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代表建议公开 > 代表建议 > 正文

关于加大五大宗教活动场所消防安全专项工作经费投入的建议

 
来源:厦门人大
      
2017-03-14 10:51:00
      
字体大小:[大][中][小]
5053184

  建议012:关于加大五大宗教活动场所消防安全专项工作经费投入的建议

  提建议代表:释普端

  建议内容:

  宗教文化遗产作为人类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特殊的表现方式、审美价值、精神内涵和历史意义,汇聚和代表了各历史时期的文化成就,渗透着强烈的文化生命力,是当今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其不可复制性又让保护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而众多保护工作中防火工作又是重中之重。宗教活动场所明火多、人员密集,极易引发火灾等安全事故。

  消防安全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社会和谐稳定,任何时候都不能懈怠。近年来,我省五大宗教(民间信仰)活动场所消防安全管理水平明显提高,消防安全隐患得到很大程度的消除,但仍存在个别人员思想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一些安全隐患尚未得到彻底整治,特别是点燃大蜡烛问题屡禁不止,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如2011年2月7日,福州千年古寺法海寺发生火灾,幸亏消防官兵处置及时,大量宝贵的经书和文物得以保全;2015年12月16日,南平市松溪县白马山久福寺发生火灾,这座千年古寺被毁于一旦。据当地市民反映,久福寺多年未曾维修,大雄宝殿的木构建筑遭到白蚁侵蚀而倾斜,电路也有些老化。此次火灾初步怀疑就是电线故障引发火灾。2015年8月15日下午,福州市闹市通湖路道教文山龙门清醮爷庙突发大火,据当地市民称由于有人烧香火处理不当引起火灾,对城市安全形成一定隐患。

  一、宗教活动场所火灾的主要原因

  宗教活动场所多为土木石结构,耐火等级低,火灾荷载较大,扑救困难,一旦发生火灾,火势较难控制,极易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

  1.火灾荷载大。大部分宗教活动场所以木材为主要建筑材料,火灾荷载特别大,平均约为现代建筑的32倍。同时,宗教活动场所内部悬挂的绸缎、经幡、纤维织布、大量的彩绘、锦绣、香客供奉的香烛、纸张等物都是易燃、可燃物,因烧香、焚纸、点蜡等动用明火时易引发火灾,大大增加了火灾荷载。

  2.耐火等级低。我国寺庙大多数为木结构,耐火等级为四级,其自身抵抗火灾的能力差,加之成百上千年来的风吹日晒,木结构风化、松散、其含水量降低,成了“全干材”极易燃烧和引起火势蔓延扩大。同时,因电线老化、设备陈旧造成电线短路,或负载过荷产生过热或火花、电弧引发火灾。有些寺观教堂没有安装避雷设备,或虽安装但没有起到保护作用由此而引起雷击火灾。另外,旅游景点的宗教活动场所,因游客吸烟常用的打火机、火柴,扔下的烟头,从而增大了发生火灾的几率和危害。

  3.无防火分隔。我国宗教场所大多数以单体建筑为基础,组成各种庭院和建筑群体,建筑物之间互相毗邻,栋接廊衔,没有防火间距,一旦发生火灾易造成“火烧连营”。有些清真寺、教堂地处闹市区,还有的毗连居民住宅区,既无防火墙,又无防火间距,一旦失火,火势迅速蔓延。

  4.消防设施匮乏。由于历史遗留的问题,一些宗教团体的房产长期得不到妥善解决,自给自养较困难,因此在消防设施方面投入少,重要活动场所没有安装自动报警、自动灭火、自动感烟、感温等现代防火设施。有的寺观地处悬崖峭壁,水位落差大,供水压力不足,难以保障消防车用水。部分在城镇人员相对集中的一些清真寺、教堂,没有按《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要求配备必要的消防器材,没有安装室内(外)消防栓、没有连网消防给水系统。发生火灾后,不能及时取用消防器村、消防水源,就难以将大火扑灭在初起阶段,而将小火酿成大火。

  二、加强宗教活动场所消防安全工作的相关建议

  厦门作为著名的旅游城市,五大宗教文化盛行,宗教文化已然成为厦门旅游的亮点,很多宗教活动场所已经成为厦门旅游的重要景点。由于很多宗教活动场所地处厦门岛内闹市、重要景点,每年游人人数众多,消防建设工作更应在全国率先开展落实。为此,建议政府要树立一盘棋的思维方式,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加大宗教活动场所消防安全专项工作经费投入,对公共消防设施进行统一投资,并统一聘请设计、施工单位,科学编制和严格落实消防安全规划,全方面改造诸多消防问题,完善消防安全管理体系,提高消防安全整体水平,确保公共消防设施完好有效,筑牢消防安全防线:

  1.科学、合理设置宗教活动场所火灾报警探测器。根据初起火灾较易扑灭的原理,在不影响原有建筑结构的完整性和建筑形象的前提下,合理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电子监控系统,采取增设消防设施的方式来达到防火,如增设以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为主的防火装置和排烟系统。

  2.合理规划消防车道及扑救作业场地。建议对宗教活动场所道路进行整体规划施工,在重点建筑物前设置消防扑救场地,保障道路的宽度、承压能力、转弯半径等基本参数满足消防车基本通行及展开作业。

  3.完善消防器材等设施。建议由政府出资,为全市各宗教场所配备必要的灭火器、消防水带和消防水枪、消防水泵等,利用以上装备就会使古建筑单位具有消灭一般和初期火灾的能力,达到自救的效果。

  4.设置可靠的防雷设施。由于宗教活动场所建筑物一般都建在较高的台基之上,接触点高,木质干燥,周围古木参天,极易引起雷电火灾。建议设置有效的防雷设施,为建筑物安装防雷设施,并在每年雷雨季节之前进行检测维修,保证完好有效。

  宗教文化是不可替代不可再生历史文化遗产,是人类智慧结晶,这就要求我们应当着力构筑宗教活动场所消防管理新机制,尽量多地采用先进的、不断发展的科学技术进行古建筑的防火、灭火工作,确保古建筑的消防安全,让古老神奇的文化遗产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版权所有:厦门市人大常委会  闽ICP备11010411号

技术支持:厦门日报·新媒体/厦门网  地址:中国-厦门 邮编:361000

电话:0592-2891222  邮箱:xmrd@xmrd.gov.cn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3169号

手机网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机构设置 人大公报 人大概况 各区人大 站内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