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人大履职 > 立法工作 > 正文

闽南传统技艺如何“飞入百姓家”?

 
来源:厦门晚报
      
2020-04-14 09:40:00
      
字体大小:[大][中][小]
5360189

  

  ■推广歌仔戏,要培育受众、培育市场。

  

  珠光青瓷重现往日辉煌仍需多方努力。

  

  ■庄友谊成功复烧珠光青瓷。

 

  连日来,不少市民致电本报市民热线5589999,为闽南话推广提建议。据悉,实行闽南文化保护名录制度是闽南文化保护发展办法(草案)的亮点之一。除了方言保护,传统技艺和戏曲等其他类型的闽南文化也受到关注。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联合本报征集办法(草案)意见活动持续进行中,欢迎您积极提建议,本报将记录整理并转交,为法规草案的审议提供参考。

  文/记者 彭菲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珠光青瓷

  失传技艺被重拾,走向市场之路仍在探索

  “80后”庄友谊是同安珠光青瓷烧制技艺的非遗传承人。珠光青瓷出自同安汀溪窑,南宋时非常兴盛,但烧制技艺一度失传。十年前,庄友谊带领团队复烧出珠光青瓷。由于缺乏史料记载,庄友谊花了整整11个月研究釉水和泥土。珠光青瓷的一大特点是琵琶黄色泽,这是烧制后铁离子呈现出来的颜色,庄友谊说:“铁少了,烧不出这种颜色,铁多了,器皿上会有黑点,不美观。”当时家人以及团队其他成员都劝他放弃,因为研发成本高,烧制一窑要花费万元,即使批量生产,销路也是问题。但是庄友谊很坚持:“找回失传的技艺,一辈子都很有意义。”

  复烧成功后,庄友谊原本计划批量生产珠光青瓷,作为生活日用瓷或制成伴手礼。但到现在,订单数量依然有限。为了提高珠光青瓷的知名度,庄友谊每年参加八九个城市的茶博会或者佛事展,一年巡展花费80万元到100万元。他说:“巡展成本和订单收入基本持平,目前打开在专业市场的知名度,但还达不到‘飞入寻常百姓家’的程度。”

  庄友谊还和朋友们发起成立公益组织——珠光青瓷传习中心,推出短期课程,尝试走进同安区的小学、初中,并成立兴趣小组让孩子动手体验制作。庄友谊说:“我们的定位就是做启蒙教育,培养孩子的兴趣,发现一些苗子。”

  庄友谊还计划在同安莲花创办“热陶艺术区”,包含工作室、展览馆、咖啡吧等,集文创、休闲、娱乐于一体,期盼能帮助珠光青瓷重现往日辉煌。

  歌仔戏

  从业者创新求变,但人才培养仍是问题

  “90后”陈伟顺是北师大海沧附校音乐老师。他出身梨园世家,利用所长在学校开设歌仔戏课程、组建社团,培养出一批“小戏骨”。陈伟顺的想法与厦门歌仔戏研习中心不谋而合,这些年研习中心积极走进校园,期盼有更多像陈伟顺这样的老师助力推广歌仔戏。

  厦门歌仔戏研习中心主任林德和与歌仔戏“打交道”已经43年了。他说,政府部门在保护闽南传统戏曲方面作了不少工作,取得一定的成效,最直观的感受就是看演出的观众多了、年轻了。“不要小看戏曲进校园和惠民演出,那是一个摇篮,培育受众,培育市场。全国有348个剧种,有的正在消亡,如果观众根本不喜欢,抢救起来又有什么意义,更谈不上发展。”

  但是,歌仔戏进校园也遇到瓶颈,林德和说:“有的学校重视,又有文艺方面的老师积极配合,推广起来就很顺利,否则单靠研习中心这一点人力很难铺开去做。我的建议是利用寒暑假,把有文艺基础的老师集中培训,让老师们先学些基本功,教给孩子,我们再定期入校指导。”

  从业者也在求变,近年来一批精品剧目在全国、全省大赛中屡获各种奖项。“以前两个人站在台上就能唱一个小时,现在这种表演形式肯定不行了,我们走都市化、精致优雅的路线,增加可看性。”林德和说。但他也担心人才缺失的问题。2018年,厦门艺术学校招收20名歌仔戏表演学生和10名歌仔戏器乐演奏学生,学制六年,生源主要来自漳州、泉州等地。林德和说:“这次招生距离上一次估计有10年了,学生毕业后,还面临择业。研习中心是事业单位,逢进必考,考不上的孩子只能自谋出路。家长不愿意送孩子来学,这是一种悲哀。”

  法规草案速览

  扶持保护名录对象

  奖助传承人学艺者

  闽南文化保护发展办法(草案)设置“传承与发展”一章,其中规定对列入保护名录的对象,文化主管部门以及相关部门在其研究、创作、宣传、展示、产业化等方面给予扶持。

  在扶持传承人方面,办法(草案)要求,代表性传承人无经济收入来源、生活确有困难的,文化主管部门应当按照规定予以适当补助、资助,提供展示平台、场地等方面支持。具体办法由市文化主管部门会同市财政部门制定。鼓励将列入保护名录的传统技艺研习列入相关职业教育专业。采取奖学、助学等方式,鼓励学艺者学习掌握列入保护名录的传统技艺。

  在推广方面,除了提出教育主管部门应当开展“闽南方言与文化进校园”活动,还鼓励、支持列入保护名录的传统音乐、舞蹈、戏剧、曲艺等进入剧场、校园等展示展演,并将适宜普及推广的纳入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目录。

  立法大家谈

  “建议通过立法对传统技艺的宣传展示给予更多关注。我建议政府部门组织代表性传承人组团参展,比个人参展的影响力要大。或者给予展位租金、场地布置费用等补贴,加大支持巡展的力度。” ——庄友谊

  “立法很重要,有法可依,我们才有生存之道。虽然国家现在已经有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但我认为地方立法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会更强,可更好地让闽南传统戏曲传承下去。” ——林德和

  专家观点

  闽南传统戏剧发展

  应该“两条腿走路”

  市博物馆原副馆长、文博研究员何丙仲认为,闽南传统戏剧的发展应该“两条腿走路”。一方面,传统剧目要精致化,保留原汁原味,不要过分改动;另一方面,要有所变革,创作新剧目,吸引更多观众。

  何丙仲说:“保护闽南文化,要有倾斜政策。对传承人除了经费支持,更重要的是要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尊重他们的创造。”接受采访时,何丙仲还以闽南传统建筑的保护举例:“老建筑是不是都需要保护呢?如果是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当然应该保护,但是如果是一般的民居,破烂不堪,是不是因为它老就值得花大力气来保护呢?保护的同时还要考虑使用价值,如果老建筑都拿来做博物馆、纪念馆,反而造成审美疲劳,更重要的是传统元素怎么创新运用。”

版权所有:厦门市人大常委会  闽ICP备11010411号

技术支持:厦门日报·新媒体/厦门网  地址:中国-厦门 邮编:361000

电话:0592-2891222  邮箱:xmrd@xmrd.gov.cn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3169号

手机网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机构设置 人大公报 人大概况 各区人大 站内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