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据
厦门华侨医院(厦门中医院)是由爱国侨领、厦门市侨联第一至十一届副主席陈应龙先生于1965年创建的,长期以来,该院深入我市归侨侨眷聚居区为广大归侨侨眷送医送药、深入东南亚等地为当地华人华侨义诊,2004年3月,经省卫生厅批准,厦门市中医院加挂“厦门华侨医院”牌子。
厦门华侨医院(厦门中医院)自2006年搬迁现址以来,是医院建院以来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已成为是厦门东部地区急危重症的急救、转诊中心,是主要的中医药医学教育和临床科研基地之一,培养了一批批基层中医药人员,同时也是开发中医适宜技术的母体,每年海峡论坛期间,医院开展的中医药适宜技术展示活动,吸引了大批市民。
医院现有医疗用房的总建筑面积为54045平方米(扣除地下层用房和教学用房),设计日门急诊量为3500人次,住院病房600床,已经不能满足目前日门急诊量7000人次的医疗发展需求,虽然目前医院编制床位为1200张,近几年医院的病床使用率都在100%以上,大多数楼层是数个科室共用一个病区床位,远不能满足厦门东部人民群众的需求,尤其是厦漳泉同城化以后,床位紧张住院难的问题更加严重,更为突出,因现有配套床位数不够,常常无法接纳住院病人。
厦委办发[2008]4号《<关于改革和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破解人民群众“就医难”问题的决定>及其配套文件的分解落实方案的通知》要求:加快推进厦门华侨医院(厦门市中医院)二期建设,急需对厦门华侨医院(厦门市中医院)二期工程进行规划建设。
现医院院内北侧预留有临时停车场地块位置, 约有8,227 平方米用地可作为二期建设用地,设置600个病床位,配套相应医技用房及200辆的地下停车库;同时在二期建设之前于培训楼及篮球场南侧地面停车场位置,建造智能化机械立体停车楼,可停车250辆。医院已委托机械工业第一设计研究院厦门分院编制二期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目前已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初稿。
二、方案:
建议市政府加快启动厦门华侨医院(厦门市中医院)二期建设,破解人民群众“就医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