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代表建议公开 > 代表建议 > 正文

关于促进厦门市家政行业健康发展的建议

 
来源:厦门人大
      
2017-03-30 11:28:00
      
字体大小:[大][中][小]
5059442

  建议161: 关于促进厦门市家政行业健康发展的建议

  建议人:郑幸红 

  建议内容:

  家庭服务业既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行业,也是一个极具发展潜力的新兴行业。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家政民生事业的发展,2010年,出台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家庭服务业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0】43号)。此后,商务部于2011年、2012年出台了《商务部关于“十二五”时期促进家庭服务业发展的指导意见 》(商服贸发【2011】455号 )、《家庭服务业管理暂行办法》(商务部令2012年第11号),人社部于2014年出台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等八单位关于开展家庭服务业规范化职业化建设的通知》(人社部发【2014】98号),极大的推动了家政行业的快速发展。

  一、厦门市家政行业基本情况

  目前,厦门家政业健康经营的家政企业约500家,近5万人在该行业就业。从事家政工作的人员主要来自福建及周边省市农村,还有部分城镇失业人员,女性占85%以上。厦门的家庭服务模式相对清晰,主要有:保姆、钟点工、母婴月嫂、搬家、专业保洁、驻场保洁、家庭维修、家庭教育、午托早教等,有100多个服务项目,涉及到一般家务、看护婴幼儿、护理老年人、照顾病人、护理产妇与新生儿、家庭教育、专业驻场、家政产品销售等各方面。

  (一)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家政服务水平

  自2009年商务部启动家政服务工程开始,利用中央财政一般服务业资金,开展从业人员家政职业技能培训,全面提升服务标准化水平。截止2014年底,累计为近13000名家政人员提供了专业技能培训,累计投入培训补贴资金近2000万元。2015年,全市共有厦门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思明区民政社会事务中心、厦门市和嘉兴家政学校、厦门市孔雀河家政服务有限公司等12家家政服务工程培训定点单位,拟培训家政养老护理员、育儿嫂等4000名,安排资金600万元。

  (二)加强家政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家政企业品牌影响

  通过商务部、财政部“家政服务体系”项目建设、资金扶持,一批龙头企业、品牌企业和专业化家政服务企业快速涌现。目前我市家政行业涌现了小羽佳、孔雀河、好慷在线等一批综合龙头企业,金德佳、齐邦、孕育年华等一批专业化细分龙头企业。我市目前有“全国家政百强”企业4家,“全国千户优质家政企业”8家,“福建省诚信经营企业”4家。

  (三)推动家政企业转型升级,适应现代服务业发展要求

  推进家政服务信息化。目前, 90%以上家政企业都建立了自己的业务网站,信息化经营管理、经营服务已成为普遍的管理手段,“OTO”、股份制改革上市等新兴手段和经营管理理念在厦门家政行业内激烈涌动。好慷、小羽佳等公司,还搭建了跨区域、覆盖全国的信息交流平台和呼叫服务中心,形成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家庭服务公共平台。树立家政企业品牌化。初步形成了小羽佳、好慷、孔雀河等知名品牌企业,齐邦、孕育年华、金德佳、蛮牛等月嫂、保洁、搬家等专业化公司。推动家政经营合作化。成立了福建省第一所家政职业学校----和嘉兴家政职业培训学校,第一个“一站式”服务家政市场,办学第一年培训量即突破千人。龙头企业小羽佳公司已成功完成企业股份制改革,在新三板挂牌上市;好慷在线业务已延伸至全国十多个大中城市;孔雀河也把品牌向福建省内九地市延伸。好慷在线还利用在线家庭服务公共平台,与齐邦、孕育年华等月嫂专业公司合作,推出“金牌”月嫂服务,实现了优势互补。家政服务内容拓展化。除传统的钟点工、保姆、月嫂、搬家、清洁、维修外,家庭陪护、催乳师、育儿嫂等服务创新产品大大丰富了厦门家庭服务行业的内涵。家政服务对象也开始延伸到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家政从业人员高质化。家政需求的多元化对家政从业人员素质提出更高要求。医学、护理大专以上毕业生从事月嫂、家庭陪护等家政服务的不断增多,对综合素质要求较高的高端家庭“管家”的市场需求也开始出现,一批管理、信息、营销、金融人员跨业进入家政行业。

  (四)成立家政服务协会,推进家政服务规范化

  在家政行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行业自律化、标准化、规范化水平不断提升,在商务局、行业协会共同推动下,家政服务协会成立。同时依托家政服务业协会,厦门市于2011年出台《厦门市星级月嫂评定管理办法》, 2012年出台《厦门市家政服务总则》,2013年出台《厦门市家庭服务从业人员持证上岗管理暂行办法》,2014年公布《行业工资指导价格和服务收费指导意见》,2015年着手开发“厦门市家庭服务从业人员信息服务系统(HSPS)”。根据行业发展的特点以及社会对家政需求的快速变化,行业协会还开发了育儿嫂、家政(老人护理)服务员、催乳师等家政服务工种的管理服务和评估认证体系,逐步建立家政差异化服务体系,广受企业和消费者、市民好评。

  (五)推进家政行业交流,提升家政服务理念

  一方面加强本市家政服务企业交流。通过举办“厦门市首届家庭职业技能比赛”、“厦门市首届家政服务节”等活动,加强全行业交流。另一方面加强家政行业对外交流。好慷公司引进日本最大的家政服务集团“BEARS株式会社”和全球领先的专业保洁工具厂商“德国福维克”的专业工具,家乐红公司引进香港母婴护理专业品牌和专业人才,真舒馨公司引进台湾月子护理的专业体系,把香港、台湾、日本等地区和国家的家庭服务业先进管理经验、技术和经营模式引进并吸收消化,行业交流特色显著,充分体现了厦门的先发优势和地缘优势。

  二、家政行业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在行业不断发展和规范的过程中,同时也存在着一些明显的不足和发展瓶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行业标准化程度低,企业经营和行业监管难以规范

  家政企业一般规模小,所需投入少,设备简单,总成本较其他服务行业低,门槛低、行业可入性高。而行业准入制度,经营、管理和服务标准以及企业资质认定制度尚未建立,导致家政行业内参差不齐,服务项目及内容鱼目混珠,行业间存在恶性竞争现象。厦门的家政企业多属于信息和服务中介型组织,一般公司只负责介绍,不能对服务从业人员和形成顾客规范、有效的约束,导致家政人员工作的不稳定和家政行业的不规范。行业监控力度低,监管指导体系部完善,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行业健康发展。

  (二)从业人员素质较参差不齐,开展职业化教育难度大

  目前从事家政工作的人员大部分接受教育的程度不高,素质偏低,亟需通过职业化培训来提高自身素质。虽然厦门2009年以来连续实施“家政服务工程”培训项目,培训人数过万人,但从业人员受教育程度不高(例如厦门目前60%以上居家保姆学历只有小学文化)、职业培训缺乏系统化、连续性,制约了培训管理的发展和职业培训的整体水平发展。大部分从业人员没有经过正规、系统的职业化教育和培训,更不懂企业管理,本身职业素养低、服务意识差,使现有员工无法胜任培训的工作。缺乏多方面、高素质的人才,制约了家政业的创新发展。

  (三)家政从业人员权益难保障,导致行业缺乏吸引力

  由于家政行业发展还不成熟,家政人员的社会保障机制缺乏,导致家政人员的权益很难得到有效的保障。从全国范围看,法律、法规对家政行业规定过于模糊、不够明确,缺乏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没有一部法律、法规对家政工作和家政服务员的法律定位做出明确规定。无故克扣工资、工作期间受到伤害、意外事故、不合理的工作量、人身及心理伤害等问题急需解决。

  (四)公众的思想认识误区,使家政服务难以成为一类职业

  社会大众包括家政行业从业人员自身,对家政行业不理解或者理解不准确,普遍认为家政就是买菜、做饭、扫地等家务劳动,或家政员就是保姆,存在看不起家政人员,而缺乏对家政从业人员的尊重。甚至家政服务从业人员自身也认为工作不体面,存在“低人一等”的自卑心理,不少人把家政服务工作当成一项不得已的工作,很少人愿意把它当成终身的职业而为之奋斗,更谈不上家政行业人才培养和建设的问题。

  (五)家政服务市场经营不规范,缺乏行业盈利模式和标准

  家政企业普遍存在小、散、乱特点。经营和发展规模弱小:家政龙头企业小羽佳、孔雀河的经营年收入也仅仅徘徊在4、5千万左右。行业集约化、专业化发展程度低:门类项目交叉,家政企业普遍缺乏战略发展。指服务价格和标准不统一:作为服务行业,没有统一和标准的服务和服务价格,消费者无法明白、透明消费,对服务标准和内容不了解,对服务前后的消费保障体系不了解,造成对行业产生意见和排斥。

  三、对策与建议

  十八大以来,家政服务作为民生工程被提上发展日程,越来越受到各级党和政府的重视。为此,建议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行业发展与市场规范相结合、市场框架和行业立法相呼应,以规范家庭服务行为和提升从业人员素质、技能和职业化水平为重点,进一步整合资源,拓宽服务领域,提升专业化水平,加强服务监督,切实推进家政服务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加大家政务行业的宣传力度

  家庭服务作为一门新兴服务行业,其发展和壮大需要政府及全社会正确认识和支持,改变人们对家政服务“脏、累、贱”的偏见,树立正确的劳务消费理念。由于家庭服务职业具有很强的特殊性,从业人员往往与家庭成员直接接触,心理压力大,工作的认知和服务积极性不高。通过开展“月嫂星级评定工作”、“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家政服务总则”等工作,引导社会对家庭服务树立正确的认识。如“月嫂”逐步成为一种职业,专业、负责、收入稳定、值得消费等观念开始被公众所接受。

  (二)加快家政行业地方立法步伐

  随着厦、漳、泉一体化步伐的加快,海西城市群开始崛起,厦门乃至福建省的家庭服务产业必将爆炸式增长。这样一个庞大的服务群体,劳务关系、岗位培训、职业安全以及市场监督、纠纷调解、服务价格指导等多方面都需要有一个健康、有序的管理方向和科学、有效、规范的管理框架,才能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

  目前,深圳、郑州、杭州、宁波等家政服务发达城市,家庭服务行业都已通过地方立法进行管理,同时被列入当地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指标和工作,极大的推动了家庭服务行业的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管理。因此,建议充分发挥区域龙头和对台优势,把港澳台、甚至东南亚等地区和国家的家庭服务业先进管理经验和经营模式引进并吸收消化,进而发挥地方立法权优势,出台有关家庭服务行业发展的地方法规,依法办事,依法服务、依法管理,走出独具特色、示范海西的发展模式。

  (三)推动家政行业从业人员权益保障体系建设

  目前家政企业主要有会员制、员工制和中介制三种经营类型。会员制和中介制两种经营模式在实践中问题较多,不仅服务质量得不到保证,而且雇主和家政服务员合法权益也不能得到有效保障。在规范家政服务行业公司化运作、规范化经营的基础上,引导家政服务公司与家政服务人员签订正式劳动合同,成为公司正式员工。北京推行“家七条”鼓励家政服务实行员工制,家政服务人员可享受与城镇职工同等社保待遇,对于雇主来说将直接与家政企业协商签约支付费用,发生财产损失、人身伤害等纠纷时也由家政公司解决,家政行业将更加规范,企业也将朝着职业化、规模化发展,家政服务行业也更有利于吸纳高层次人才,也才能真正步入职业化、产业化发展。

  (四)加大对家政行业政策扶持力度

  服务业的发展水平也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综合实力提升的重要指标,把家政服务行业纳入现代服务业体系,推进家政服务业向职业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目前,深圳、郑州、杭州、宁波等家政业发达城市已经在立法、财政、市场准入、税收减免、从业人员培训补贴等方面先行先试,充分发挥了财税政策行业“催化剂”的作用。建议借鉴这些城市的先进经验,通过“家政服务体系”财政扶持政策,从财税减免、品牌宣传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加快家政企业的转型升级,扶持龙头企业和专业化服务企业通过体系建设补贴资金快速提升软硬件管理水平,拓展家政民生服务平台,推动家政服务业快速发展。

  (五)建立家政行业人才培养机制

  加强对家政从业人员和管理人员培训、继续教育是推动家庭服务走向技能化、标准化和职业化、产业化的重要途径,也是家政业发展的必然选择。目前家政人员技能缺乏,素质不高导致工资水平偏低,进而影响工作积极性。因此,建议建立与其他成熟行业相匹配的人才培养、流动机制,例如在人才引进、人才培养、人才留用、人才福利等方面建立相应的保障机制,使家庭服务人才在本行业享受到社会同等待遇,激发他们的创造性和积极性,推动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六)发挥行业协会的行业监管职能

  家政行业协会应发挥政府部门、社会以及家政企业、家政人员联系、交流、沟通的重要平台。通过家政行业协会,才能把行业规范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的目标具体化,政策、资金、品牌扶持手段才能有可操作性。为此,建议加强行业协会建设,发挥行业协会的监管职能。主要包括:加强行业协会社会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包括网站,数据库,从业人员管理软件,信息统计、分析查询系统等;加大经费扶持力度,包括开展行业调查统计分析、开展行业标准化建设、建立行业规范、开展人才培养、开展职工技术交流、办公场地、工作人员等方面的专项经费;指导行业协会开展行业监督、价格指导、维权宣传、纠纷调解等社会职能。鼓励行业协会参与全国性行业交流活动和政府相关行业的政策性信息交流活动。

版权所有:厦门市人大常委会  闽ICP备11010411号

技术支持:厦门日报·新媒体/厦门网  地址:中国-厦门 邮编:361000

电话:0592-2891222  邮箱:xmrd@xmrd.gov.cn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3169号

手机网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机构设置 人大公报 人大概况 各区人大 站内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