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代表建议公开 > 建议回复函 > 正文

关于市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第256号建议办理情况的答复函(C)

 
来源:
      
2016-04-22 09:46:00
      
字体大小:[大][中][小]
4884067

  厦门市同安区人民政府

  关于市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第256号建议办理情况的答复函(C)

  林清良等四位代表:

  您提出关于《建设同安一中人行地下通道保障学生交通安全》的建议收悉。此建议由我区主办,市教育局协办,现将办理情况汇总答复如下:

  一、办理进展情况

  同安一中人行地下通道位于环城北路与轮山路交叉的同安一中门口,属三叉路口,路段车辆往来较为繁忙,特别在同安一中学生上学、放学时段,加上接送学生的家长、车辆,交通流量更为庞大,已远超道路通行承载量,同时人车混流现象更为严重,存在严重的道路交道安全隐患。对该路口进行交通改造,有效进行人车分流,提升道路通行能力,消除道路交通安全隐患已是迫在眉睫。而建设人行地下通道是解决该路口交通安全问题可行可操作的有效办法。市区代表对该项目都十分重视,多次呼吁尽早建成同安一中人行地下通道, 2014年同安区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将“尽快建设同安一中人行地下通道保障学生交通安全的建议”确定为重点建议。区政府高度重视,立即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制定建议办理实施方案,确定建设项目领导小组,确定区建设局为牵头办理单位,明确各相关单位的职责和任务,力推项目启动建设。

  一年来,同安区政府组织相关部门积极开展相关前期工作,为项目启动建设做了大量工作。一是成立了领导小组机构,负责项目的协调推动工作;二是完成初步设计方案。组织相关人员现场勘察、查阅资料,多方协商、讨论、初步完成设计方案:人行地下通道方案,横穿环城北路,为南北走向,下穿通道长54米、函洞宽8米,函洞净高3.3米,同安一中高中部校门口与我区国投建发公司门口各有2个出入口通道,其中,北侧出入口通道需占用同安一中学校用地约320平方米;三是加强项目用地协调。同安一中人行地下通道的建设,需占用部分学校用地,项目领导小组多次到学校沟通、协商项目用地事宜。于2014年8月20日区政府邀请市教育局来现场勘察,了解、协商,第二天(即8月21日)区政府发函给市教育局《厦门市同安区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我区环城北路同安一中高中部校门口段改造的函》,2015年1月7日回复,5月29日再次收到《厦门市教育局关于市人大十四届四次会议第256号建议的答复函》(厦教建议〔2015〕函字12号),均得到市教育局持不同建议的复函。鉴于该项目用地尚未达成共识,导致项目至今无法实施。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尽管目前遇到一些问题,但该项目十分重要,时间紧迫,我区将继续主动与市教育局沟通联系,争取得到市教育局和同安一中的支持,继续探讨更好的方案,消除该段道路的交通安全隐患。

  (一)优化交通组织。在未与市教育局和同安一中形成共识前,我区将采取以下措施改善同安一中高中校门口交通安全环境:一是推动一中红绿灯路口优化改造。在当前地下通道及人行天桥尚无法建设的情况下,我区多次与一中领导沟通协调,并邀请专家实地“会诊”,提出了相关优化改造方案(具体附后),即前移路口停车线,增设2个二次过街安全岛和2个掉头车道,以及将一中门口停车场改为人行道等措施,以提高路口通行效率和保障学生安全过街。目前,该方案正抓紧招标实施中,预计8月底前完成优化改造。二是结合“非绿标车”限行工作,自2016年1月1日起,禁止未取得绿色环保检验合格标志的汽车类机动车在轮山路通行,不仅有效减少一中红绿灯路口交通压力,而且不断改善校园周边环境空气质量。三是继续深入学校开展“五进”交通安全宣传工作,积极探索结合校门口实际的有效宣传方式,努力提升广大师生的交通安全意识,共创安全、畅通、和谐的道路交通安全环境。

  (二)继续沟通,尽早达成共识。我区将继续努力和市教育局和同安一中沟通,并认真考虑市教育局提出的建议,尽早达成共识,早日对该路口进行交通改造,有效进行人车分流,提升道路通行能力,消除道路交通安全隐患

  附件:同安一中路口优化改造方案效果图

  领导署名:

  厦门市同安区人民政府

  2015年6月2日

  联系人:陈清太

  联系电话:7558190

版权所有:厦门市人大常委会  闽ICP备11010411号

技术支持:厦门日报·新媒体/厦门网  地址:中国-厦门 邮编:361000

电话:0592-2891222  邮箱:xmrd@xmrd.gov.cn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3169号

手机网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机构设置 人大公报 人大概况 各区人大 站内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