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代表建议公开 > 代表建议 > 正文

关于厦门市生态文明建设管理体制的创新

 
来源:
      
2016-04-21 16:34:00
      
字体大小:[大][中][小]
4882848

  一、案由

  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到国家战略的高度以来,许多省市都先后出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文件,厦门市人大常委会于2014年11月6日通过了《厦门经济特区生态文明建设条例》。但现有的环境保护管理体制存在许多问题,已不适应目前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形势,因此必须要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管理体制的创新和改革。十八大后,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下设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专项小组,可见中央对生态文明体制的改革是十分重视的,在2015年1月15日举行的2015年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环保部生态文明体制和生态环保管理体制改革的顶层设计作为今年环保工作的重点之一。作为已经颁布了生态文明建设条例和有改革先行先试传统的厦门市应该在生态文明建设管理体制的创新方面有所作为。

  二、案据

  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的必要性和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在“五位一体”的战略中,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都有自己相对独立的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唯独作为新事物的生态文明建设没有自己完整的、相对独立的管理体制,缺乏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相适应的保障机制。现行环保管理体制难以进行科学合理的顶层设计和整体部署,难以统筹各方力量形成合力,需要有和其他四种建设类似层级的管理机制,以保证“五位一体”建设的均衡协调开展。

  2、从管理的角度来说,目前生态文明建设的管理职责被分割到了政府的各个部门,如环保、水利、水务、国土、农业、林业、海洋渔业、规划、园林、市政、城建等部门,由于职能交叉,造成执法主体和监力量分散,形成了政出多门、多头管理、重复建设的局面,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出现管理真空、相互推诿、责任不明确、权责脱节等情况,例如在2014年市人大开展的厦门市《水资源保护条例》执法检查中就发现“九龙治水,各自为政”的现象十分突出。这样的管理体制已经不适应目前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形势,因此必须要进行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创新。

  3、从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容来看,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是生态环境保护这么简单,还涉及国土空间的合理布局、城市发展的规划、自然资源的管理与使用、人口分布与环境承载量、农林渔业的发展和产业布局等诸多方面。目前的环保部门往往处于弱势地位,管理体制权威性和有效性还不够,当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有冲突时,往往会牺牲环保,为经济发展让路,严重影响行政效能,环境污染倒逼机制尚未有效促进经济转型和企业升级上来。因此生态文明建设亟需要一个有一定层级、权力和责任相符的综合管理部门来统筹各方面的发展和需求。

  4、是实现“多规合一”战略目标的重要抓手。美丽厦门战略规划实施以来,市委市政府提出并着力推进“多规合一”,已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城乡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空间布局上进行衔接与协调,为建设“美丽厦门”提供空间统筹和管理基础,得到社会公众认同和肯定。但“多规合一”战略目标需要落地,需要一个有权威性的具体部门来加以落实,因此,厦门市应该充分发挥先行先试的改革精神,在生态文明建设管理体制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

  5、是《厦门特区生态文明建设条例》的必然要求,刚颁布的《厦门特区生态文明建设条例》虽然规定厦门市政府主要负责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但具体到操作层面,也必须由具体的行政部门来实施,由于生态文明建设关系到社会的方方面面要处理各方面的难题协调各方面的利益, 统筹各方面力量以形成强有力的行政权威性和执行力,因此必须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管理体制方面的创新,这也是将厦门市建设成为“美丽中国”典范城市战略目标的必由之路。

  三、建议措施

  简单地说,要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管理体制改革创新就是要打破现有的有关生态环境保护的管理体制和机制,通过整合原环保、国土、农业、海洋渔业、园林、水利、水务、气象等部门,吸收划转城市规划、市政、城建、交通等部门中与生态文明建设相关的职权,成立生态文明建设委员会

  新的生态文明建设委员会主要职责是:负责厦门市范围内国土空间的规划和管理、对自然资源资产进行分类管理、辖区内自然生态的保护和红线的制定、污染防治、节能减排、园林绿化、生态保护与恢复、生态环境监测、环境执法、生态环境设计、新技术的推广等,推动“美丽中国”典范城市、“多规合一”战略目标的实施,确保《厦门特区生态文明建设条例》的落实,从而形成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体制相均衡的生态文明建设体制。

  新的生态文明建设委员会负责人建议由分管副市长直接担任。

  新的生态文明建设委员会要有短期、中期、长期工作规划,并接受市民和社会的监督。

  新的生态文明建设委员会必须按生态规律办事、按《厦门特区生态文明建设条例》办事;必须坚持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赢的原则处理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要有效协调政府各部门的行政效能、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同心协力,共同实现生态文明建设。

版权所有:厦门市人大常委会  闽ICP备11010411号

技术支持:厦门日报·新媒体/厦门网  地址:中国-厦门 邮编:361000

电话:0592-2891222  邮箱:xmrd@xmrd.gov.cn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3169号

手机网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机构设置 人大公报 人大概况 各区人大 站内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