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詹文现场发稿。(记者 张奇辉 摄)
1月11日
星期三
记者 詹文
农民郑秀凤,略有点害羞地压低声音问旁边的老代表:“我没读过什么书,写不出深奥有文化的话,这建议咋写?”老代表问她,想提什么建议。郑秀凤说,“我们大嶝搞了很多建设,大家都高兴,但村里人跟我讲,建设是好,但要注意防沙尘,别搞坏那么漂亮的海。”老代表说,就用这样的大白话写建议,很好的。
王彦龙也是新代表,当选后就一直在琢磨该提什么建议。他爱“挑刺”,专盯问题,住房保障、公共文明、产业发展,方方面面。他说最近有点头疼,担心调研不够深入,建议不够切入要害。
作为记者,这是我第13年跑市两会新闻。有人问我,两会报道你最关注什么。我说,人。一个个有话直说,敢说真话的代表委员,是会场上最大的亮点。
换届年,面孔更换,年龄职业阅历性格各有不同,唯一相同的是,他们都爱寻找这座城市发展过程中的“痛点”、民生难点。第16年当代表的南普陀寺方丈则悟说:“我真心为这座城市高兴,发展很快。”尽管这样,每年提建议,他都只“挑刺”,不说好。有位代表,同一个建议连提4年,不落实到位不罢休。
一位代表说,再美的城市,发展中都要经历一个个痛点,我们要代表数百万市民,推动城市管理者找到那些痛点,准确地把“针”扎下去,推动城市发展。
每年的市两会,就在发展的每一个痛点和细节里,寻找城市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