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代表建议公开 > 建议回复函 > 正文

关于构建城市综合运行管理信息平台,建立城市管理大联动机制,推进厦门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建议的答复函

 
来源:厦门人大
      
2017-04-01 11:04:00
      
字体大小:[大][中][小]
5060423

  答复内容:

  厦城执函[2016]99号

  答复类别:A类

  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关于市人大第十四届五次会议

  第258号建议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尊敬的黄素玉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构建城市综合运行管理信息平台,建立城市管理大联动机制,推进厦门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市民对城市市政管理、交通运行、人居环境、应急处置、公共秩序等质量要求日趋增强,对城市管理快速反应和动态调控的需求也越来越高。我市的社会治理和城市管理亟待通过数字手段、信息平台、资源整合,进一步提高运行效率。

  您的建议从构建城市综合运行管理信息平台;建立社会治理和城市管理大联动机制;建立规划、建设、管理一体化的行政管理体制等三个方面提出,既贴近城管执法工作实际,又与人民群众的生活密切相关,符合城市化发展进程,更是对去年年底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城市执法体制改革,改进城市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的贯彻落实,非常及时到位,感谢您对城市管理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根据您的建议,我局及经信局、民政局、公安局相关职能部门在现有条件下,将主动从以下几个方面整合现有信息化资源,构建厦门城市管理综合信息平台,逐步建立有效的部门联动机制与协同综合管理模式,适应全民监督环境,提升“精准治理”能力,保障城市健康运行。

  一、构建城市综合运行管理信息平台。

  我市“数字城管”建设始于2008年,已初步形成指挥调度、热线服务、网格管理、监督考核等工作机制,为城市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撑。几年来,我市“数字城管”在服务群众、规范执法、提高绩效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取得较好成效。

  2015年,我局获批300万建设资金。正式开展“城市综合管理信息平台(一期)”项目的建设。该平台将具备更好的兼容性,开放性,将采用数据交换、资源共享等方式,对接各相关部门已建或正在建设的城市管理平台,拓展建成涵盖城市管理与行政执法、应急指挥、环境保护、城乡规划、违法建设防控、城市市政管理基础设施等各方面的城市综合管理平台。

  尤其是通过共享国土局的底图、规划、红线等地理图层,将城市管理相关信息(两违、工地、公园、执法人员等,甚至包括部件、燃气、水务等市政部件)图层、视频监控、执法记录仪等终端感知信息图层,叠加到一张图上,提升平台的可视化程度。

  该项目主要包括该项目平台共包含服务热线扩展、统一受理、指挥协同、电子监察、考核评价、应急指挥、辅助决策、网格应用、两违综合治理等9大系统。从2月份启动会开启至今,需求调研、DEMO制作、功能开发与阶段文档的编制等,基本按照实施计划稳步进行。目前,已经按照开发计划完成业务受理、指挥协同、电子监察、考核评价、辅助决策5大系统的开发工作。

  1、扩容热线服务接警能力,整合服务热线。

  目前,“12319”服务热线目前年均接警量近20万,与110、市长专线等均实现了对接,具备一定的群众基础。在“城市综合管理信息平台”项目的建设中,将改造原有座席系统,以支持12319热线电话的接入,改造呼叫中心信息系统功能与接口,建立双线接入、统一接收、统一派发、自动流转、统一回复的统一热线模式,进一步提升“12319”热线的接警能力,为整合服务热线做好准备。

  下一步,将根据城管执法体制改革的方向,建设“数字化城市管理指挥中心”。赋予其受理全市城市管理方面的事、部件投诉、派发、监督、考评的具体职责。横向延展至相关城市管理部门,纵向延伸至区、街(镇)、社区(村居),各相关单位按责联动处置。统一城市管理服务受理热线。整合相关城市管理部门的电话服务平台,依托“数字化城市管理指挥中心”,建设综合性的“12319”城市管理服务热线。

  2、充分共享各类数据资源,实现城市管理信息化、可视化、扁平化。

  2013年,随着我市被列为福建省城市综合管理试点城市,“数字城管”系统开始逐步与相关部门建立横向对接。一是与“110”、市长专线、诚信平台、商事平台、交通信息共享平台等资源的共享、对接已取得显著进展。二是完成与市法制局行政处罚系统的对接,实现了“数字城管”与“厦门市行政处罚网上运行系统”的数据交换,使得相关案件能够接受相应的追踪和督察。

  今年的“城市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建设项目,将搭建好平台,留下开放的接口,横向上延展到市级相关城市管理部门,纵深上延伸到区镇层面的事件联动。目前,已实现了与国土局的对接;共享了市视频监控平台的的探头1万九千多路。下一步,将对省信息系统、航拍、卫片、12319投诉中心等的“两违”投诉数据进行整合,实现可视化分析“两违”,与国土共享地理信息数据,实现“两违”档案在地图上的坐标定位、图层切换、图层叠加、地图查询等功能;对接“市公共安全信息平台”,为指挥中心在发生突发性城市管理事件时提供指挥调度、应急处置的辅助信息服务;进一步整合各类监控、执法车载、执法记录仪等视频终端信息,可视化地掌握各个区域的城市事件信息、业务办理信息、综合评价信息等全局情况;与全市各个区建设较成熟的网格系统实现数据交换,与各区已有网格信息平台的数据对接,支持查询各区网格系统中的人口、计生、教育、网格地图、网格员、巡查事件等数据。逐步形成集感知、分析、服务、指挥、监察“五位一体”的厦门城市管理综合信息平台。

  二、建立社会治理和城市管理大联动机制。

  1、加快城乡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信息平台创新应用

  一是完善社区网格化协同机制。结合理顺政社关系,推进政社协同,明确政府和社区职能定位,突出问题导向,强化公共服务职能,充分利用网格化机制构建多层次、多方式的公共服务供给体系。推动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平台与城市综合运行管理信息平台功能衔接,由市政务服务中心牵头,按照社区事务准入清单,梳理各部门纳入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事项,统筹业务部门之间的数据采集、政策认可、结果共享,协调业务交叉关系。市级依托电子政务外网和智慧综治信息平台,整合政务资源、投放服务信息、制定技术标准、指挥安全管理。加快市智慧综治平台(二期)建设,指导全市平安社区创建活动。区级依托信息中心,配置区域行政资源、服务经济发展,统筹技术平台建设,指导镇(街)、城乡社区网格化机制推广运用;镇(街)网格化综合服务管理中心承担区街公共服务、承接社会事务、受理居民诉求、对接社区网格、组织业务培训、健全网格化机制,落实基层社区保障等。城乡社区落实网格化平台运用,依法协助基层政府、代理代办公共事项、落实社区服务对接、协调小区管理、开展社区协商、化解基层矛盾、促进居民自治等。实现四级职能衔接,形成反馈闭合回路,推进业务全面协同,构建新型合作关系。网络承建单位(运营商)要主动介入,发挥技术协同作用。

  二是完善社区网格化运行机制。按照城市管理各级各部门职能性质分类以及社区网格化建设规律和服务需求,完善社区网格工作走访巡查、流转办理、协调处置等运行机制,构建科学配套运行体系。完善网格走访巡查机制,深入了解社情民意。采取电话访谈、短信预约、微信沟通、邮件往来等措施,把网上采集和入户走访、线上线下、网内网外有机结合,提高入户走访效率。完善任务流转办理机制,根据一般性工作、协调性工作、突发性工作、审批性工作等不同的工作类型,建立“信息报送、受理立案、任务派遣、事件处置、结果反馈、核查结案、监督评价”工作流程,明确责任主体。完善综合协调处置机制,与平安和谐社区创建紧密结合。建立城乡社区网格化管理联席会议、工作例会和民情分析会制度,强化社区人口管理、治安防控、信息采集、群防群治等工作职责。

  三是完善社区网格员管理机制。改革社区网格员管理制度,科学地制定社区网格员岗位设置、薪酬体系、绩效考核、奖惩待遇、考录选拨等规定,全面落实招聘、待遇、身份、职责、管理、考核等六个统一的要求,规范考录工作,明确网格员工作岗位职责,实行人员、职责、任务“三落实”。改进对社区及其工作人员(网格员)考核方式,对社区综合性事务及其网格员工作集中进行一次性考核,结果各部门采纳共享。开发绩效考评应用软件,实现电子考评自动生成,绩效考评要突出工作实绩、群众满意度。加强网格员能力建设,提高队伍素质能力和业务水平。市直部门编制培训课程,选调人员授课,加强业务指导。各区应制定年度培训计划,镇街为主落实。保障网格员薪资待遇,市级制定网格员薪酬待遇基本标准和奖惩规定,各区研究出台实施办法。

  四是提高社区公共服务效率。对社区事务按照专业执法、公共管理和基本服务等进行分类,根据各层级职责,出目录清单,明确办理事项、办结时限、所需材料、办理流程,以及社区盖章事项、台账报表、检查考评等内容,在社区工作站、社区宣传栏、门户网站等平台上公布。认真落实社区准入制度,对行政执法类事项,由各职能部门会同街(镇)组织专业执法队伍实施,社区协助做好情况发现报告、数据汇总统计和协助提供场地、组织社工服务等工作;对社区安防公共安全管理事项,要纳入网格化信息平台,发挥网格化机制作用,建立监控系统,即时同步收集情况,组织社区力量,配合“社区民警+社区治保会主任+网格员和基层群防群治队员”群防群治工作。对社区依法协助的政府基本公共服务事项,要按照“一个窗口办理、一次性告知、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办结、一次性收费”“五个一”运作模式要求,依托社区综合服务站代理代办。农村社区、外来人口集中居住社区和“村改居”社区要依托网格服务管理平台和便民服务代办点开展服务,实现“就近办、马上办”。要进一步完善社区网格服务管理架构,在原有网格管理体系基础上,构建“专业+网格”服务管理体系,把专业社会工作人才、专业执法队伍与各层级网格人员有机结合。以楼栋、小组、中心户为基本单元,建立以社区意见领袖、热心人士、退休干部、乡贤、社区志愿者、助老员、社区发展理事会成员等为主体的基层助理网格员队伍,协助收集舆情动向,反馈意见需求,落实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

  2、强化部门联动职责,建立规划、建设、管理一体化的行政管理体制

  根据《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城市综合管理试点工作的通知》(闽政办【2013】75号)要求,市政府于2014年出台《厦门市城市综合管理试点实施方案》(厦府【2014】78号),启动城市综合管理试点工作,市、区两级搭建了城管委、城管办工作平台,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担任城管委主任,建立了城市管理综合协调机制,有效落实“两违”治理、占道经营、物业管理区域违法停车、渣土撒漏等城市管理难点问题联合执法工作机制,强化餐饮娱乐业油烟噪声执法联席会议制度,城管办经常牵头开展各相关部门共同参加的集中整治行动,促进了横向部门间、纵向市、区间的工作配合。

  考评机制方面,一是依托全市绩效考核体系,将“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技校指标”纳入全市绩效考核体系;另一方面拓展市容管理考评机制,讲市容考评委更名为城市综合管理考评委员会,逐步实现城市综合管理考评全覆盖。

  下一步,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城市执法体制改革改进城市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的具体要求,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计划、分步实施、稳妥推进。尤其在理顺城市管理和行政执法体制方面,在基本保持现有的行政管理组织体制、现有各部门行政管理职责的前提下,按照权责一致的要求,综合设置城市管理和行政执法机构。形成管理和执法工作合力,消除城市管理工作中的短板,进一步提高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打造服务便民高效和现代城市治理体系,改善城市秩序、促进城市和谐、提升城市品质。

  增加与城市管理密切相关的部分管理与执法职责:一是建设领域文明施工管理与执法工作,建筑废土审批、管理及执法工作;二是环境保护方面建筑工地扬尘管理,餐饮油烟审批、管理,建筑工地噪声审批、管理工作;三是交通管理方面在城市道路划设停车位的审批、管理,以及侵占城市道路、违法停放车辆的执法工作;四是市政园林方面占用、挖掘城市道路的审批、管理,临时占用绿化用地的审批、管理,砍伐、移植树木的审批、管理,以及建筑工地排水审批、管理工作。

  再次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敬请继续提出宝贵意见!

  领导署名:吕庆端

  联 系 人:张  琳

  联系电话:0592-5379352

  厦门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

  2016年6月29日

  

版权所有:厦门市人大常委会  闽ICP备11010411号

技术支持:厦门日报·新媒体/厦门网  地址:中国-厦门 邮编:361000

电话:0592-2891222  邮箱:xmrd@xmrd.gov.cn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3169号

手机网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机构设置 人大公报 人大概况 各区人大 站内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