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复内容一:
厦文广新〔2016〕函57号
答复类别:B类
厦门市文广新局关于市十四届人大五次会议第127号建议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彭建立代表:
市十四届人大五次会议第127号《关于加大扶持力度,发展同安文化生态旅游的建议》收悉,现将我局相关意见函复如下:
同安是我市历史最悠久的区域,留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对于同安文化生态建设的事宜,我局主要是着力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一是摸清文物底数。近年来,我们以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为抓手,大力开展不可移动文物普查,取得了丰硕成果。其中普查登记不可移动文物2136处。全市纳入文物保护单位名单的不可移动文物已达227处(共262个点),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处(34个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9处(44个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10处(113个点),县、区级文物保护单位71处(71个点)。这其中同安区域内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6个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1个点),县(区)级文物保护单位46处(46个点),这充分体现了同安区在我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中的重要地位。
二是做好专题保护。2014年,在福建省文物局的部署下,我局开展了朱熹文化遗产梳理和保护专项工作。其中,共梳理了朱熹相关不可移动文物点共16处,其中列入我市文物保护单位的共9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列入我市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名录的共7处。这些文物点大部分位于同安区。对其中一些重要的文物保护单位我们会同同安区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加强修缮和保护力度,例如苏公祠,我们就在孔庙的整体修缮规划中有所考虑加入。2015年我局上报市政府公布了第六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其中朱熹“真隐处”碑刻也纳入其中。
三是加强文物修缮。近年来,我局推动完成了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芦山堂、涉台文物古迹叶郡马墓的修缮保护工程,推进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施氏大厝修缮工程,完成同安孔庙、吴必达故居、坑仔口窑、紫阳书院等一批修缮保护工程方案的批复。通过文物保护修缮工程,为同安有力地保护了一批高价值的历史文物古迹。
四是突出规划保护。我局会同市规划委全省首创启动了全市不可移动文物纳入全市“多规合一”一张图工程。将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并公布的全市不可移动文物全盘纳入全市“多规合一”大规划总图,无论任何工程触碰到文物保护单位范围红线,总图都将第一时间“报警”。同时,我局还积极会同市规划委将同安旧城片区纳入省级历史文化街区申报工作,目前已完成保护规划编制及项目评审,将提交市委、市政府研究。
综上所述,我局在推进同安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做了一些基础性工作。未来我局将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部署下,进一步加大与市规划、市财政、市建设、同安区政府等各相关部门的沟通联系,为进一步加强推进同安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打造同安旅游新名片做出新的贡献。
感谢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敬请继续提出宝贵意见。
领导署名:林进川
联 系 人:宋智峰
联系电话:0592—5371993
厦门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2016年6月6日
答复内容二:
厦政旅函〔2016〕72号
答复类别:B类
厦门市旅游局关于市十四届人大五次会议第127号建议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尊敬的彭建立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大扶持力度,发展同安文化生态旅游的建议》我局已收悉,经研究,现将建议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近年来,同安区的滨海休闲游、历史文化游、温泉度假游、乡村生态游等几大旅游产品发展势态良好,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与深厚的人文底蕴已成为同安旅游发展的着力点,全区旅游业呈现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2015年全区共接待游客800万人次,同比增长25.4%,旅游总收入2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9.1%。在对同安区旅游资源的挖掘和推广方面,我局已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是自2014年起,我局就对各区的文化旅游资源做了一次摸底调查,并编制出《厦门市旅游资源调查与开发评价》,同安区的梵天寺、梅山寺、同安孔庙、苏颂故居芦山堂、同安古城墙遗址等文化资源都已被调查并列入待开发旅游资源名录,同时,建议同安区“充分挖掘并深度开发同安核心城区地域文化旅游资源”。
二是大力宣传同安文化旅游线路,支持同安区举办苏颂文化节、孔子文化节、食品年货旅游节、朱子文化节等系列节庆活动。“2015年厦门中秋嘉年华”中秋博饼推介晚会活动首次移师岛外就在同安方特举办,邀请到了国内外百名旅行商到同安考察踩线。在“厦门新24景”评选活动,同安共有6个景点入围“厦门新24景”,数量居全市各区之首。
三是结合同安轻工业发展,开发工业文化旅游。截至目前,我市已拥有国家级、省级工业旅游示范点4家。同安区的古龙酱文化园、通士达光影体验馆已获评福建省观光工厂称号。其中,古龙酱文化园还被评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四是助推同安乡村旅游业发展。同安区乡村旅游发展近年来一直呈现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同安军营村获评“2015中国最美休闲乡村”。汀溪镇、莲花镇、竹坝开发区3个镇被评为省级乡村旅游休闲集镇。顶村村、五峰村等8个村被评为省级乡村旅游特色村。
我局十分赞同您提出的发展同安文化生态旅游的建议。未来五年,同安将加大产业融合,围绕“富美同安”发展定位,着力打造“一中心四基地”,即厦门市生态休闲与文化旅游中心、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健康产业基地、现代服务业基地、现代都市农业基地。目前,同安区委、区政府已在2015年底出台了《厦门市同安区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旅游产业加快发展的奖励扶持意见》,决定设立旅游发展专项资金,扶持旅游业发展,有效期至2020年12月31日。将对招徕游客到同安旅游的旅行社、新评A级旅游景区、星级酒店、乡村旅游建设、旅行社营销等13个种类给予奖励扶持。下一阶段,我局也将重点将开展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规划先导。目前,我局正在编制《厦门市“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我们将按照合理保护、有序开发的思路,充分挖掘同安区丰富的文化生态旅游资源,策划和包装旅游线路和产品,促进文化与旅游的融合。
二是协助推进同安区实施“旅游+”跨界融合。发挥“旅游+”强大渗透力,推动旅游与工业、农业、文化、科技等相关产业跨界融合,延伸产业链条,培育多元业态产品。加强旅游与农业的融合。规划设计合理路线,将现有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乡镇、示范点资源串联成片,在“百姓富、生态美”试点镇、“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上,提升乡村自然生态环境,重点推进竹坝都市休闲农业观光、北部生态彩廊、环山风景道、顶上人家、荏畲万丰等项目建设。加强旅游与文化、宗教的融合。深入挖掘孔子文化、开闽王文化、苏颂文化、朱熹文化的内涵,结合旧城区“两寺一庙一影城”和“古道、古墙、古窑址、古村落”,培育一至两个有品位、有特色的文化景区、文化街区、文化旅游综合体。加强旅游与工业的融合。指导古龙酱文化园和通士达光影体验馆进一步丰富工业旅游文化内涵,挖掘、培育工业旅游新元素,实现工业生产向旅游服务的转变,打造特色工业旅游社区。
三是通过实施旅游金融融合行动,与各大银行及金融机构共同策划旅游金融产品,推动设立旅游产业基金,引导乡村旅游企业通过风险补偿金等方式,取得融资,进而提升乡村旅游软硬件设施。同时,结合同安区范围内的小流域治理,合理规划和提升小流域涉及区域内乡村旅游的发展。协助推动同安区将主要的乡村旅游点、公园绿地、风景名胜、文物古迹以及旅游区串联贯通,形成绿色生态旅游带。
四是加大对同安区文化生态旅游资源的宣传力度。我局将在旅游营销工作中,注重加强对同安区丰富文化旅游资源的宣传和普及,进一步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
衷心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领导署名:孔曙光
联 系 人:付锦凝
联系电话:2892601
厦门市旅游局
2016年5月26日
答复内容三:
厦同政函[2016]47号
答复类别:B类
厦门市同安区人民政府关于市十四届人大五次会议第127号建议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彭建立代表:
您提出《关于加大扶持力度,发展同安文化生态旅游的建议》(市人大十四届五次会议第127号建议)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挖掘同安历史文化资源,大力推广文化生态旅游
厦门是现代文化名城,隶属闽南文化圈。到闽南旅游,闽南文化是不可或缺的内容,它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世代传承、辐射广阔的特点,同安区作为厦门最大的行政区,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及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应注重开发利用。近年来,我区在挖掘同安历史文化资源,大力推广文化生态旅游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依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区,积极发展文化旅游产业
我区近年来加大力度重点建设了莲花镇小坪村褒歌习俗保护区、汀溪镇造水民间阵头游艺保护区、北辰山庙会与开闽王信俗保护区、厦门市同安区吕厝社区民俗保护区等4个省、市级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以及小坪莲花褒歌传习中心和车鼓弄传习中心等2个市级传习中心。通过依托非非物质文遗产保护区,以发展民俗文化旅游观光业为引擎,带动地域性文化生态建设。一是发展特色民俗文化旅游业。以莲花镇小坪村、汀溪镇造水村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为基点,结合汀溪荏畲畲族文化乡村旅游、五峰古堡文化乡村游、莲花金光湖休闲度假游、闽南古建筑观光游、云顶山杜鹃文化节及品尝农家美食等,以点带面,从旅游、文化、商业、健身、房产等方面,打造同安集民俗、乡村风光、休闲等特色文化旅游产业,使之成厦门特色旅游的一张名片,带动同安西部民俗文化生态建设。二是发展宗教朝圣文化旅游产业。通过集成我区宗教信仰资源,如策划开闽王民俗文化旅游节,朝元观玉皇信俗活动等海峡两岸宗教文化交流活动,发展宗教旅游产业,带动同安民俗文化生态建设。
(二)挖掘名人名家资源,打造特色文化品牌
依托同安千年古城文化,打造“苏颂文化”为代表的名人名家品牌,结合苏颂公园落成,举办学术研讨会,举办一年一度的“苏颂文化节”活动;立足孔庙,弘扬中华民族传统师道文化,举办一年一度“孔子文化节”,打造“海峡两岸同祭孔”的重要文化品牌;弘扬朱子文化,举办首届国际“朱子文化节”,开办朱子书院,积极打造同安“朱子文化”特色品牌;弘扬陈化成爱国主义精神,设立陈化成纪念馆,举办一年一度的“陈化成杯武术大赛”。依托同安名人名家品牌,打造同安特色文化品牌,有效提高同安旅游文化品位。 (三)加大整合打包,推动整体宣传
近年来,同安先后推出两版的旅游地图,拍摄《我的同安》航拍片,多次组织走出去、请进来旅游采风踩线。2016年1月20至22日,同安旅游推介团走进汕头、潮州,区旅游局与汕头市旅游局签署旅游战略合作协议,厦门同安光大国际旅行社与汕头乐观国际旅行社签订《客源互送合作协议书》,通过景区品牌推广、旅游产品优惠、客源互送等方面达成合作,大大提升推介会的“实效”。今年,还将重点编撰《同安名人传》、《同安名小吃》、《同安景区景点集》系列丛书中,并拍摄一部高质量的旅游宣传片。这对破解景点小而散等问题有积极的意义。
二、下进一步工作计划
(一)积极开展闽南民俗文化,丰富文化旅游内涵
继续开展区民俗文化活动,全面展现我区民俗文化的风采,让传统戏曲、曲艺、民间舞蹈、民间美术、杂技与竞技、传统饮食与各类文化景区有机结合,进一步提高我区闽南民俗文化的知名度。一是积极开展“民俗文化艺术节”品牌活动。由区委宣传部、区文体广电出版局举办的“民俗文化艺术节”系列赛事将迎来第六届,内容包括闽南语歌手赛、南音大会唱、宋江阵展演、车鼓弄展演、农民画比赛、民俗风情摄影比赛等,将进一步提高民俗文化影响力,构建民俗文化建设保障体系。二是利用节庆日,开展传统文化广场活动,宣传闽南文化资源。在每年的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中,在梵天寺、文化中心广场、同新路步行街等群众休闲娱乐广场开展车鼓弄、宋江阵、舞龙舞狮、木偶戏、南音展演等民间民俗文化活动,丰富文化景区业余文化生活,有效吸引景区人气。
(二)注重开发古城魅力,开拓文化旅游外延
一是凭借闽台五缘优势,依托北辰山的闽王文化、竹坝的南洋文化、影视城的帝王文化、梵天寺的历史文化、梅山寺的宗教文化等区域优势文化,积极打造宗教朝圣文化旅游产业。通过挖掘闽南文化资源,分门别类包装成各类旅游专线,如闽南古城堡游、闽南古寺古庙游、闽南名人史迹游、闽南民间信仰胜迹游、闽南民居游等。二是依托朱子书院,重点打造朱熹文化旅游新品牌。2015年10月,同安区人民政府启动“同安县衙旧址”改造工程,原建于“高士轩”基础上的政府食堂转身为“朱子书院”,今年5月,朱子书院正式开院,这也是全球首座实质性运行的朱子书院,朱熹在古同安的遗迹将在这里得到浓缩和展示,延续了朱子在同安的文脉。未来,同安朱子书院将通过举办教学、礼仪、联谊、议事、协商、旅游等活动,有效整合各方资源,打造厦门“朱子文化”新品牌。2016年4月,区旅游局在对朱子文化旅游资源进行精心梳理、实地考察后,将文化与旅游融合,开发出两条朱子旅游线路,并撰写讲解词,同时制作成折页推广。日前,同安光大旅行社已经开始将该旅游专线推向市场,并得到了积极的反响。
第一条:旧县衙朱子书院——同安孔庙苏公祠——朱子命名铜鱼池——梵天寺文公书院——北辰山(朱子摩崖石刻仙苑、欣赏朱子诗词《与诸同僚约奠北山》)。
第二条:莲花山(朱子摩崖石刻太华岩、灵源)——澳溪(朱子题名安乐村塔、沧江坝)——文山朱子摩崖石刻——朱子命名铜鱼池。
(三)依托传统古民居修缮,积极发展陶瓷文创旅游
同安自古宗教文化兴盛,闽南特色寺庙宗祠遍地开花,传统古民居别具风格。我区将依托汀溪镇褒美村、路下村古民居的保护与修复,以褒美千镜瓷为中心区域,借力发展汀溪乡村旅游的势头,串连半岭闽南特色村落、珠光青瓷窑址、隘头古渡口、匣钵体古厝,吸引文创青年进驻古厝开设珠光青瓷创意工坊,聚集人气,打造“文创汀溪”旅游新品牌。同时,利用本村特有的自然人文条件,发展陶瓷工艺品服务业,并动员有条件的村民创办民宿和特色餐饮,积极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业。
(四)结合东西溪改造,大力发掘沿溪文化旅游资源
代表提出的建议很好。目前,我区正在对东西溪沿岸景观进行改造,建设亲水人行道路。届时我们将认真考虑,以历史文脉为背景,辅以塑像及碉刻,展示千年古同安人文历史,串联同安古城墙、苏颂科技馆、银同妈祖庙、同安孔庙、梵天寺、梅山寺、黑面妈祖庙铜鱼池、吴本慈济宫等历史文化,通过东西溪亲水人行道路把他们形成珍珠串加以整合,充分发掘同安特色的文化旅游资源。
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领导署名:樊荣兵
联系人:杨姗姗
联系电话:7022939
厦门市同安区人民政府
2016年5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