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教建议〔2014〕函字7号
办理结果:C
厦门市教育局关于市人大十四届三次会议第243号建议的答复函
吴丽冰代表:
您提出《关于解决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假期安全的建议》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该提案具有较强的现实性和紧迫性。
目前我市6个区,都没有专门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假期社区学校”,但根据社区实际情况,有部分的街道设立四点钟学校,很大程度上解决了部分学生下午四点半下课后无家长、老人、保姆接送的问题。且均采取免费形式,配备兼职教师和志愿者进行组织管理。部分社区还创新形式,组织学生学习、阅读、上网等,丰富了“四点钟学校”的内涵。对象主要是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各社区的师资来自志愿者,其中康乐社区同厦门大学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合作,创造性地推出国内首创的“社区-高校”二位一体的实践模式,在“社区-高校”模式的指导下,社区引入专业的服务理念,探索开创了一系列特色教育项目,取得了良好成效。集美区的银亭社区四点钟学校组织丰富多彩,有美术、棋类、手工等。四点钟学校大都由关工委和妇联牵头,街道组织实施。但在执行中存在经费、管理人员和场所等诸多条件的限制,多数社区只是不定期地开展一些活动,无法形成常态化。针对存在问题建议政府今后一方面要协调街道、文明办、妇联、关工委等各部门,理顺各部门关系,形成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局面;另一方面要加大资金投入和场地支持,给予政策扶持,还可与学校和社会机构合作,创新开办形式,利用社会力量办学结合学校场地资源等向学生开放,如可借助社会上比较规范的午托班,由政府出台相应管理办法和给予经费支持,依托社会现有托管资源开办公益性的“社区学校”,进一步方便学生和家长。
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敬请继续提出宝贵意见!
领导署名:郭献文
联系人: 郭淑婷
联系电话:2135695
厦门市教育局
2014年4月30日
厦思政办函〔2014〕41号
办理结果:B
厦门市思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市人大十四届三次会议第243号建议
分办意见的答复函
吴丽冰代表:
您提出《关于解决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假期安全的建议》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加强日常安全教育。广泛开展防火、防溺水、防交通事故、防雷电、防煤气泄漏等安全知识教育,帮助学生掌握各类突发状况应对措施。培养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学会面对各类突发状况时所采取的应对措施。
二、增进家校沟通联系。拓宽安全教育活动渠道,通过发放《致家长一封信》、家访、返校日安全宣传等形式,帮助家长树立安全教育意识。针对不同年龄层次学生身心特征,引导家长选择较为直观的方式对其子女进行安全教育。
三、联手各部门开展活动。学校、街道、公益性机构等联手开展夏、冬令营及唱歌、绘画、读书等各类公益活动,为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课余时间提高生活技能,学习生活安全常识搭设平台。
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安全关系到社会的安全与稳定。我区将发挥学校现有力量,与社会各界共同探讨行之有效的解决途径,为社会和谐发展、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有力保障。
感谢您对我区教育工作的关注和支持,敬请继续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专此回复。
领导署名:尤小波
厦门市思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4年5月12日
(联系人:胡晔 联系电话:0592-2667024)
抄送:市人大常委会人事代表工作室,市政府督查室。
湖里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
市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第243号建议的答复函
吴丽冰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解决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假期安全的建议》(第243号)已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我区一直关注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及假期安全问题,为使外来务工人员能安心投入工作,我区在加强孩子假期安全防控的同时,依托各街道、社区举办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培训班,并购买社工服务项目,丰富孩子假期生活。
一、排查安全隐患,加强宣传培训
一是排查校园周边安全隐患并敦促责任部门限期整改,在辖区宣传栏和人群密集场所发放安全宣传知识、张贴警示标语;二是组织开展辖区安全检查工作,采取一系列排查、整治措施,加大对坑洼、沟渠、水塘、池塘、枯井和在建工地人为形成的低洼积水地带的排查和安全管理;对湖区、水塘和海边的水深进行测量和标记,并设置安全防护栏和警示标志,防止溺水事故发生;三是组织社区居民及其子女进行防盗、防火、防溺水等安全知识讲座与培训演练,从源头抓起,排查安全隐患,树立安全意识,让孩子平安、快乐度过假期。
二、举办各类活动,丰富假期生活
一是组织社会实践活动。辖区各街道每年寒暑假期间均联合辖区学校举办各类学生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各社区每年均开展多次社会实践活动,并统一确定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报到日,由学校老师带队到社区报到参加。通过组织安全防护、洁净家园、环境保护等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假期活动进行有序引导,帮助学生增长课外知识,丰富社会经验,开展学生假期安全教育。二是举办公益培训班。街道文化活动中心和图书馆在平常节假日和寒暑假期间均向辖区儿童开放,平时孩子可以到文化活动中心打乒乓球、下象棋、玩跳棋,到图书馆阅读、写作业、查找资料,寒暑假期间文化活动中心还举办葫芦丝乐器、书法、绘画等各类公益培训班,图书馆举办元宵灯笼DIY、不倒翁手工制作等活动,受到家长与孩子的欢迎。三是办好社区“四点钟学校”。目前,辖区各社区的文化活动中心均免费对包括外来员工子女在内的所有孩子开放,在每天下午4点钟左右,对学校放学后家中无人看管的孩子,由志愿者进行集中辅导,组织孩子完成课外作业、阅读课外读物,指导孩子上网或进行娱乐活动,减轻家长负担。
三、购买社工项目,提供专业服务
今年,为更好地满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日常及假期学习、活动需求,解除外来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我区积极探索,采取购买未成年人社工服务项目的方式,由专业机构依托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带动外来务工人员家庭和学校参与,开展专业化的未成年人社会工作服务。2014年1月,我区投入30万元为江头街道的蔡塘社区、江村社区购买流动儿童社区融入、阳光少年成长等2个未成年人专业社工服务项目。其中,蔡塘社区流动儿童社区融入项目主要以在蔡塘社、古地石社两个自然村居住的流动儿童及其家庭为服务对象,从流动儿童的社区照顾出发,以“四点半课堂”课业辅导来缓解流动儿童的学习压力,并通过兴趣小组、安全教育小组和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开拓流动儿童视野,提高其环境适应能力,同时缓解外来员工压力。江村社区阳光少年成长项目主要以在乌石浦小学就学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为服务对象,开展社区探访、个案服务,并在每个周末分别安排青春期性知识宣传、自信心提升教育、乒乓球比赛、缓解考试焦虑治疗等活动,在暑假安排假日学堂、暑期夏令营、动漫制作等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教育、实践活动,丰富流动儿童的课外生活,帮助流动儿童安全、健康、快乐成长。目前,2个社工服务项目正在按照计划开展中,家长与学生、学校均反映良好。
承办单位领导签名:陈枫
2014年5月13日
(联系人:王鹭芬 联系电话:5722052)
关于市人大十四届三次会议第243号代表建议的答复函(A)
尊敬的吴丽冰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解决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假期安全的建议》已收悉。首先感谢您对我市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假期安全的关心和关注。对于您在建议中提出的问题,我区认真对待、积极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集美区对于学生节假日、寒暑假的安全教育工作极为重视,每逢节假日、寒暑假前夕,区教育部门均要求各学校向学生家长发出关于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的《致家长一封信》。同时,还通过召开家长会、家访等形式要求家长或学生监护人关注学生在校外的安全教育和管理问题。此外,各学校均能利用暑假举办安全、德育、水土保持、法制、艺术体育等类别的夏令营或兴趣班,区关工委、政法委每年都参与其中,加强指导。报名参加这些夏令营、兴趣班的学生,相当一部分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我市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假期安全的关心和关注。希望您今后继续给予关注和支持,欢迎您随时提出新的意见和建议,我们将虚心听取、认真落实。
领导署名:孙加庆
厦门市集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4年4月28日
(联系人:陈卫平 , 联系电话:6223768)
抄送:市人大常委会人事代表工作室,市政府督查室。
关于市人大十四届三次会议
第243号建议的答复函(B)
吴丽冰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解决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假期安全的建议》收悉,现将我区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同安区现有正式批办民办幼儿园31所,过渡性幼儿园44所,主要生源是外来员工子女。这些民办幼儿园有一大优势就是延伸服务做得较好。根据调查,这些民办学校在假期时都有向教育局报备,在家长自愿的原则下,开办一些暑假班和寒假班,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外来务工子女假期“散养”的问题。公办学校每个暑假都有举办各式各样的夏令营,这些夏令营也可以解决一部分的问题。
当然要解决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假期安全的问题还需多个部门通力合作协调。我区主要做法有:
一、加强指导。制定有关规定,提出指导性意见,更好地解决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假期安全。
二、宣传教育。学校加强消防安全事故、交通安全事故、防降温冻伤、坠落等意外事故、食品卫生安全事故、反清钱、反邪教等安全宣教,提高师生安全意识和自救自护能力,防范被盗、被抢、被伤、被拐、被骗和打架斗殴现象出现。教育学生不乘坐无牌无证非法营运交通工具,要安全、文明出行;教育学生不私自下水游泳、戏水,不上山玩火、烧烤,不能在非燃放鞭炮指定点燃放烟花爆竹,告诫未成年学生不进入“三厅两吧”等学生不宜进入的场所。通过召开家长会、《致家长一封信》、家访、短信等形式,提醒家长掌握节假日期间子女的去向,切实履行监护职责。
三、依托社区学校。开办“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假期社区学校”,邀请大学生利用假期开展辅导,或联系地段民警、交通警、消防警、空防、国防等相关部门人员对这些学生进行安全课教育、演习。
谢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敬请继续提出宝贵意见!
领导署名:林国财
联 系 人:林志刚
联系电话:0592-7037272
厦门市同安区人民政府
2014年5月4日
厦翔政办函〔2014〕72号
办理结果:B
厦门市翔安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
市人大十四届三次会议第243号建议的答复函
吴丽冰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解决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假期安全的建议》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从近年来我区发生的学生意外死亡事故分析,溺水和交通事故是学生意外死亡的两大原因,而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意外死亡人数呈上升趋势。事故都发生在假期、双休日或课外,反映出家长对子女监护不到位。
二、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广泛开展安全教育,提高教育成效
全区学校要在广大师生中广泛开展安全教育,切实提高教育成效,防止搞形式走过场。
一是根据《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纲要》,结合学校实际,编制校园安全教育校本教材。年段、班级制定安全教育工作计划,并在每周的班会活动课中组织实施,每学期安全教育不少于10课时。
二是利用升旗仪式、集会、“每天五分钟”等,因地制宜,抓好安全教育。
三是充分利用宣传简报、校园广播、专栏、墙报、黑板报、LED滚动显示屏等宣传阵地,通过手机短信、安全倡议书、“安全知识带回家”等形式,开展专门安全宣传教育。
四是结合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周、月)”、“安全生产月”、“综治宣传月”、“11•9消防安全宣传日”、“12•2交通安全日”和“12•4法制宣传日”等主题开展宣传教育活动。
五是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家访、《致家长的一封信》,家校密切配合,共同教育。
六是聘请学校综治副校长、法制辅导员、交通安全员、消防监督员到学校举办安全讲座。
七是组织师生、家长参加全省网络安全知识竞赛,提高师生及家长的安全意识。
八是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级教育网络。学校、镇(街)、村(居)分工合作,发动教师、村(居)干部和老人协会包村、包户、包人,进村入户开展安全宣传教育,督促家长确实履行对子女的监护责任。此外,发动干部、老人组成督导队,对未成年学生骑乘摩托车,擅自下水游泳、玩水戏水的危险行为进行劝阻、教育。
(二)开办“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假期社区学校”
翔安区乡村分散,目前的公共交通未能满足学生上下学的需求,交通是个重大的安全隐患。此外,场所、经费、师资等亟待统筹解决。建议市教育局进行 试点,之后翔安区也可选择外来人员密集的社区进行试点积累经验,再逐步加以推广。
谢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领导署名:林奕田
联 系 人:林佳跃
联系电话:0592—7082575
厦门市翔安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4年4月21日
厦海政办函〔2014〕65号
办理结果:B
关于市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
第243号建议的答复函
吴丽冰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解决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假期安全的建议》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开设“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假期社区学校”
我区的每个社区都有一个孩子们学习交流的欢乐园:小精灵成长俱乐部,内有社区学校、图书馆、绿色网吧、科技活动室等,使学校、家庭、社会三者在教育内容上相互贯通,在教育渠道上相互补充,寓教育于活动。
2014年,我区将结合各街镇社区学校的建设,有针对性地开设“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假期社区学校”。
二、依托学校建设乡村学校少年宫
为了让孩子们的假期生活充实而有意义,解决务工家长的后顾之忧,我区依托学校高标准建设了7所“乡村学校少年宫”,并不断丰富项目、充实师资、改造硬件,为学生免费打造安全而丰富多彩的假期活动新乐园。一是师资构成:“乡村少年宫”师资由学校特长教师、民间辅导员、社会志愿者三部分组成,学校特长教师由教育局负责培训选用;二是经费来源:由区财政统一下拨,每校有25万元初始建设经费,每年另安排5万元运行经费。三是教学内容:广泛开展音乐、舞蹈、书画、球类、棋类、手工制作等文体活动和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培训。
三、依托海沧区青少年宫开设免费培训班
自2013年以来,海沧区青少年宫免费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低保户子女开设葫芦丝、儿童画等培训班。2014年培训班已于3月28日开设,共有近60名学生报名参加。
四、通过多载体强化学生假期安全
(一)多渠道的开展家校互动
1.利用家长会、家长学校、家访、“致家长一封信”等方式,对家长进行如何加强学生校外安全监护特别是防止学生沉迷网吧的常识教育。
2.每年投入12万元,利用移动公司短信平台,对全区30万移动用户不定时进行安全警示教育,提醒家长加强学生校外安全监护。
(二)开展形式各样的夏令营。
为了让学生暑期有地方去、有地方学,2013年我区共举办各级各类夏令营55场(市级4场、区级12场、校级39场),共补助活动经费20万元。夏令营活动内容涵盖语言、艺术、科技、体育、生物、民俗、安全等方方面面,为孩子们奉上了营养丰盛的“暑期套餐”,呈现出鲜明的区域特色。
谢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敬请继续提出宝贵意见!
领导署名:林江帆
联 系 人:王玲玲
联系电话:0592-6089105
厦门市海沧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4年4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