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厦门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 > 报告解读 > 正文

今年政府财政支出用在哪些地方?

增强发展后劲 促进公共服务跨岛布局

 
来源:厦门日报
      
2020-01-07 11:07:00
      
字体大小:[大][中][小]
5339286

    预算报告解读

  财政预算是政府的“收支账本”,关系到千家万户的民生福祉。昨日上午,厦门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开幕,市财政局向大会提交了《关于厦门市2019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0年预算草案的报告》,晒出厦门的年度财政“账本”。本报为您解读其中的亮点。

  记者 陈  泥

  成绩·2019

  2019年,厦门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1328.5亿元,增长1.7%。其中地方级收入768.3亿元,增长1.8%。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914.6亿元。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地方级收入535.8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88.6亿元。

  目标·2020

  财政将量入为出优化支出结构,严格控制和压减一般性支出,削减低效、无效和沉淀的资金、政策,切实增强财政可持续性,把更多资源用到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上。

  2019成效

  财政政策加力提效

  收入质量显著提升

  2019年,我市积极财政政策加力提效,持续做好减税降费、招商引资、产业升级、鼓励创新各项工作,通过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夯实财源基础,收入质量显著提升。

  减税降费:全年新增减税超150亿元,如加上新增减税因素,财政总收入同口径增幅为10.3%。新增减税为历年之最,减税惠及企业超过15万家,惠及市民超过100万人。

  服务招商:投入50亿元,精准制定个性化招商政策和服务举措,完善相关奖励办法,深化“基金+项目”招商。

  强链扩链:投入57亿元,出台鼓励金融业、影视文创及工业增资扩产等扶持政策,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大做强。

  创新驱动:投入29亿元,实施“三高”企业倍增计划,强化企业研发创新、重大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资金保障。

  支出结构不断优化

  民生保障更有温度

  2019年,我市不断增强民生支出的公共性和公平性,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保持七成以上,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教育扩容:投入42亿元。加大公办校建设投入,建成幼儿园、中小学项目48个,新增学位3.4万个。

  医疗保障:投入44亿元,新增医疗床位1900张,推动四川大学华西厦门医院签约落地,引进各类高层次医疗人才超过200名。

  民生兜底:投入32亿元,低保标准提高到每月800元,向超过9万人次困难群众发放临时价格补贴,助力新增就业26.2万人。

  惠民实事:投入61亿元,有效保障36项为民办实事项目全部完成。获评住房租赁市场发展试点城市,三年内将获得中央财政24亿元奖补资金。

  城市提升:投入109亿元,推动岛内大提升,开展旧村整村改造、环境提升整治。促进岛外大发展,保障新城+基地建设,岛外公共设施更加完善。

  乡村振兴:投入32亿元,优化惠农、支农政策体系,大力培育都市现代农业,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污染防治:投入30亿元,深化空气污染源治理,高质量高标准开展污水治理,建成区实现垃圾分类全覆盖。

  交通设施:投入152亿元,推进翔安机场,福厦高铁,地铁2号线、第二东、西通道等建设,取消“四桥一隧”通行费。

  此外,2019年我市财政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一般性支出压减10%,全面清理收回部门结转结余资金和实有账户资金25亿元,统筹用于重点领域支出。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加快构建“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

  2020

  目标

  关键词

  提升城市产业竞争力

  33亿元

  深化创新驱动发展

  强化“三高”企业梯度培育,推动科技金融结合,把资金更精准投向重点企业和关键领域。

  56亿元

  增强实体经济实力

  强化重点产业扶持资金保障,推动一批补链强链项目投产建设。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持企业增资扩产和技术改造,落实促进存量企业发展政策。

  34亿元

  培育新经济新业态

  健全财政扶持政策体系,打造国家数字经济融合发展示范区。发展互联网平台经济,加快建设环东海域新经济产业园等新经济载体。

  关键词

  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帮助企业降本增效,巩固和拓展减税降费成效,保持社保费率稳定,引导金融机构更好服务小微企业,帮助企业解决流动性困难。

  27亿元

  强化经济要素保障

  完善柔性引才奖补政策,打造人才集聚高地。推进资本要素市场建设,完善“产业基金+项目投资”模式,更好发挥基金引领和杠杆效应。

  25亿元

  推动扩大外贸开放

  加快发展贸易新业态,促进自贸片区升级。完善对台经贸扶持政策,支持打造厦金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

  关键词

  增强城市辐射带动力

  158亿元

  推动公共资源跨岛覆盖

  加速基础设施跨岛建设,促进公共服务跨岛布局。推进闽西南协同发展区建设,完善产业园区建设运营和效益共享机制。

  35亿元

  持续推进乡村振兴

  做精做优都市现代农业,精准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施14个山区农村饮水安全改造。

  53亿元

  营造宜居城市环境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大污染源治理投入;实施公交换乘优惠,新增超过2000个公共停车泊位,支持平安厦门建设。

  关键词

  强化基本民生保障

  49亿元

  加快打造教育强市

  新增学位4.3万个,重点保障普惠性幼儿园办学、岛外中小学质量提升等,引导高校高职办学方向与产业发展协同。

  41亿元

  助力建设健康之城

  新增医疗床位2900张,深化医学强校合作,统筹开展医保政策改革,完善城乡居民医保筹资分担机制。

  35亿元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加强重点群体就业服务和困难群体就业帮扶,完善残疾人补贴政策,加强各类人才、稳定就业新市民、“夹心层”家庭住房保障。

  20亿元

  促进文体繁荣发展

  加快建设全民健身设施,持续办好金鸡百花电影节等高水平大型活动,培育扶持邮轮旅游、高端演艺、健身康养等特色产业。

  关键词

  促进财政可持续发展

  勤俭办事厉行节约。公用经费平均压减15%,非刚性非重点项目支出平均压减18%,实际执行率低于80%的项目,相应压减下一年度预算。

  全面实施零基预算。彻底打破预算安排和资金分配中的“基数”依赖,坚持以零为基点编制部门预算,实质性梳理整合产业领域支出政策。

  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将部门预算、政策和项目预算全面纳入绩效管理,严格新增支出政策评估论证,健全绩效评价结果和预算安排挂钩机制。

  促进财政可持续发展。完善政府融资机制,健全民生保障机制,推进公共服务市场化供给,加快价格机制和财政补贴机制改革,提高民生事业运行效率。

版权所有:厦门市人大常委会  闽ICP备11010411号

技术支持:厦门日报·新媒体/厦门网  地址:中国-厦门 邮编:361000

电话:0592-2891222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3169号

手机网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机构设置 人大公报 人大概况 各区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