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对民族的凝聚力和民族对文化的认同感,是一个民族团结统一的心理基础和精神支柱。闽南民俗文化是联系闽台两岸人民共同精神家园的纽带,是海峡两岸人民同根同源、不可分割的文化见证,是连接海峡两岸人民友好往来的桥梁和纽带。厦门有着丰富的历史资源和古老的民俗艺术文化,如:歌仔戏、车鼓弄、南音等。然而,时光变迁,这些优秀而独具特色的民间民俗文化在现代社会正面临严峻的冲击和挑战,特别是中小学生对这些民俗文化知之甚少。
一、存在问题
由于现在闽南地区新一代青年人对闽南方言掌握不够好,少年儿童更是大多不太会讲闽南方言,这对闽南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影响很大。经调查发现,目前我市三十岁以下的年轻人,对闽南民俗文化大都很陌生,以致大量生动、丰富的闽南文化方言词语迅速消亡。如果我们不加以保护和传承,估计过不了多久,这些民俗文化就要彻底消失。
究其原因有二。一是认识不足。首先,闽南民俗文化是一种民系文化,它所涵盖的范围不仅仅是闽南地区,还包括台湾和东南亚等华裔聚居地,它有着广阔的播迁范围和丰富的内涵,同时它对经济、旅游等文化产业起到了很重要的推动作用。其次,闽南民俗文化良好的道德传统中蕴含的慎终追远,急公好义、知恩图报、守望相助等精神正是我们今天建设和谐社会所要追求的。二是了解不够。对闽南民俗文化了解不够,往往会造成闽南民俗文化的流失与破坏,桎梏了闽南民俗文化的发展。
二、建议与意见:
建立闽南民俗文化入校园的机制。建议市委、市政府要作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要将闽南民俗文化入校园作为保护闽南民俗文化的重要措施纳入政府工作计划,组织文化名人和民俗专家开发通俗易懂的课本,切实作到“保护闽南民俗文化从娃娃抓起”。
2、加强师资力量建设。
要充分利用和挖掘台湾及东南亚的闽南民俗资源,作好师资建设,引进高端人才,将闽南民俗文化保护与对台交流结合起来。
3、加大资金投入,开展活动。
要逐步加大闽南民俗文化进校园的资金投入,逐年提高政府资金投入,同时鼓励民间资金积极参与,建设相应的教育基地和活动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