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代表建议公开 > 代表建议 > 正文

关于“保护和利用海沧生态资源,建设美丽海沧新城”的建议

 
来源:厦门人大
      
2015-04-10 20:57:00
      
字体大小:[大][中][小]
4885881
  案据:
  从整个福建省来看,真正意义上的滨海城市(城市直接临海)只有厦门市;而从整个厦门城市来看,只有海沧新城是真正意义上的海湾新城(厦门岛为凸型海岸,而同安湾和马銮湾新城尚未形成),受风浪的影响较小,最适宜居住。再从海沧的山水格局来看,海沧新城背靠蔡尖尾山,面临海沧湾,与鹭岛隔海相望。蔡尖尾山脉上有古寺(石峰岩寺和慈济宫)和奇石、岩洞、天湖等,海沧湾有火烧屿、大兔屿、小兔屿等一系列岛链,实是海沧新城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可与香港的维多利亚湾相媲美。随着岛内外一体化加速推进,海沧新城建设频频挥出大手笔。目前,海沧湾大道已形成长5.8公里的滨海休闲生态景观带状公园,节假日、夏天晚上,人群熙熙攘攘,临海听风,尽情徜徉;波光潋滟的海沧湖,据规划将形成“两岛两桥、三湖六区”的绮丽景致。按规划,海沧湾还将建设游艇码头,而游艇作为终极休闲消费品的代名词,其消费人群始终与“精英”和“高端”相关联,历来和富豪、贵族联系在一起,必须有足够品位的景观环境。因此,发掘海沧尚未充分开发利用的生态资源,美化并提升海沧新城的景观品位,对于繁荣海沧新城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一、海沧生态资源基础及保护利用现状
  海沧地处厦门西南部,对岸为厦门本岛中心城区,出海口为鼓浪屿、九龙江口,往北为马銮湾、杏林湾、集美;西海域中的无居民海岛火烧屿、大兔屿、小兔屿、白兔屿、猴屿以及海沧大桥以北的镜台屿、宝珠屿等大部分属于海沧行政区范围内;海岸景观带除已形成的海沧湾带状公园外,往北还有吴冠海蚀地貌海岸、往南过海沧港区西侧有九龙江口红树林海岸;陆地自东南往西北有两重山体屏障,第一重山为大坪山、蔡尖尾山和京口岩山,第二重山为天竺山。可见海沧天然禀赋的生态资源自然形成生态廊道,隔开前方的海沧新城和后方的工业区。
  随着居民人口密度的提升,城区周边的生态资源往往会兼作休闲文化旅游资源。在这方面,海沧已发掘利用的旅游资源主要有以温泉疗养为主的日月谷度假区,以纪念吴真人为主的青礁慈济宫文化旅游区和以森林游览为主的天竺山森林公园区。蔡尖尾山上的石峰岩寺仍只是当地民间朝拜的寺庙,其人文景观尚未形成文化旅游资源;蔡尖尾山顶的视觉风光尚未开览;大坪山、京口岩山尚未得到利用;西海域无居民海岛保护利用规划虽然已经在2009年左右通过厦门市海洋局评审验收,但并未实施;等等。
  二、亟需保护提升的海沧生态景观
  (1)海岛——西海域无居民海岛
  海沧湾公园虽然美丽,但游客过密。人流过多将使公园不再适宜游玩,景观不再适宜欣赏。而西海域中的无居民海岛,虽然郁郁葱葱,近在咫尺,却只可远观,不可亲近;而且这些海岛侵蚀严重,面积不断萎缩,例如小兔屿中部已几乎残蚀殆尽。在寸土寸金的城市里,对于没有特别需要保护的生态系统和珍稀资源的海岛,应该得到科学的保护利用。例如,火烧屿岛上出露的变质沉积岩和火山岩组成的色彩斑斓地层剖面、褶皱构造和断裂构造形迹,是地学地球构造演变教学的形象课堂;火烧屿、大兔屿、小兔屿、白兔屿相距不超过300m,若以索桥或廊桥连接,犹如海上腾龙。
  (2)海岸——吴冠海蚀地貌海岸
  吴冠村有一段海蚀地貌海岸,保留着该地区少见的有规模的花岗岩海蚀地貌景观。考察发现,该段海岸有海蚀崖、海蚀穴、海蚀平台、海蚀洞、海蚀拱桥、海蚀蘑菇等海蚀地貌类型以及众多形态逼真、造型生动的象形石景观。目前,该地貌景观却任凭风吹浪打、垃圾满地。
  另外,该段海岸的南部,还有一段残缺的沙滩,根据该区的水动力环境条件,尚有修复人工沙滩的可能。
  (3)山景——蔡尖尾山、大坪山、京口岩山
  蔡尖尾山有书院、古寺、天湖、奇石和十八岩洞等,为自然与文化景区。其中石室禅院为千年古刹,于后唐同光三年(925年)建成、于明隆庆三年(1569年)重修,寺前有对联曰:“石馨金桂幽静禅,室馨玉兰清香院”,联头联尾藏着“石室禅院”四字,联中的金桂和玉兰就栽种在院中,皆有着120年的历史了。石峰岩寺坐落在蔡尖尾山东部钟山上,建于清乾隆年间,上有青嶂大佛石刻,下有幽壑龙潭,寺旁还有心形石、甘泉井,郑成功曾经歇过脚、后人建一小亭以作纪念的“沁心亭”,以及隐圣、月岫、映水等十八岩洞。历朝历代兵荒马乱之时,钟山的村民屡次聚往洞中避难,是块远离尘世、超凡脱俗的净土。然而,知道这里的厦门居民并不多,更不用说外地游客了。
  建议:
  1、西海域无居民海岛深藏内湾,不直接受外海风浪影响,更适宜于生态景观建设和居民游览。应尽快在原来无居民海岛保护规划的基础上,落实整治修复方案,同时修复侵蚀的海岛海岸;对于距离较近的火烧屿、大兔屿、小兔屿、白兔屿岛链,辅以与自然和谐的景观设计和简约得当的游憩步道,甚至在岛链之间设计适度的连接栈桥、廊桥等,建设名副其实的“海上花园”;对于猴屿、大屿、鸡屿,由于相对独立,而且大屿、鸡屿已设立白鹭自然保护区,则先以生态保护为主。
  2、根据福建省无居民海岛保护规划的管理要求,从西海域各无居民海岛的自然生态景观特色、人文特色出发,规划设计各岛的主题内涵或历史故事,弘扬厦门渊远的海洋历史文化,并加以宣扬。海岛的自然、人文景观与东南航运中心、海沧CBD中央商务区形成互相辉映的“生态效应”,可吸引深谙中国传统生态文化的“企业”、“精英”、“富豪”入驻海沧。
  3、在游艇中心建成后,海岛可建设与之配套的靠泊上岛点,丰富游艇的活动空间和休闲内容。同时,岛上尽量合理配套种植能够提供较大绿荫的适宜树种,方便休憩,使游客冬季可享受海水阳光,夏季可休憩品茶。岛上不宜提供餐饮,因此不必要供水供电,厕所可利用海水,游客游览产生的垃圾应设垃圾箱收集。
  4. 着手整治吴冠海蚀地貌海岸景观。该海蚀地貌作为区域性的稀缺地学景观资源,应将其作为自然历史遗迹及时加以保护,并在保护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其地学旅游资源价值。可通过肖形策划与艺术设计、提升科技和文化内涵、修复其南侧受损沙滩、融合区域旅游资源等措施,建成融美学景观旅游、科技和文化旅游、休闲娱乐旅游为一体的地学旅游景区,使海沧拥有厦门市最具独特品位的景观海岸。同时,修复南部的沙滩,使海沧城区也拥有一个难得的海水浴场。此外,可以探讨在发展水上游项目时,将火烧屿等岛链、吴冠海蚀地貌作为水上游的项目,使游客在水上游时,可中途上岛、上岸游览稀缺景观,使水上游更具独特性和吸引力。
  5. 加强海沧山水自然景观和文化景区的宣传,特别是策划以蔡尖尾山为载体的登山步道、体育运动、休闲活动,让蔡尖尾山成为厦门的第二个万石岩;加快京口岩山森林人家休闲度假公园的建设和开放;力促大坪山公园景观的规划设计和实施。同时,可以推动庙观建设,依托庙观等场所,使山体公园内涵更丰富,吸引更多游客游山亲水观庙。
  
  
                日期:2014年1月21日

版权所有:厦门市人大常委会  闽ICP备11010411号

技术支持:厦门日报·新媒体/厦门网  地址:中国-厦门 邮编:361000

电话:0592-2891222  邮箱:xmrd@xmrd.gov.cn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3169号

手机网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机构设置 人大公报 人大概况 各区人大 站内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