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据:
随着我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市空间加快拓展,提升中心城市功能、促进产业与城市建设布局有机融合、构建多组团环湾布局的城市空间发展新格局成为我市“十二五”规划的重要战略目标。相较于厦门岛周边的海沧湾、杏林湾、环东海域,马銮湾是厦门湾口片区中唯一尚未启动大规模开发的片区。随着厦门跨岛发展战略及厦漳泉同城化的不断推进,马銮湾片区作为厦漳城市联盟的中心,必须充分发挥对海沧、厦门本岛、乃至漳州的辐射效应,全面加快推动马銮湾片区的开发建设的时机已经成熟。
一、加快推动马銮湾片区开发建设是我市跨岛发展的必然要求。目前岛内开发已经趋于饱和,城市的快速发展,迫切需要我们跳出本岛,寻求新的发展空间。相较于厦门岛周边的海沧湾、杏林湾、环东海域,马銮湾片区成为全市唯一尚未启动全面开发建设的湾口片区,是我市从海岛型城市向海湾型城市转变的重要部分。加快推动马銮湾开发建设同时也是海沧新城发展的要求。近几年来,海沧南部新城发展趋于饱和,按照东南国际航运中心核心港区及总部的定位要求,可利用地块的功能和入驻项目也已经基本确定,亟待启动新片区的开发建设,承接海沧乃至全市产业快速发展及人口持续增长。
二、加快推动马銮湾片区开发建设是厦漳泉同城化的必然要求。随着厦漳泉同城化进程逐步加快,尤其是厦门和漳州的结合越来越紧密。在这一大背景下,漳州靠近厦门片区的发展已如火如荼,漳州龙海与厦门海沧正在形成双城竞秀的局面。在这种形势下,马銮湾片区作为厦漳泉同城化的地理中心、链接纽带,只有加快推进开发建设,才能在同城化发展中抢得先机。
三、加快推动马銮湾片区开发建设是产业发展和城区发展相互促进的必然要求。环绕马銮湾片区的新阳工业区、东孚工业区、生物医药港及铁路物流园区已形成产业集聚。铁路物流园区项目是闽西南地区唯一、全国面积第二的铁路综合物流园区,目前已开工建设;厦门生物医药港已集聚了81家生物医药企业,2012年完成产值50亿元,同比增长14 %,在全市占50%;新阳工业区早已成形,2012年完成工业产值过500亿元,目前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但与周边产业集聚发展不相协调的是三产发展严重滞后,已极大影响产业的持续发展。加快推动马銮湾片区开发建设,将形成以新城促进产业、产业带动新城的良好发展局面。
四、马銮湾核心区开发建设所需的周边基础设施条件已基本具备。在经历数年的规划建设后,马銮湾核心区周边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已具雏形,特别是直接连接岛内外、通达马銮湾的海沧海底隧道和轨道交通2号线将先后启动建设,马銮湾新城周边基础设施框架基本搭建。同时,马銮海堤开口工程即将完工,西海域整治和岸线造地造岸工程正在实施,使得马銮湾片区开发建设具备优质的生态基础和较强的环境承载能力。
综上所述,马銮湾开发建设的时机已成熟,条件已具备,加快推进马銮湾开发建设已势在必行。
方案:
一、按照“四高”要求在现有规划基础上对片区规划进行进一步调整及完善,功能定位进一步研究深化。尽快开展《“马銮湾核心区域”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马銮湾片区市政专项规划》、《马銮湾周边防洪排涝专项规划》等相关规划编制工作。按照“一年全面启动、三年初具规模、五年新城崛起”的总体开发构想,以及“四高”标准做好规划编制工作,全面梳理项目并合理安排好建设时序,先湾外后湾内,整治与开发并举,分期推进,最后形成马銮湾核心区、配套服务带及产业发展区域三个圈层包容渐变、共生共荣的发展格局。
二、投资建设体制。以“海沧新城建设指挥部+海投集团”的模式,统一规划、协同推动整个马銮湾片区(含海沧、集美辖区内的片区用地)的建设。
三、建议市区土地部门根据开发需求及建设时序分阶段优先给予用地指标调配,为开发建设提供用地上的保障。
四、建议将岛内部分大型公建配套项目特别是行政配套优先安排在马銮湾新城片区,以强化城市副中心的功能定位。
五、根据目前可用建设用地现状及配套周边产业发展需要,明确启动区并梳理好先行启动项目。加快推进灌新路(环湾大道—烟厂段)、轨道2号线、海沧海底隧道等重大道路工程建设。先行实施马銮湾综合整治(包括清淤、护堤、水系治理)以及交通路网、公建配套等基础设施工程建设以及开展长庚医院以西、九号路以南地块等部分成熟地块招拍挂工作。
领衔人:杨文
提案人:詹天芳、黄素玉、陈义青、杨元友、张慧琼、吴丽芬、邱德明、李明、陈娥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