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港〔2014〕函49号
办理结果:B
关于市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
第206号建议的答复函
杨清泉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厦门东南国际航运中心软环境建设的建议》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我局在推动东南国际航运中心各项硬件设施建设的同时,高度重视软环境的建设,在推动航运人才引进培养、搭建航运交流平台、吸引航运公司总部等方面开展了系列工作。
一、 加大资源投入,加强国际化航运海事人才引进培养
航运复合型人才匮乏是当前东南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厦门东南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十条措施》提出“构筑航运人才高地。制定航运人才培育计划,研究制定吸引各类航运业高层次人才的配套措施,为东南航运中心建设提供人才支撑。支持厦门依托高等院校设立航运人才培养基地,在资金投入、学科建设和招生等方面给予倾斜,重点培养航运贸易、航运金融、航运法律等复合型高端人才和航海、空管、邮轮经营管理等紧缺人才。筹建厦门东南国际航运研究中心,并给予一定研发费用补助。”
在我局及市航运办推动下,我市于2013年发布实施了《厦门市东南国际航运中心人才计划暂行办法》,明确航运人才培养激励政策。同年,我局与集美大学就共建厦门东南国际航运研究中心签署框架协议,目前相关筹建工作正积极推进中。
集美大学在航运海事人才培养方面也采取了系列措施,一是于2013年颁布并实施《 集美大学关于进一步提高航海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二是与多家船员服务机构共同合作,开办订单式邮轮管理培训班,协同打造国际化的海上乘务人员;三是依托已有的贸易、金融、法律、工商管理、旅游管理等专业,开展航运贸易、航运金融、航运法律、邮轮管理等方向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四是与国家海事局、意大利热那亚大学开展合作培养航运海事人才,让学生充分了解本行业国内外发展现状与趋势。
通过上述举措,更多的资源将投入到厦门航运及海事人才引进和培养,从而可实现培养我市自己的国际化航运海事人才的目的。待条件成熟后,可探讨组建集美(或厦门)海事大学。
二、 创办航运杂志,搭建航运交流平台
为推动厦门东南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提升航运发展软实力,厦门航运交易所与《中国航务周刊》杂志社于2013年3月联合出版发行了《东南航运》杂志,截止目前已发行14期。
《东南航运》杂志作为航运信息发布的纸面刊物平台,为政府和国内外企业与航运机构等提供决策咨询和信息服务,最终将打造成为东南国际航运中心重要舆论工具和核心专业媒体。该杂志更加突出区域特色,即以厦门为中心,涵盖福建、台湾,辐射江西、湖南等经济腹地,内容上紧扣东南航运中心建设和海西航运经济交流与发展,深度探讨其中涉及政策、市场的重点话题;及时解读最新的航运政策法规、挖掘各种有借鉴价值的思路和运作方法;全面发布东南航运市场的动态资讯、货运行情、船期公告及企业商情,力争成为同行业交流、服务东南航运发展、展示东南航运发展的专业平台,从而提高航运中心的知名度和国际影响力。
三、出台扶持措施,吸引航运公司总部落户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厦门东南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十条措施》提出要“吸引国际知名航运经纪人公司、大型船舶管理公司落户厦门或在厦门设立分支机构”。为吸引航运公司落户,海沧区政府于2013年9月发布《关于鼓励发展航运业的意见》,提出鼓励发展航运企业和航运服务业的多项具体扶持政策,对新设的航运企业总部、新增运力等给予大力的扶持。
作为吸引航运公司总部落户的重要项目,海沧东南国际航运中心总部建筑群正抓紧建设,预计于2016年完工。届时,将建设成为国际领先、国内一流的综合政务服务中心、航运服务企业总部集聚中心、航运交易及商务中心、航运信息汇集处理调度中心、金融服务中心为一体的海峡西岸具有标志性和示范性的建筑群。目前,该项目正积极面向航运企业开展招商工作。
通过海沧东南国际航运中心总部建筑群这一平台项目,并配套相关扶持政策,将吸引船公司将区域总部或总部的一部分功能移到厦门,继而提升厦门东南国际航运中心在全国主要港口中的地位。
谢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敬请继续提出宝贵意见。
领导署名:洪里专
联 系 人:王鸣晓
联系电话:3525087,13328303331
厦门港口管理局
2014年5月9日
抄送:市人大常委会人事代表(2份),市政府督查室(1份)。
厦门港口管理局办公室 2014年5月12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