翔安新城按照“厦门市对外滨海中心区、闽三角枢纽型经济门户区、海西经济区对外交流的先行试验区”的定位。根据规划,翔安新城将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层次、高水平”的原则,坚持“人文、国际、现代、简约、绿色、生态、宜居”的理念建设一个集金融商务、高尚商住、总部经济、行政服务、文化综合、研发中心、枢纽配套和临港物流等八大功能的区域,新城用地规模15平方公里,规划人口15万人。
一、翔安新城开发建设的现状
翔安新城的建设是全面推进跨岛发展战略,全力加快岛内外一体化战略部署,特别是国务院出台《若干意见》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区加快建设,海西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全面实施,翔安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凸显,更为积极融入岛内外一体化建设,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条件。经过三年的建设,翔安南部这块曾经荒芜的土地上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目前翔安南部新城的基础设施日臻完善,产业集聚逐步凸显,滨海新城已现雏形。在这种情况下,要使人们更加乐意到翔安新城居住,就需要有更好的基础服务,还要有交通、卫生、教育、娱乐等公建配套服务。如何策划各项片区内大型公共配套项目的落地已成为聚集新城人气的关键。
二、存在的问题
目前翔安区域城市化水平全市最低,32万常住人口中90%仍然是事实上的农业人口;市政公共配套设施的建设落后于新城开发建设的进度,落后于全市的其他区。新城新开工项目增多,用电量的迅速增长,以及变电站建设的滞后,已经成为新城发展的瓶颈;翔安新城的洋唐保障性安居工程、明发半岛祥湾等地产项目即将竣工入住,开发商建设的楼盘也越来越多,而目前新城教育配套建设等方面还处于空白;目前多家通信运营商重复建设、缺乏合作所造成的空间资源浪费十分严重,加大了统筹管理的难度,也造成了城市景观的破坏。
翔安新城经过几年的建设,,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吸引着更多人的入住,但随着人口的大量涌入,私人小汽车拥有量的快速增长,公共交通规划及管理的相对滞后,新城的交通拥堵现象也将日益凸现;翔安新城目前仅有少数清洁楼投入使用,远远满足不了居民的需要,而还有大部份的垃圾没有纳入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系统,主要依靠就地填埋等处理;纵横交错、密密麻麻的空中管线,长期以来是翔安新城上空一道道抹不掉的“风景”,既破坏了景观环境,又影响了电网安全。在这种条件下要实现首期开发区的规划定位,不论从招商还是从建设,其难度是不言而喻的。
三、意见建议
为推动翔安新城的开发建设,完善翔安新城的公建配套,建议政府要加大财政投资力度,完善翔安新城公建配套支撑新城建设,筑巢引凤,带来人流、物流和资金流,助力新城快速崛起。
1、加快翔安浦园(彭厝)变电站建设,力争2013年能启动。
2、加快市科技中学翔安校区建设,力争2013年第三进度前动工。
3、启动片区通讯塔站的建设整体规划,避免重蹈各营运商各自为政的覆辙。
4、同步建设公交站点,及三合一清洁楼。
5、启动LNG出线高压线路的缆化工作。
领衔人:蔡艺林
提案人:陈成龙、蔡继佗、朱水会、苏惠健、蔡丰收、方保前、彭玉珊、吴国裕、宋奇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