条”),预计今后五年国家将投资1.7万亿用于空气污染治理工作。造成灰霾的罪魁祸首—PM2.5已是空气监测必须实时报送的污染指标,PM2.5对于人类的生活与健康所造成的危害是不言而喻的,全国各城市环保部门以及其他相关政府部门使劲浑身解数、千方百计地出台各种治霾减霾措施,诸如水炮减霾、道路洒水等,然后各城市灰霾污染依然前仆后继、层出不穷。

  我国的空气污染成因特别复杂,各种污染排放源在不同的气象条件下呈现出不同污染模式,因此很难制定一套适应不同污染城市使用的通用控制方案。在灰霾污染的追因过程中,外来污染与气候常被认为城市阶段性灰霾事件的诱因;灰霾污染的区域性特征决定了治霾措施的差异化,而目前各地对于治霾减霾措施的针对性与科学性,尤其是地域针对性,依然缺少充分的理论依据,往往造成治标不治本,这是值得深思的,因为它直接关系到措施的有效性。

  案据

  一、厦门灰霾污染现状

  厦门作为沿海旅游城市,近年来,灰霾污染日渐严重。进入2013年以来,厦门空气质量基本以“良”为主。气象部门的数据显示,2013年,厦门灰霾天数高达92天,创下新纪录,平均每4天左右就有一天是灰霾天

  2014年厦门霾日总数达115天(截至2014年12月26日),约为平均值的5.7倍,再创了历史新高,霾日比近10年来的常年平均日数(62天)多出了85%。

  2015年1月5日到7日,厦门空气污染指数再度飙升,全市笼罩在灰霾之中。1月5日上午9时,湖里监测点的空气质量指数达到139中午12时,鼓浪屿监测点的空气质量指数飙升到222,被界定为“中度污染”这是近年来厦门空气少有地亮起“红色警报”,首要污染物又是PM2.5。

  二、厦门灰霾污染的可能成因分析

  1、气候影响阶段性灰霾外部输送对比本地排放

  环境专家分析,从监测的情况来看,近年厦门地区霾加重,一方面是因为外来污染加重,例如北方霾随着冷空气南下被吹到了厦门,这种情况在冷空气过境后,厦门的雾霾就会随之散去。2015年1月5日到7日来势汹汹的灰霾,不仅侵袭了厦门,我国华东、华南的大部分区域也都沦陷。厦门环保部门称之为侵袭厦门市的“阶段性”灰霾。所谓“阶段性”,即指这种天气受外来因素以及全局性的天气影响很大—如果整片区域灰霾无法消散,厦门灰霾的严重程度还将增强,反之则减轻。

  值得特别注意的是此外,厦门本地污染排放霾的“贡献率”正在加重例如,近10年来机动车数量的爆发性增长,加剧了汽车尾气和道路扬尘的排放;建筑工地的快速增长,也加剧了粉尘颗粒物的排放。厦门空气湿度,只要大气出现不利污染物扩散的大气条件,就会加速污染物的累积,就会就可能使本地污染物加快集聚,在城市的低空“淤积”,从而导致空气质量下滑甚至出现霾天气。气象专家表示,冬春季是厦门霾天气发生最集中的季节。风速低,大气扩散条件不利,是厦门遭遇霾的气象要素直接原因之一

  2015年1月5日到7日来势汹汹的霾,不仅侵袭了厦门,我国华东华南的大部分区域也都沦陷。厦门环保部门称之为侵袭厦门市的“阶段性”雾霾。所谓“阶段性”,即指这种天气受外来因素以及全局性的天气影响很大—如果整片区域霾无法消散,厦门霾的严重程度还将增强,反之则减轻。

  2、值得深思的区域性灰霾区域差异性

  虽然气候影响引起区域输送外来污染入侵是厦门灰霾产生原因之一,但是厦门本地污染还是造成灰霾的主要因素,是可以通过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的。厦门市环保部门采取了一系列举措来控制本地排放产生的污染物如向工地推广微灌雾喷系统、风送式喷雾机两种设施进行喷雾降尘向道路定时洒水降尘;监控并整治餐饮业油烟排放等。遗憾的是,厦门灰霾依然肆虐,似乎无惧减霾、治霾措施,并有加重趋势。

  现行的一些减霾、治霾措施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是我们对厦门灰霾的形成机制的理论认识不够清晰,对措施的有效性缺乏科学支撑。

  灰霾污染具有地域区域性特征,治霾措施应具有区域针对性。各地由于生态环境、工业环境、排放源的差异,造成灰霾污染的原因也有不同因地而异,在某个城市行之有效的措施不一定适合另一个城市,因此各地应充分研究本地灰霾形成机制,科学确定诱因,再对症下药,采取治本之策。

  一篇近期,由厦门大学校友带领的瑞士中科院联合研究团队发表在英国《Nature》(《自然》,国际顶尖期刊) 杂志上的文章,首次揭示了关于二次气溶胶污染对国灰霾的贡献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认识灰霾的新方向线索。这项研究对我国2013年1月重霾期间的北京、西安、上海和广州四个地区的PM2.5的化学特性与来源进行深层解析。研究指出,显而易见的一些颗粒物污染,如,机动车尾气、燃煤排放工业污染、扬尘污染、家庭装修、生物燃烧和厨房油烟,这些主要形成的是一次颗粒物气溶胶污染主要为无机气溶胶;而各个排放源排放的气体污染物(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在此基础上遭遇合适的在合适的光照和环境湿度条件极易通过光化学反应形成二次颗粒物气溶胶污染主要为有机气溶胶其中,颗粒物中的有机物成分其毒性更大更难以消除,对灰霾污染的贡献量甚至超过无机成分气溶胶不同城市,造成灰霾的各污染源的贡献度明显不同,进一步证实了灰霾污染的局地区域性特征。此外,地形环境在城市区域灰霾污染中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城市的建筑改变了原有的地面形状特点,高层建筑阻碍了空气对流,使污染物聚集在低空不易散去,因此有助于更易感灰霾的形成此外,厦门作为海岸城市,空气中湿度大,尤其有利于二次颗粒物污染的生成。

  方案:

  在厦门灰霾污染日益严重的形势下,基于灰霾的局地区域特性,建议深入开展厦门区域灰霾的形成机理区域特性研究,尤其是PM2.5的化学特性与来源解析,确定厦门区域灰霾的形成机理,为政府实施减霾、治霾措施提供有力的科学理论依据,确保措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厦门对海西经济圈环境优化率的贡献度,还厦门“海上花园城市”的美誉。具体建议如下:针对厦门区域灰霾形成研究的缺乏和治理现状,专项投入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加强厦门灰霾形成机理的研究能力,引进人才、建立和资助相关研究机构: 1. 完善厦门大气监测网络;2. 开展厦门区域灰霾形成机理研究;3. 构建厦门区域灰霾形成模型;4. 为政府提供提出针对厦门治霾减霾的科学建议。建议

版权所有:厦门市人大常委会  闽ICP备11010411号

技术支持:厦门日报·新媒体/厦门网  地址:中国-厦门 邮编:361000

电话:0592-2891222  邮箱:xmrd@xmrd.gov.cn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3169号

手机网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机构设置 人大公报 人大概况 各区人大 站内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