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代表建议公开 > 代表建议 > 正文

建议在厦门建设一座独立美术馆

 
来源:厦门人大
      
2015-04-11 11:14:00
      
字体大小:[大][中][小]
239578

  案由:近年来,厦门美术馆在市政府的大力推动下,硬件上有了很大的改善,但因为其不具有独立性、定位不准,导致美术馆功能缺失,无法积极发挥繁荣我市美术事业的作用。作为一个具有浓厚艺术气息的城市,厦门有画家石雪庵、杨厦林、张晓寒、王仲谋,书法家罗丹、虞愚、高怀等诸多名家;在厦的全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有100多位,全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近百名;同时还拥有厦门大学艺术学院、集美大学美术系等高等院校艺术专业资源。为了弘扬厦门本土特色文化,为人们提供更多更优秀的艺术食粮,建设一座独立的、功能齐全、学术性强、专业化的美术馆,已迫在眉睫。

案据:随着近年来中国美术事业的蓬勃发展,一大批由政府财政投资且具有相当规模、先进设施的美术馆,如浙江美术馆、江苏美术馆等纷纷落成开馆,成为城市新地标。这些美术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美术作品的收藏、保护、研究、展示和交流等各项任务,在推动和促进当地美术事业发展、普及和提高人民群众审美素养、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样,建设独立的美术馆成为厦门文化建设的首要需求。这座美术馆应当实现以下目标:正确定位职能,塑造自己的艺术品牌;丰富典藏,建立完善收藏展示机制;加强学术研究,推进教育普及和艺术创作;提升展览品质,打造展览品牌等。

  建议:一、建设工作要提上日程表。厦门美术馆应重新选址,由文广新局牵头,向发改委提出立项,市财政在20142015年度安排项目资金,规划、土地部门做好用地、选址、规划等相关工作。美术馆的建筑应融合我市海西文化、闽南文化历史背景、现代城市发展策略和公众审美形态等因素,建成城市文化坐标

  二、功能完备,富有前瞻性。美术馆应完备且不限于以下功能:

  1、美术馆工作着力点是丰富典藏。美术馆应注重通过学术交流活动、举办展览,来形成典藏积累,并建立专门机构对艺术藏品进行修复和保护。

  2学术研究工作是美术馆的“造血系统”。美术馆可以自行研究,或者聘请馆外的专家学者进行合作研究、委托研究。从发展上看,要围绕收藏目标和方向制定学术研究规划,或者以阶段性的专题美术研究来引导展览的组织和作品的收藏,积极推进美术史教育的普及和艺术创作。

  3提升展览品质,打造展览品牌。展览应依托本馆的收藏,注重体现本地区、本系统的美术历史和现状,组织策划一系列具有美术史研究和人文关怀价值的主题展;定期布展,形成展览的长期效应;学术单位、学术机构进行合作策划,办出学术特色,打造美术馆的展览品牌。

  4、充分发挥教育培养功能。策展人不定期针对不同阶层的观众进行艺术欣赏指导,有规模地开办大众美学及审美讲座;常年举办少儿美术教育讲座,定期免费接待中小学生参观;为高校提供书画作品的展示基地和实训基地,提升自己的学术水平。

  5、加大文化交流的力度。美术馆可通过资源共享,馆藏藏品对外开展交流,尤其是对台文化交流。加强与外地美术馆之间经常性、多方面的交流。可以探索成立厦门市美术馆创作艺术交流中心,引进外地或者国外的美术家到厦门做主题创作,与本土书画家开展书画艺术交流。

  三、管理科学,运作规范有效

  1、合理划分相关部门。美术馆应根据功能布局,科学合理地设置相应的部门,每个部门应秉承专业的学术态度,各司其职。要依托厦门的学术优势、地缘优势、资源优势,竭力塑造具有闽南地域特色的文化品牌——海峡牌。

  2政府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为美术馆丰富典藏提供经费支持,每年投入的馆藏经费应不少于1000万人民币

  3、注重人才引进和培养工作。要引进美术馆专业管理和美术专业人才,建立一支完备的研究、管理、宣传、教育、推广人才队伍,并提供必要的培训和交流机会。

  4、规范相关管理机制。(1美术馆应制定出收藏体系,建立艺术品捐赠机制、艺术品收藏展示机制;(2)要建立起美术馆相关人才引进、培养和交流机制;(3)要制定关于展览的预告、宣传、讲解、讲座等环节的规范流程;(4)要制定关于藏品、人员的交流机制。

  5建立奖励基金,形成一整套激励机制。激励书画名家或收藏家将优秀作品捐赠或卖给美术馆收藏。如为书画名家的展览免费提供场所和策展,帮助出版画册,进行宣传;按照捐赠作品市场价值的一定比例奖励捐赠者。

  6、完善美术馆配套设施建设。美术馆场内应设置一定数量的休息区和冷餐区,让观众随时可以坐下来调整状态,以便更好地参观后面的展览;在美术馆周边建立艺术书店、艺术品店、咖啡吧、餐饮等配套设施。

版权所有:厦门市人大常委会  闽ICP备11010411号

技术支持:厦门日报·新媒体/厦门网  地址:中国-厦门 邮编:361000

电话:0592-2891222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3169号

手机网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机构设置 人大公报 人大概况 各区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