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代表建议公开 > 代表建议 > 正文

关于全面实施两孩政策后强化优生优育全程服务的建议

 
来源:厦门人大
      
2017-04-01 11:21:00
      
字体大小:[大][中][小]
5060430

  建议261:关于全面实施两孩政策后强化优生优育全程服务的建议

  提建议代表:吴阿娇等10位代表

  建议内容:

  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人口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作出了“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的总体部署,这是对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的一次重大调整,具有里程碑意义。为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改革与发展指明了方向。修改后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全面两孩政策自2016年1月1日起在全国各地实施。为配合政策的落实和推进,强化优生优育配套服务尤为重要,同时也面临严峻的挑战。

  一、 优生优育全程服务

  为妇女儿童提供系统、规范的孕前保健、孕期保健、住院分娩、儿童保健和计划免疫等服务。推进出生缺陷综合防治,提高出生人口素质。落实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开展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服务,提高新生儿疾病筛查率。向不孕不育等生育困难人员提供必要的人类辅助生殖技术服务。做好孕产妇系统管理,确保母婴安全。普及科学育婴和学前教育,全面提高人口素质。

  二、 面临挑战

  优生优育全程服务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已开展的非常好,在省各项考核中均名列前茅。特别是2015年顺应新时期新政策(单独二孩),率先推出一站式服务(进一道门,抽一次血,办三件事)。求真务实,方便群众,造福百姓。对生育一孩,单独二孩,工作已尽善尽美。然而全面放开二孩,育龄群体的结构特点,给全面推进优生优育全程服务带来不可忽视的严峻挑战。

  1、落实较难 一站式服务覆盖不到,生殖健康、优生优育知识的普及,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不容易落实到位。

  2、年龄偏大 调研显示已处在适龄生育年龄末端的“70后”,受益最大,生育需求占比最高。已36-45岁,孕产期高危风险、出生缺陷风险均增高,产前诊断的压力、风险均加大。研究显示,女性37岁,生殖能力大幅下降。还有更伤神的数据,统计显示,超过40岁的女性,即便使用人工辅助生殖技术(试管婴儿),成功率也仅10%。

  3、妇科病史 有孕产史,流产史,避孕节育措施;或多或少有生殖系统功能性、炎症性、器质性疾病;部分有内分泌失调,甚至有不孕不育。这些因素均不利于优生优育。2014年最新的国内剖宫产率是54%,这很大程度是源于当时没有生育二孩的打算。

  4、孕产量大 因年龄普遍偏大,有生育需求的短时间内均会抓紧备孕或怀孕。近期孕产妇数量会剧增。妇产科、妇幼保健、计生专业技术人员数量相对不足,工作量相应增大,面临的风险、难度相应加大,技术服务水平要求相应提高。

  5、婴幼儿多 短时间内婴幼儿剧增,科学育婴知识的普及、儿童保健医生相对不足、儿科医生的工作量均显著增加,或多或少增加风险和压力。

  6、幼教不足 学前幼儿、儿童剧增,学前教育资源相应不足。

  三、建议

  未雨绸缪,在现有的工作基础上,加大力度,为全面推进优生优育全程服务,做好各项配套服务和前期投入。

  1、政府重视 政策倾斜 各级政府对卫计委、教育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加大激励机制。

  2、免费强化培训 提高服务水平

  厦门医高专:分期分批、按第一部分开展优生优育全程服务涉及到的专业,对相关从业人员进行免费双基培训。

  三级医院妇产科、市妇幼:分期分批、按第一部分开展优生优育全程服务涉及到的专业,对相关从业人员进行免费临床强化培训。

  镇街村居人口学校:对有生育二孩的育龄夫妇加大生殖健康、优生优育知识的普及。引导参加免费孕前健康检查,预防出生缺陷的发生。

  3、备战学前教育 资源师资配齐 幼儿教育师资培养,幼儿园增设,发改委和教育局可根据人口增长比例预期,做好前期准备。

  政府重视、政策倾斜、加大投入、统筹安排,各相关部门配合,相关专业从业人员积极推进,强化优生优育全程配套服务,以利于修改后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法》顺利实施,提高人口素质,完善人口发展,造福百姓,惠及民生。

版权所有:厦门市人大常委会  闽ICP备11010411号

技术支持:厦门日报·新媒体/厦门网  地址:中国-厦门 邮编:361000

电话:0592-2891222  邮箱:xmrd@xmrd.gov.cn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3169号

手机网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机构设置 人大公报 人大概况 各区人大 站内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