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大侨外委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正确领导下,立足对台优势,突出工作特点,把“促进两岸融合发展”作为立法、监督的工作重点,共开展涉台法规初审1部,配合常委会听取和审议涉台专项工作报告1项,完成涉台课题调研1项。
厦门经济特区因台而设,以立法方式保障台湾青年来厦就业创业的各项权益,有利于推动台湾青年愿意来、留得住、融得进、发展好,具有重大战略价值和先行示范意义。侨外委通过推动制定全国首部以台湾青年为对象群体的地方性法规《厦门经济特区鼓励台湾青年来厦就业创业若干规定》,吸引更多台湾青年在厦追梦、筑梦、圆梦。
侨外委提前介入并积极主导草案的前期调研、论证和起草工作,多次与法制委、台港澳办、司法局交流意见、共同研究。初审阶段,对照草案条款就业促进、创业扶持、保障措施等内容,结合部门职能,开展针对性调研,实地走访了10多个市直部门和台青就业创业基地,广泛收集台湾青年实习、就业、创业代表、台籍大学生的意见建议。该法规坚持审慎探索,突出创新性;坚持问题导向,增强操作性;坚持预留空间,体现延展性。
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听取和审议《厦门经济特区鼓励台湾青年来厦就业创业若干规定(草案)》。
为推动台资企业高质量发展,更好地融入新发展格局,力争在促进两岸融合发展上作示范。侨外委以市区人大联动监督的方式听取和审议台资企业转型升级情况的报告。
侨外委通过调研走访、召开座谈会、开展代表视察等方式,了解各区各部门以及20多家台资企业相关情况,收集多项制约转型升级的困难和问题。经梳理汇总,提出“健全工作机制,加强统筹推进;坚持分类施策,实现精准推进;注重支持引导,做到重点推进;落实全面保障,确保有效推进;拓展融合思路,力求创新推进”等推动台资企业转型升级的意见建议。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紫萱带队视察我市台资企业转型升级情况。
深化两岸融合发展需要倾听两岸声音、凝聚群体共识,这与新时代人大协商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职能、推动社会持续发展进步的功能价值相互契合。
侨外委以《契合与嵌入:涉台领域人大协商民主的机制构建》为题开展专题调研,探索将协商民主制度有机嵌入人大各项涉台议题的具体方式,构建以协商要素为根本的三个基本面,以涉台团体为中介的两条主线条,以基层联系点为依托的一个创新点,形成“一点两线三面”格局,在研究协商机制方面先行作出思考。该课题获福建省人大常委会2023年度课题调研文章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