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厦门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 > 代表声音 > 正文

建言 献策

 
来源:厦门日报
      
2020-01-07 10:57:00
      
字体大小:[大][中][小]
5339283

     吸引各类人才到岛外安居乐业

  黄继义

  (市人大代表、市第五医院院长)

  “过去这一年,岛内大提升、岛外大发展稳步推进,岛外各区发生的巨大变化,取得的成效有目共睹。”市人大代表、市第五医院院长黄继义表示,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不足——岛外在基础配套服务等方面,和岛内依然存在差距,特别是人才引进方面,没有形成“强磁力效应”。“一定要强化人才引进政策,多措并举吸引各类人才到岛外安居乐业,定得下心、扎得下根,为推动岛外大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作为医疗界的代表,黄继义还建议,要营造风清气正的医疗环境,医护人员要不断提升业务素养,弘扬敬畏生命、大爱无疆、救死扶伤、无私奉献的精神,为居民群众提供更优质、更周到的服务。同时,也要宣传真善美,维护良好安全的医疗卫生服务秩序,全社会一起共同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文/记者 詹 文 蓝碧霞 图/记者 王协云

  融合多方资源  发展嵌入式养老

  黄素玉

  (市人大代表、海沧区行政审批服务中心主任)

  “作为全国首批50个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城市之一,我市在医养护相结合养老服务方面进行了大量探索和实践,取得很好的成效。不过,我们在调研中也发现,在扶持社区居家养老方面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市人大代表、海沧区行政审批服务中心主任黄素玉说,我市可以先行先试,融合多方资源探索发展嵌入式养老。

  黄素玉建议,以“调结构、补短板、引高端”为规划设置原则,参照社区配建幼儿园的模式,嵌入式布局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通过政府引导,公建民营等模式开展社区嵌入式养老。打通数据壁垒,将分散化的专业社区养老消费有效纳入医社保体系,增强自身“造血机能”,实现嵌入式养老可持续发展。明确运营标准,推广个性化服务,优化资源供给。一方面,根据老年人的不同状况,匹配服务内容;另一方面,通过公建民营、民办公助、委托经营等多种形式引入市场主体,明确嵌入式养老机构的准入资格、服务标准、主要功能、考核机制、扶持政策等。

  文/记者 詹 文 图/记者 王协云

  重视对岛外老城区的更新改造

  陈锡育

  (市人大代表、集美区杏林街道曾营社区专职工作者)

  作为来自基层的人大代表,看到“岛内大提升、岛外大发展”取得的明显成效,我由衷地感到高兴。在全市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作为生活、学习、工作在杏林老城区的本地居民,我希望老城区也得到更大发展。曾经为厦门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杏林老工业区应该把握好发展机遇,及时跟上发展步伐。在推动岛内老城区改造提升、岛外新城建设的同时,我们也要同样重视对岛外老城区、城中村的更新改造,推动片区道路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布局,促进老工业区产业转型,让这些地方实现华丽转身,让这儿的居民更好地共享城市发展成果。

  文/记者 蔡镇金  图/记者 黄 嵘

  以品牌为抓手 推动产业链发展壮大

  邹剑寒

  (市人大代表、厦门奥佳华智能健康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

  过去十年,我们公司发展迅速,这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我们的品牌化战略,十年来,我们坚持由制造型企业向品牌企业转型。我觉得厦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应该以品牌为抓手,着力发展品牌经济,推动千亿产业链的壮大。

  如何围绕品牌打造产业链,值得我们思考。比如,2020建发厦门马拉松就是一个很好的城市IP。据我所知,全国一年有两百多场马拉松比赛,厦门马拉松该如何突出特色,如何带动产业发展,形成马拉松衍生经济?这里面有许多工作可以做。我们可以向一些赛事IP学习,比如上海劳力士大师赛,它运营得非常成功,商业价值很高。再比如,金鸡奖落户厦门,我们应该好好利用这个品牌,深挖品牌内涵,做大做强影视文化产业。

  文/记者 林露虹 图/记者 黄 嵘

  借鉴台湾经验 发展特色夜经济

  陈雪

  (市政协委员、福建英合律师事务所副主任)

  近日发布的《2019年第三季度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显示,在“城市夜生活活跃度”评价指标排名中,厦门位居大陆第六。厦门气候四季宜人,城市文化特色鲜明,旅游业、服务业发达,发展夜间经济有诸多优势,要找准定位,突显特色。厦门处在对台前沿,与台湾有许多相似之处,可以借鉴台湾成熟的“夜市经济”“夜市文化”经验,打造具有厦门风格的闽台两岸特色夜经济模式,提高厦门旅游市场的消费吸引力。建议我市出台针对夜经济、夜消费的专项指导、扶持政策。在夜经济发展中,应关注全市整体统筹规划,开发每个区不同的优势特色,避免同质化竞争。

  文/记者 卫 琳 图/记者 黄 嵘

  绿化用药应减量 推进全程绿色防控

  马英

  (市政协委员、集美大学水产学院教授)

  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厦门在农业上的农药减量工作取得一定的成绩,但在城市绿化的病虫草害防控上,农药减量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和治理,在日常维护中存在化学农药施用量过大、使用频繁、施用方法不当等问题。城市绿化包括公园、道路绿地、单位绿地和居住区绿地等,频繁、大量喷施化学农药,不仅对环境造成污染,也对市民健康有负面影响。建议相关部门规范化学农药的采购、使用、储存和管理,对城市绿化采取接近自然的管理模式,尽可能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频率和使用量。在城市绿化的日常维护中,综合运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生态控制等对环境友好的防治手段,在全市范围内逐步推进全程绿色防控。

  文/记者 卫 琳 图/记者 黄 嵘

版权所有:厦门市人大常委会  闽ICP备11010411号

技术支持:厦门日报·新媒体/厦门网  地址:中国-厦门 邮编:361000

电话:0592-2891222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3169号

手机网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机构设置 人大公报 人大概况 各区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