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代表建议公开 > 建议回复函 > 正文

厦门市规划委员会关于市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第306号建议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来源:
      
2016-04-22 10:43:00
      
字体大小:[大][中][小]
4884248

  厦规〔2015〕函字104号

  办理结果:A

  厦门市规划委员会关于市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第306号建议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张玉生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将环岛路延伸建设到邮轮城,打造厦门岛西部亮丽风景线的建议》(第306号)议案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1、关于环岛路第一码头至邮轮母港段定位及延伸问题。环岛通道包括环岛交通性干道和环岛滨海景观旅游性通道;其中环岛交通性干道由环岛干道-演武大桥-鹭江道-湖滨西路-东渡路-长岸路-鳌山路串联形成;环岛滨海景观旅游通道则为环岛北路-环岛东路-环岛南路-鹭江道-西堤路段。由于轮渡至邮轮母港段城市交通与旅游交通高度重叠,第一码头至邮轮母港段需兼顾交通改善与景观改造。根据相关规划,第一码头至邮轮母港段滨海道路主要定位为旅游景观通道建设,形成环岛景观旅游带的重要组成部分,避免将通过性机动车交通引入滨海景观设施内,构建以公交、轮渡及慢行系统为主的滨海旅游交通系统。

  目前,我市正在加快实施鹭江道-湖滨西路段交通改善,拟采取在湖滨西路-湖滨南路口建设跨线桥、利用西堤东路分流湖滨西路车流等措施改善通道通行,提升湖滨西路-鹭江道通行能力。另外,西堤路也是鹭江道至湖滨西路段交通改善的关键资源,规划建议在西堤路南段通过滨海步行道建设实现景观与交通分离,并适当拓宽,西堤东路北段则需提升其交通分流功能。

  图1 厦门岛骨干道路系统图

  2、关于环岛路延伸建设到邮轮城段的旅游景观提升建议。我委非常认同该建设, 已完成规划编制的《环岛路景观概念规划》、《厦门市滨海旅游开发整体优化策略》、《邮轮母港片区规划》和《第一码头至胡里山炮台滨海景观带规划》等相关规划均高度重视滨海景观建设,着力推动实施从厦门岛西部东渡码头沿海岸线至东部五通码头即东渡国际邮轮码头—海湾公园—白鹭洲公园—鼓浪屿—轮渡片区—沙坡尾片区—环岛路—会展中心—五通码头的景观提升工作,未来将通过整合滨海的景观节点与滨海步道系统,在滨海一线构建最浪漫的滨海休闲旅游景观。目前,东渡片区正在进行国际邮轮母港的建设,未来东渡滨海旅游区域将依托国际邮轮母港,建设成集邮轮枢纽、旅游观光、酒店商务办公、商业文化娱乐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旅游综合体,成为厦门最重要的高端休闲度假旅游胜地。

  针对海湾公园及白鹭洲公园片区现状娱乐休闲项目较为单一的情况,《厦门市滨海旅游开发整体优化策略》提出建议在目前公园的观光功能的基础上进一步考虑游客和居民的多元需求,丰富休闲娱乐功能。如规划可供居民健行、慢跑、骑车的滨海步道,使之成为游客、居民休闲的好去处。根据全市步行和自行车系统网络规划,环岛路作为规划一级自行车道目前已基本成型,下一步将尽快推动第一码头至邮轮母港的自行车系统建设,在此基础上可在主要景区就近布置旅游自行车停车点,同时与环筼筜湖公共自行车系统对接,并与停车场、公交站点等交通设施换乘衔接。

  3、关于海湾公园地下空间开发方案。我市正在加快建

  成第一码头综合枢纽,形成BRT、常规公交及轮渡的无缝衔接,并接入滨海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承担本岛西部滨海旅游景观带的重要客流集散设施。海湾公园南侧为筼筜污水处理厂,承担厦门岛西部的污水处理功能,该用地内部分构筑物埋深达8米;污水厂设有尾水深海排放管,从厂区道海岸线埋设也有8-9米;因此,海湾公园不适宜进行地下空间开发。

  4、关于同益码头搬迁开发海上观光方案,我委非常认同该建议,《厦门港总体规划(修编)》中已明确“同益码头近期保留货运功能,远期改造为旅游客运码头,货运功能搬迁至海沧港区”。我市将于近期合约到期后收回同益码头,逐步推进其相关规划的实施。根据滨海岸线及水上交通码头及航线规划,将利用本岛第一码头、和平码头、国际邮轮码头、胡里山炮台码头、五缘湾码头等码头,与鼓浪屿相关码头及岛外码头, 建设滨海旅游景观通道及景观节点。《厦门市滨海旅游开发整体优化策略》中提出了开通我市海上巴士项目的建设,主要思路为整合厦门滨海旅游水岸资源,邮轮码头、轮渡码头、观音山海滩、五通码头等形成带状整合。在各水岸节点设置海上巴士停靠站,允许游客随时上岸游玩。海上旅游巴士采取一程多站的方式,游客花费一定金额购买船票,可以在航程的停靠点随时上岸或登船。目前,厦门市旅游局正在积极引进相关的旅游企业合作开展环岛游的投资建设。

  图3 水上巴士远期线路规划图

  感谢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敬请继续提出宝贵意见。

  领导署名:赵燕菁

  联系人:  林祎旸

  联系电话:0592-5359006

  厦门市规划委员会

  2015年7月2日

  抄送:市人大常委会人事代表工作室(1份),市政府督查室(1份)

  

版权所有:厦门市人大常委会  闽ICP备11010411号

技术支持:厦门日报·新媒体/厦门网  地址:中国-厦门 邮编:361000

电话:0592-2891222  邮箱:xmrd@xmrd.gov.cn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3169号

手机网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机构设置 人大公报 人大概况 各区人大 站内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