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政府工作报告:干字当头 以快争效 奋勇争先 再上台阶
今年我市地区生产总值预期目标增长5.0%-5.5%,根据实际情况争取更好结果,实际工作中按5.5%推进
2024回眸
保持定力 勇毅前行
努力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亮点
●总结推广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厦门实践”。
●改革热度指数全国第一。
●城市综合信用指数保持全国第一。
●16项涉台改革举措全国推广。
●4个投资超百亿元的产业项目落地。
●科技集群、科技强度跃居全球城市第72、76 位。
●上榜全球100知名国际旅游目的地。
●公共服务质量满意度全国第二。
●蝉联中国年度最佳引才城市。
●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可基本实现全年预期目标。
●出口增长11.3%。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增长3%。
●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增长0.5%和0.1%。
●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增长4.5%。
●完成年度节能减排任务。
主要工作和成效
1.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政策落实加力提效。高效落实一揽子存量和增量政策。实施优化房票制度、推进征收安置试点。“财政政策+金融工具”撬动超千亿元资金。兑现惠企资金近200亿元。
●实体支撑更加强劲。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预计增长8.8%以上。规模以上高技术服务业、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26.9%和26.6%,航空保税维修规模全国第一。新增企业6.83 万户、增长10.9%。
●有效投资持续扩大。省市重点项目投资增长9.5%。预计基础设施投资增长40.8%,工业投资增长5.5%,教育、卫生领域投资分别增长35.5%和32.8%。
●内贸外贸稳中有进。加工贸易、跨境电商进出口分别增长12.2%、51.1%。举办大型演唱会60场,接待游客总人数、游客旅游总花费分别增长15%和18%。
2.新质生产力蓄势赋能
●科技创新成效凸显。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预计3.4%。净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0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8家、制造业单项冠军4家,1家企业入选全球独角兽榜。7项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创历史之最。
●产业转型向新跃升。现代化产业体系增加值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超50%。平板显示综合实力全国第六,集成电路产业综合竞争力居全球百强城市第51位。首个未来产业园正式启用。数字经济规模超5000亿元。海洋生产总值2500亿元。
●招商引资取得实效。新增签约项目765个。引进士兰集宏等重特大项目。落地百亿级先进制造业基金、中金启元二期(厦门)科创母基金。
3.新一轮改革开放全面展开
●改革攻坚多点突破。综合改革试点探索形成60项全国首创改革成果,29项典型案例向全国推广。低效用地再开发189公顷。成立数据港产业基地。建发、厦钨获评全国“双百企业”标杆,国贸、象屿获评全国优秀企业。
●营商环境优化升级。关地协同集成化改革入选全国优化营商环境创新实践十大案例。实施13项“高效办成一件事”。上榜省民营企业百强29家、创新型民营企业百强33家。
●新发展格局节点城市亮点纷呈。港口连通性指数居全球第11位,入选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厦门自贸片区完成32项制度型开放试点任务。通用技术金砖创新基地总部区项目开工建设。承办首届中国-海合会国家产业与投资合作论坛。打造“投资中国”标志性展会,实现“重塑投洽会、9·8再出发”目标。
●两岸融合走深走实。发行全国首单两岸融合数字人民币债券,获批台湾居民个人所得税政策。推出两岸共通标准241项,对台海运快件增长90.5%。举办海峡论坛等活动378场。
4.跨岛发展提速提质
●城市功能品质持续提升。翔安港区1号-5号集装箱泊位先导工程开工,长泰枋洋水利枢纽工程对厦供水。探索形成完整的城中村现代化治理体系,71个试点村面貌焕然一新,成为群众受益、广获好评的暖心实事。
●产城人融合蹄疾步稳。马銮湾新城路网体系不断完善,集美新城大悦城和同安新城爱琴海购物中心开业,翔安新城奥体中心、国博中心运营成效明显,同翔高新城7个产业项目竣工。
●乡村全面振兴纵深推进。建成7100亩高标准农田,5个城郊农业片区加快建设,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增长6.3%。首批新时代山海协作项目落地实施,闽宁电商帮扶入选全球最佳减贫案例。
5.生态文明再谱新篇
●污染系统治理保持领先。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居全国第三,主要流域国省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保持100%,海漂垃圾治理等8项经验全国推广,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稳居全国第一。
●生态保护修复上新水平。建成全国首个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应用系统。山海健康步道获评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入选全球“生物多样性魅力城市”和“自然城市”。
●绿色低碳转型步伐加快。成为全国首批城市和产业园区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海洋碳汇交易超19万吨。绿色信贷余额突破2000亿元。
6.民生保障更有温度
●公共服务更加优质。65个为民办实事项目全部完成。新增中小学幼儿园学位4.6万个,中高考成绩位居全省前列。新增4家“三甲”医院。新增普惠托位5039个。实现每个镇街至少1处照料中心、每个村居至少1个居家养老服务站。
●文化体育更加繁荣。精心组织陈嘉庚先生诞辰15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成功承办“飞天奖”“星光奖”和金鸡百花电影节。新建近邻运动场超4万平方米。承办世界田联钻石联赛等38场高级别赛事,厦门马拉松获全球首个“可持续发展代表性赛事”称号。
●社会保障更加坚实。城镇新增就业16.8万人,推出大学生求职“免费一张床”政策。建成保障性住房1.1万套,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1.3万套(间)。
●安全防线更加稳固。生产安全事故“双下降”。食品、药品安全形势稳中向好。刑事警情数下降16.3%。通过新一届“全国双拥模范城”考评。
7.政府自身建设提质增效
市政府网站评估位居15个同类城市第一。市人大代表议案和市政协提案办复率和满意率均为100%,法治政府建设评估排名全国第八。
2025展望
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
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奋勇争先
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0%-5.5%,根据实际情况争取更好的结果,实际工作中按照5.5%推进。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左右。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左右。
●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均增长3%左右。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2%左右。
●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保持同步。
●完成年度节能减排目标。
重点做好九个方面工作
1.强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引领工程。高标准打造嘉庚、翔安、鹭江创新实验室,争创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3.5%。争创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
●加快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加快传统产业“智改数转”。打造8个特色产业园区,推动11个试点园区提容增效。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支持更多企业上市融资。
●拓量提质战略性新兴产业。壮大专业化新材料产业园,打造新能源产业创新之城、国内一流生命科技之城,加快建设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示范基地。
●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新赛道。争创未来产业先导区。做大做强成长型未来产业。加快潜力型未来产业成长。谋划布局前沿型未来产业。
●提速建设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实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加快建设省级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力争海洋生产总值超2700亿元。
●加力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全域数字化转型,实施“智赋百景”行动。打造省级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集聚区。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建设省级人工智能产业园。
2.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塑造高质量发展竞争力
●强化综合改革试点引领示范。深入谋划落实第二批改革事项。深化系统集成式财政管理改革。深化混合产业用地供给改革。高质量完成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
●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活力动力。落实民营经济促进法和新时代民营经济强省战略。健全与民营企业常态化沟通交流和问题解决机制。规范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
●持续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实施提升营商环境国际化水平方案。落实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推动公共数据汇聚共享,建设“无证明城市”。
3.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打造新发展格局节点城市
●深入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深化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推进制度型开放试点工作。争取设立空港综合保税区。做大做强22个重点平台。
●加快建设高能级开放平台。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和全球供应链创新中心。基本建成新机场,做大做强东南国际航运中心和厦门航空枢纽。更高水平建设金砖创新基地。高标准建设海丝中央法务区。
●着力增强外贸新动能。构建“买全球、卖全球”国际贸易平台。加快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做大做强国家级特色服务出口基地。实施“厦企出海”三年行动。
4.全方位扩大内需,加快激发经济发展内生动力
●全力扩大有效投资。用好“两重”政策,强力实施产业项目攻坚行动,力争完成产业投资1000亿元、基础设施投资840亿元、城市投资超1200亿元、民生社会事业投资150 亿元。
●大力提振消费。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持续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创新多元化消费场景。打造区域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强力招大引强。做强大平台,持续打造“投资中国”品牌。对接大产业,链式精准招商。招引大项目,推进3个百亿项目落地。用好大基金,设立并购基金。
●积极争取支持。围绕国家重点支持领域,超前谋划、做深前期、主动对接。高起点谋划“十五五”规划重大项目。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
5.有力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加快建设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第一站”
●高质量推进两岸经贸融合。加强产业对接合作,提升国家级台商投资区。促进大嶝对台小额商品交易市场转型升级。加快两岸股权交易中心“专精特新”专板试点建设。
●高标准推动两岸互联互通。构建立体式综合性对台通道枢纽。打造厦台海运快件集散中心。加快厦金通电、通气、通桥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打造厦金“同城生活圈”。
●高水平促进两岸交流交往。落细落实同等待遇政策。支持台湾青年来厦就业创业。扩大两岸各领域交流交往。
6.统筹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加快建设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市
●力促跨岛发展上水平。打造高能级总部聚集区。加速新城产城人深度融合。加快嘉庚大桥等前期工作,开工建设轨道交通9号线二期。
●力推城市更新出精品。完成108个行政村城中村现代化治理。加快老城区老工业区更新。推进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完善城市大脑功能。
●促进乡村全面振兴走前列。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大力发展城郊型高附加值特色农业。持续推动12个省级示范镇村、30个市级精品村建设。持续推进强农惠农富农。
●深化拓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厦门实践”。加快构建从山顶到海洋的保护治理大格局。空气质量综合指数继续保持全国前列,地表水考核断面水环境质量保持“四个100%”达标,打造美丽中国样板城市。
●纵深推进区域协作。引领推动厦漳泉都市圈、闽西南协同发展区建设。主动对接长三角一体化、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做好援藏援疆工作,扎实开展闽宁协作。
7.着力提升文化影响力,加快建设文化强市
●深入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实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推动嘉庚教育遗产申遗。深入建设闽南文化厦门生态保护区,打造世界闽南文化交流中心。
●加力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深化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发挥金鸡百花电影节带动效应。深化“旅游品质年”建设活动。建设世界一流旅游休闲城市。
●加快推动文化繁荣发展。坚持不懈做好以文化人工作。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新时代文艺精品工程,加快打造文化中心、艺术之城、音乐之岛。
8.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加快建设人民满意的幸福之城
●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市。新增中小学幼儿园学位5万个。实施新优质学校成长计划。争创全国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深入实施国家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改革试点。支持在厦高校“双一流”建设。深化职教高地建设。
●打造高水平健康之城。深化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试点建设,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办好苏迪曼杯、马拉松赛等重大赛事,打造国际体育名城。
●加快拓宽就业增收渠道。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3万人以上。巩固根治欠薪专项行动成果。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织密织牢社会保障网络。深化全国服务类社会救助试点建设。落实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新增养老床位1900张。落实促进生育政策。优化住房保障政策。
9.大力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加快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厦门
●坚决守牢安全底线。深化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完成所有村居防灾减灾能力标准化建设。深化食品、药品等全链条监管。
●有效防范化解风险。加强网络和数据安全管理。坚决打好保交房攻坚战。完善全口径地方债务监测监管体系。强化金融风险协同防范处置。
●深化基层社会治理。扎实开展“化解矛盾风险、维护社会稳定”专项行动。深化近邻党建模式。完善社会治安整体防控体系。巩固发展新时代军政军民团结。
干字当头 以快争效
推动政府治理现代化上新水平
要勇担使命、砥砺奋进。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把党的领导贯穿政府工作各方面全过程,自觉把习近平总书记对厦门的关怀勉励转化为前进动力,不负总书记殷殷嘱托,扛起特殊使命,强化责任担当,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要守正创新、奋勇争先。以改革创新的思路和办法,促增长、破难题、闯新路、创特色。树立勇争第一、勇当标杆的进取意识,争优争先争效,在全国走前列、在全省作表率。
要高效作为、善作善成。传承弘扬“马上就办、真抓实干”优良作风,以最快速度、最高效率推进项目、兑现政策、开展工作,为厦门发展抢占先机、赢得主动。用好“两化三单”工作法,专班运作、强力突破、一抓到底,以苦干实干创出新成果、干出新业绩、闯出新天地。
要依法行政、惠民利民。主动接受人大和政协监督,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全面打造法治政府。带头讲诚信守契约,持续打造诚信政府。办好民生“关键小事”,解决群众“心头大事”,全力打造为民政府。听得见、听得进企业和群众呼声,无事不扰、有呼必应,加快打造服务政府,以政府高效率跑出发展加速度。
要从严治政、廉洁从政。以优良党风改进政风,以严明纪律畅通政令,以规范制度管好权力,当好良好政治生态和社会风气的引领者、营造者、维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