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
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在2022年召开法规宣传贯彻新闻发布会、听取专项工作报告、组织代表视察等基础上,2023年财经委又组织开展《厦门经济特区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执法检查并举行专题询问,打出人大监督“组合拳”。
财经委先后召开政府部门和企业座谈会,深入相关单位实地调研,全面掌握《条例》实施情况及存在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提出意见建议。在专题询问上,围绕我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中的难点痛点和企业群众密切关注的重点向政府相关部门提出问题,以询问为动力督促问题解决。通过执法检查和专题询问的组合拳,有效推动各方加强组织协作,形成工作合力,实现以执法“硬措施”护航营商“软环境”,为助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贡献人大力量。
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召开《厦门经济特区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企业座谈会。
高新区
是实施创新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高新区是科技的集聚地,也是创新的孵化器,要把“高”和“新”两篇文章做实做好。
《厦门经济特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条例》自2002年制定以来,经2014年修订后实施至今已近十年,部分内容已难以满足国家对高新区的发展定位和要求。市人大财经委从创新运营模式、智慧园区建设、优势产业集群培育、科技金融服务、优先保障用地、企业诉求反应等方面提出修改意见,同时重点聚焦“取消入园审批后产业准入”“司法处置时土地房产优先回购权”等条款专题研究,引导常委会重点审议,用法治力量助力高新区打造成为创新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2023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纲要
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
为全面了解两年半间规划纲要实施情况,推动规划纲要后半程顺利实施,财经委围绕我市“十四五”规划纲要确定的指标完成情况、重点工作、重大项目和专项子规划的实施情况,统筹部署监督工作,科学高效开展调研。
为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精准梳理规划纲要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短板弱项、难点堵点及制约因素,财经委分别对民营经济创新发展、高科技产业、优化营商环境、中小企业发展、省市重点项目、港口高质量发展、“4+4+6”现代化产业体系、金砖创新基地等领域开展专题调研;分别组织全国、省、市三级人大代表和专家学者召开2场征求意见座谈会,实地走访各行政区,召集11个政府部门召开汇报座谈会;还积极发挥人大代表联系群众活动室作用,与市、区人大代表、群众面对面交流,了解社情民意,在充分调查基础上,提出针对性意见建议,助力“十四五”规划纲要确定的各项任务更好落地见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国有资产资源来之不易,
是全国人民的共同财富。”
财经委通过问题访谈、查阅资料、实地调研、专题座谈等方式,深入了解17家市属国企的国有资产管理情况,提出持续优化国资国企布局结构、提升国有资本运行效益、深化国企国资改革、提高国资国企监管质效、夯实国有资产治理基础等意见,促进国企做大做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持续开展行政事业国有资产跟踪监督,实地察访黎安居住区、祥平保障房地铁社区和中山路片区,有效推动盘活闲置资产,提升资产效能。我市人大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监督工作经验在今年全国人大国资监督工作座谈会上作典型发言。
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要求
是促进农村共同富裕的坚实保障
今年以来,财经委围绕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进行专项监督并同步开展《新时代推进我市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对策研究》课题调研:通过外出考察学习、深入岛外四区农村实地调研、召开相关部门座谈会、组织代表视察等,全面了解我市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情况;以温厝社区、古坑村等本地典型案例剖析为基础,深入分析我市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同时,对标高质量发展要求和率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目标任务,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助推我市农村集体经济持续发展壮大。
相关课题成果获得2023年度厦门市人大常委会课题调研优秀等次。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琛带队赴同安区调研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