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慢病管理科门口。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选择前往社区医院。不过也有市民反映,在就诊过程中,社区医院缺少一些慢性病管理检验项目,给患者带来不便。9日,记者实地走访调查,出席市两会的代表、委员建议,社区医院慢病管理检验可再提升完善。
文/图 本报记者 陈璐 柯笛
走访
部分社区医院缺少电解质检测项目
记者在多家社区医院走访中了解到,随着高血压、糖尿病人群的增加,不少患者需定期检测包括电解质(血钾)在内的一些慢性病检验项目,但部分社区医院无法进行此类检验项目,只能去三级医院,给患者带来不便,也增加了大医院的负担。
“(这家)社区医院没法做电解质检查,我又跑了一趟三级医院,确实不便。”市民吴先生是一位高血压患者,平时常在集美区一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取药、测血压、定期检查。不久前有三级医院专家下社区坐诊,吴先生在看诊时被告知,需做电解质(血钾)检测,但这家社区医院没有相关检测设备,他只能前往距离较远的三级医院。“两头跑比较费时间。”吴先生表示。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用药过程中须密切监测血钾水平,然而我在社区医院问诊的过程中,却发现部分社区医院无法进行电解质(血钾)检测。”九三学社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支社胡伟平博士告诉记者。
“如果社区医院可以普及包括电解质检查在内的一系列慢病管理检测项目,患者接到检测通知后就近完成检测工作,也能避免一些因未及时发现、处理而带来的医疗安全隐患。”胡伟平认为。
带着疑问,胡伟平对厦门市38家(去年5月的数字,目前有39家)社区医院进行调研,发现有电解质(血钾)检测的社区医院仅8家,占社区医院的21%。
部门回应
将不断完善基层检验项目
厦门市卫计委表示,随着厦门医疗改革的深入,我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均为入网的慢性病患者提供定制化、连续性诊疗,建立了“糖尿病全程照顾网”“高血压全程照顾网”,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慢病管理对于有效控制慢性病疾病负担增长、减少慢性病医疗保险费用支出发挥了重要作用。
针对社区医院慢病管理检验有待完善的情况,接下来将按近期、中期、长期三个阶段帮助基层进一步完善慢病管理检验项目,拟开展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在现有的检验项目基础上,逐步配备完善针对高血压、糖尿病为主的必要检查项目。
●短期之内难以配备齐全的部分检验项目,通过社区开单-收费-抽血-配送至上级医院化验-社区领取报告结果的方式,减少居民多次就诊往返上级医院-社区医院之间的困扰。
●上级医院的检验科对医联体内的基层医疗机构检验科定期开展质控,使基层检验与上级医院检验结果同步、互认,减少患者重复检查,为患者节省医疗支出。
●对于需检验危急值的患者,上级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之间建立绿色转诊通道,为居民提供便捷的就诊途径,提高诊疗依从性,增加居民对签约家庭医生的认可。
市卫计委最后表示,将不断完善基层检验项目,提高基层服务能力和水平,吸引更多的居民留在基层接受慢病管理,为厦门医疗改革长期稳健健康发展作出贡献。
建议
完善更新医疗设备
市人大代表、嘉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主任医师林海南:建议对我市社区医疗机构慢病管理检验项目进行全面摸底,根据实际需求进一步完善、更新医疗设备。确保社区医院能够满足患者慢病管理检测项目与其他医疗需求。按照基本公共卫生项目要求,鼓励65岁以上的老人与单位职工到社区医院进行免费体检,方便社区对老年人进行规范健康管理。针对部分选择在三级医院和民营医院体检的老年慢病患者,体检科应与社区医疗机构开展合作,通过互联网等方式共享65岁以上老年人的检验结果信息。为完善社区卫生体系的建设,医学院应加大全科医学人才的培养力度,鼓励优质人才“下沉”。此外,有关部门应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扶持。
及时检查降低风险
九三学社厦门市副主任委员,福建省肝病学会副主任委员、主任医师刘家俊:应支持和鼓励社区医院开展电解质检查及其他慢病检验项目,它有利于及早发现、尽快治疗。这些工作对解决患者疾苦,降低医疗费用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可操作性较强。目前我市部分社区医院慢病检验项目尚未全面开展,建议有关部门、上级医院加强给予设备补助、增加人员编制和技术等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