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代表建议公开 > 建议回复函 > 正文

关于弘扬同安历史、培植厦门底蕴的建议的答复函

 
来源:厦门人大
      
2017-03-28 16:35:00
      
字体大小:[大][中][小]
5058756

  答复内容:

  厦文广新〔2016〕函62号

  答复类别:B类

  厦门市文广新局关于市十四届人大五次会议第128号建议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彭建立代表:

  市十四届人大五次会议第128号《关于弘扬同安历史、培植厦门底蕴的建议》收悉,感谢您对厦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所给予的关注,正如您所言厦门市下辖6区中,历史最悠久的当属同安(最早建县于西晋),悠久的历史给同安、也给厦门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保护好、传承好这些历史文化遗产是我们共同的责任。近年来,我市各级各部门在保护全市历史文化遗产方面投入了大量精力,做了大量工作,现将相关意见函复如下:

  一、摸清家底

  近年来,我市以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为抓手,大力开展不可移动文物普查,取得了丰硕成果。其中普查登记不可移动文物2136处。全市纳入文物保护单位名单的不可移动文物已达227处(共262个点),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处(34个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9处(44个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10处(113个点),县、区级文物保护单位71处(71个点)。这其中同安区域内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6个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1个点),县(区)级文物保护单位46处(46个点),这充分体现了同安区在我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中的重要地位。此外,我市还针对厦门作为“一带一路”海丝战略支点的实际,主动与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开展合作,推进厦门沿海水下文物调查,其中以外销瓷器为主的古代海外贸易类水下考古就是其中重要内容。

  二、分类梳理

  同安因其悠久历史,文化遗产丰富且特征鲜明,针对这一特点我市开展了多次专项性梳理和保护工作。例如,2014年开展了朱熹文化遗产梳理和保护专项工作,共梳理朱熹相关不可移动文物点共16处,其中列入我市文物保护单位的共9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列入我市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名录的共7处;2015年开展了厦门市书院类旧址、遗址等不可移动文物调查梳理,全市目前共有书院旧址、遗址、石刻等相关文物点7处,其中有3处位于同安区,紫阳书院是唯一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结合“海丝”文化遗产统计,我市重点梳理了外销瓷窑址类不可移动文物,其中就包括保护级别最高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同安“汀溪窑”旧址。分类梳理为我们下一步推动同安区不可移动文物的整体保护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规划先行

  市文广新局会同市规划委全省首创启动了全市不可移动文物纳入全市“多规合一”一张图工程。将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并公布的全市不可移动文物全盘纳入全市“多规合一”大规划总图,无论任何工程触碰到文物保护单位范围红线,总图都将第一时间“报警”。同时,市规划委、市文广新局将同安旧城片区纳入省级历史文化街区申报工作,目前已完成保护规划编制及项目评审。

  四、加强修缮

  近年来,市文广新局推动完成了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芦山堂、涉台文物古迹叶郡马墓的修缮保护工程,推进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施氏大厝修缮工程,完成同安孔庙、吴必达故居、坑仔口窑、紫阳书院等一批修缮保护工程方案的批复。通过文物保护修缮工程,为同安保护了一批历史文物古迹。

  五、加强非遗保护

  同安区紧抓非遗普查,搜集“非遗”项目线索3531条,调查项目1067个,编纂整理出版《厦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成果汇编·同安分卷》共九册。成功申报了多个国家、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如:西柯镇吕厝社区“闽台送王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莲花褒歌”、“宋江阵”、“车鼓弄”等民间民俗表演(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紧抓人才培育和传统活动开展,2006年以来全区共建立宋江阵、舞龙舞狮、青少年南音、车鼓弄、银安堂南乐社、莲花褒歌等十四个培训基地,培养大量民俗表演人才。全区依托传统节庆日,着力打造大型传统民俗文化活动,如在一年一届的“莲花褒歌”比赛,“北辰山闽王民俗文化节”、“闽台送王船文化节”等;紧抓两岸民俗交流,近年来同安区利用民俗文化交流推进两岸联系不断拓展,如吕厝“吕实力歌仔戏团”和“同安芗剧团”多次前往文莱、新加坡、金门、台湾等地进行文化交流、演出。由区文化馆组织的“宋江阵”教练组也2次前往金门进行教学交流活动。

  六、抓好文化旅游

  按照旅游搭台、文化唱戏的理念,同安紧扣打造厦门生态休闲与文化旅游中心的目标,修编《全区旅游规划》,打造朱子文化、苏颂文化、闽王文化、古城文化等旅游品牌,理清发展思路、明确目标任务、完善政策措施、营造旅游发展良好氛围和环境。自2011至2016年,北辰山景区举办“开闽王文化旅游节”,推出洋溢着浓厚闽南文化气息的大戏,游客接待量不断刷新。2012年11月,同安以梵天寺和梅山寺为主会场,成功举办了海峡两岸佛教文化旅游节。以翠丰和盛之乡为主会场,圆满举办了第二届温泉文化旅游节。今年,同安专门举办了“朱子文化节”,还将拍摄专题宣传片,进一步扩大同安文化旅游的宣传推介。

  综上所述,我市在推进同安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做了一些基础性工作。未来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部署下,市规划委、市财政局、市建设局、市文广新局、市旅游局、同安区政府等各相关部门将进一步密切沟通联系,为进一步加强推进同安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打造同安旅游新名片做出新的贡献。

  最后,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敬请继续提出宝贵意见。

  领导署名:林进川

  联 系 人:宋智峰

  联系电话:0592—5371993

  厦门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2016年6月15日

  

版权所有:厦门市人大常委会  闽ICP备11010411号

技术支持:厦门日报·新媒体/厦门网  地址:中国-厦门 邮编:361000

电话:0592-2891222  邮箱:xmrd@xmrd.gov.cn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3169号

手机网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机构设置 人大公报 人大概况 各区人大 站内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