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人大履职 > 理论研究 > 正文

厦门数字经济发展思路及对策

 
来源:厦门人大
      
2020-09-10 09:27:00
      
字体大小:[大][中][小]
5426567

厦门市人大财经委课题组

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席卷全球,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向经济社会各领域全面渗透,数据价值化加速推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集成融合,产业数据化应用潜能迸发,释放新模式新业态全面变革,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人类历史已经全面进入以万物互联、数据驱动、软件定义、平台支撑、智能主导为主要特征的经济时代。

我国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2017年12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就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进行第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推动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融合发展,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继续做好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这篇大文章,推动制造业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在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多处提到了数字经济相关内容,提出深入开展“互联网+”行动,实行包容审慎监管,推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广泛应用,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传统产业深刻重塑。数字经济已成为我国以信息化培育新动能、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的重要聚焦,也已成为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由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迈进的必然战略选择。

一、数字经济:定义、内涵和发展趋势

(一)数字经济的定义

人类经历了农业革命、工业革命,正在经历信息革命。农业革命增强了人类生存能力,工业革命拓展了人类体力,信息革命增强了人类脑力,带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又一次质的飞跃。随着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快速创新与应用,传统意义上的时空,被不断压缩和虚拟化,智能终端等新型工具大量涌现,数字技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已经从提升效率和劳动生产率的辅助角色上升到生产力的中心位置,从而快速演变为基础创新和创造的赋能者。数字经济正在成为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

总体来看,数字经济是以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要素,以数字技术为核心驱动力,以现代信息网络为重要载体,通过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不断提高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加速重构经济发展与治理模式的新兴经济形态。

(二)数字经济的内涵

数字经济主要包括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化治理和数据价值化四个方面:

一是数字产业化。数字产业化为数字经济基础部分,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先导产业,即围绕数据归集、传输、存储、处理、应用等数据链各环节,形成的技术、产品和服务等有关信息通信产业,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技术、产品、服务和解决方案等,主要包括5G、集成电路、软件、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产品及服务。

二是产业数字化。产业数字化为数字经济融合部分,是数字经济发展的主阵地,是指传统产业应用数字技术所带来的生产数量和效率提升,其新增产出构成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经济不是数字的经济,是融合的经济,实体经济是落脚点,高质量发展是总要求。产业数字化主要包括工业互联网、两化融合、智能制造、车联网、平台经济等融合型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

三是数字化治理。数字化治理是数字经济创新快速健康发展的保障。数字化治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是运用数字技术,建立健全行政管理的制度体系,创新服务监管方式,实行行政决策、行政执行、行政组织、行政监督等体制更加优化的新型政府治理模式,提升综合治理能力等。数字化治理主要包括以多主体参与为典型特征的多元治理,以“数字技术+治理”为典型特征的技管结合,以及数字化公共服务等。

四是数据价值化。价值化的数据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生产要素,加快推进数字价值化进程是发展数字经济的本质要求。数据可存储、可重用,呈现爆发增长、海量集聚的特点,是实体经济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的基础性战略资源。数据价值化主要包括数据采集、数据标准、数据确权、数据标注、数据定价、数据交易、数据流转、数据保护等。

 

发展数字经济,构建以数据价值化为基础、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为核心、数字化治理为保障的四化协同发展生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辩证统一的内在逻辑。四者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处理好四者间的关系,是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本质要求。当前,数字技术红利大规模释放的运行特征与新时代经济发展理念的重大战略转变形成历史交汇,发展数字经济,构筑数字经济发展新优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正当其时。

(三)数字经济的发展趋势

未来数字经济已经明确现出以下六大发展趋势:一是随着科技产业革命持续推进,5G将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底座关键引擎。二是共享制造成发展新亮点,工业互联网将是关键支撑。三是建立和持续提升企业数据管理能力,将成为提升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水平的关键。四是随着数字政府建设步伐加快,大数据决策支撑平台将成热点。五是发展数字经济已成共识的前提下,强者愈强和换道超车将长期并存。六是数据治理受到持续关注,区块链将成为推动数据资产交易、数据开放共享、数据跨境流通等取得突破的重要抓手。

二、厦门之数字经济:比较优势和存在问题 

(一)比较优势

建设“数字福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擘开启、大力推动实施和持续关心支持的重要战略。多年来,厦门市委、市政府在习近平总书记建设数字福建的战略思路的指引下,坚决贯彻数字中国建设战略部署,积极构建以数字经济为引领的现代产业体系,数字经济已成为推动厦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形成了较为坚实的数字产业基础,具备配套齐全的园区载体和领跑全国的数字化营商环境。2018年厦门数字经济规模达5805亿元,预计2021年将超一万亿元。

 

从全省范围看,厦门市数字经济发展指数达84.97,多项指标位列全省第一梯队,尤其是在传统设施基础和公众载体基础、数字研发基础、电子商务水平、数字产业化等维度,为全省最优。在数字发展基础方面,厦门优势明显,位列第一梯队,尤其是在传统设施基础和公众载体基础方面表现突出,均为全省最优;在数字技术创新方面,福州、厦门和泉州位列第一梯队,厦门市在数字研发基础上全省第一;在数字社会应用方面,厦门、福州和莆田位列第一梯队,其中厦门市的电子商务水平远超其他城市,在数字消费和数字民生应用上居于全省前列;在数字治理水平方面,厦门、福州和泉州位列第一梯队,其中厦门市在数字技术市场和数字政务上全省领先优势明显;在数字产业发展方面,福州、泉州与厦门位列第一梯队,厦门市在数字产业化方面全省第一,泉州市第二。

一是强化政策推动,注重规划引领。先后出台了《厦门市大数据应用与产业发展规划(2015-2020年)》《厦门市促进大数据发展工作实施方案》《厦门市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厦门市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等,研究制定了《厦门市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实施意见》《厦门市推动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若干措施》等文件,支持、促进数字经济相关行业发展。2020年实施的《厦门市加快数字经济融合发展若干措施》,提出13项措施,全面布局、速推我市数字经济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

二是优化发展环境,人才支撑力度厦门拥有“经济特区、自贸区、自创区、海丝核心区、综改试验区”等多区叠加优势,是我国重大改革先行政策密度最高、力度最大、措施最集中、效果最突出的系统集成地之一。在首次全国营商环境试评价中,厦门名列第二;信用体系建设全国领先,城市信用监测综合排名全国第五。目前厦门已有3家市属国企进入世界500强,吸引了119家世界500强企业在厦投资、在厦发展。厦门有丰富的创新要素,拥有厦门大学等18所高校,是区域性自主创新中心城市,留学人员创业园竞争力全国第三;拥有国家、省、市级各类研发机构540家,50多所知名高校院所在厦设立研发机构;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626家,占福建省近一半。先后承担国家电子商务试点城市、国家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城市、信息惠民国家试点城市、国家物联网重大应用示范工程区域试点等建设任务;厦门是国家首批5G预商用城市、首批四个医疗大数据试点城市之一也是国家光电显示产业集群唯一试点城市、国家集成电路规划布局的重点城市;厦门软件园成长性连续两年全国第一,获评全国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领域四个五星级园区之一。加快数字技术人才集聚,出台引进高层次人才“双百计划”、“海纳百川”人才计划、“人才新政18条”、“人才新政45条”,以及《厦门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人才计划暂行办法》等系列人才政策,从人才落户、住房保障、创新创业、个税奖励、生活补助、生活配套等方面不断完善和深化,实现了对顶尖人才、领军人才、骨干人才、基础人才的全覆盖。厦门获评“联合国人居奖”,享有“海上花园”的美誉,生态文明指数居全国之首,天生丽质的厦门是人才栖居的诗意家园。

三是加快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统筹编制科学合理的5G基站专项规划,并与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做好衔接,加快5G网络设施建设。设立厦门市5G联合创新实验室,联合产、学、研各方优势,推动5G相关技术的产业化研究和应用落地,推动5G与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融合。布局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建设,推进超算中心和大数据中心建设。以信用大数据(厦门)创新中心及“国家信息中心大数据开放应用(厦门)基地”为载体,建设产业集聚基地,吸引技术、资金、市场、人才等要素供给。

四是着力培育发展新技术新业态。引进培育区块链、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相关产业,推动工业互联网建设及使用。同时大力支持数字经济企业技术攻关、基础支撑平台和国家级创新载体建设,鼓励参与制定区块链、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领域各类标准,设立数字经济支撑服务机构。支持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来厦设立院士工作站。

五是大力扶持和推进产业数字化。财政资金专项投资软件产业,产业引导基金在信用大数据领域新设三支总规模达10亿的产业子基金,共同支持厦门数字经济发展。同时,对数字产业给予研发创新补贴、特色奖励、上云补助等,支持软件开发云和智能制造云平台在厦运营建设。推进新技术应用,支持区块链、人工智能、5G技术与工业、农业、服务业的融合应用。推动引导企业通过数据融合创新应用,集聚了嘉易通、美柚、美图等一批在国内有一定影响力的企业。健康医疗大数据,实现全市95%以上的医疗机构共享电子病例和影像数据,灵活配置本市产妇分娩床位资源;教育大数据,推动教育系统内部及跨部门数据核验共享;社区网格化平台,推进审批受理服务和政务便民服务进社区(村居);信用大数据,支撑我市旅游管理、检疫监管、金融风控、食品溯源等多领域应用等等。举办面向全球的国家级大型区块链、人工智能、5G、网络安全产业博览会。

六是数字政府建设成效明显。政务信息资源互通共享,跨部门业务流程持续优化。政务大数据共汇聚了诸多部门的各类数据,政务信息共享协同平台接入所有依申请的审批服务事,市级部门部署在省网上办事大厅的审批服务事项共计2019项,占全市审批服务事项的97%,事项进驻数位居全省第一。“i厦门”平台、市民卡APP、“白鹭信用分”等本土平台建设不断提升,接入与群众和企业生产生活关系最密切的重点领域和办理量大的高频事项,整合各类政务应用,创新便民服务模式,运用信用激励措施,让公众在“网上办、马上办”的基础上,轻松实现“掌上办”,进一步提高政务和公共服务效率。在全国大数据产业发展试点示范项目名单中,我市“城市公共安全管理平台”“人社大数据平台及劳资纠纷预警系统”“城市交通大数据共享服务平台及其跨域领域示范应用”等三个项目入选。政务数据门户平台—厦门市大数据开放平台近日正式上线,为社会公众、企业获取可公开政府数据资源提供便捷通道,第一批开放的政务信息资源有800多万条数据记录、709个数据集和302个服务接口。

(二)存在问题

1、创新驱动数据驱动能力不足。创新能力不强仍然是制约我市产业发展和技术进步的重要短板。一些重点行业核心技术和关键产品受制于人,人工智能关键技术研发仍落后于北京、浙江等省市。受体制机制障碍和数据安全因素的影响,我市的数据资源还未能实现有效的开发利用,目前在数据采集、数据整合、数据共享和数据开放应用上存在不少困难,数据汇聚共享难,数据开放难,数据开发难,缺乏数据立法,缺少对数据的界定、采集、归属权明确的法律界定和规范,数据作为关键创新要素驱动数字经济发展的作用尚未充分发挥。

2、业数字化水平有待提升。我市在产业数字化方面存在短板,规上制造企业关键工序数控率、网络化率落后于上海、北京、江苏等先进地区。同时,我市制造业数字化水平发展不均衡,工业细分行业信息化程度参差不齐。多数中小企业向智能化转型的自身实力有限,动力不足。

3、新模式新业态发展优势不突出。在新兴产业市场主体培育方面,我市数字经济新业态企业数量少、规模小,缺乏共享经济、平台经济等领域新兴业态的大企业。相比之下,在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推动形成全社会基于数字经济的创新创业氛围,打造数字经济发展新生态等方面,我市还存在不小的差距。

4、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仍需加快。目前我市加快了5G基站、工业互联网等布局和建设步伐,但新基建建设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缺少长远规划,力度还远远不够,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数据中心和计算平台规模、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能级与“国内领先水平”相距甚远。

5、跨界融合型人才结构性短缺。信息技术人才集聚水平相对较低,技能型人才缺口较大,人工智能人才不足,机器人工程师缺口较大。复合型人才资源较为匮乏,大部分企业缺乏精通信息化与生产制造的复合型人才。高端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的结构性短缺成为制约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重要瓶颈。

三、发展厦门数字经济:思路和对策

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作出的战略决策,是事关全局的系统性深层次变革。新起点上,厦门市要按照市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提出的加力推动创新发展,率先在科技创新上实现超越”的战略部署,着力推进数字产业化升级,加快传统产业数字化进程,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引导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力争用五年时间把厦门建成全国数字经济发展示范区、业数字化转型引领区,打造数字经济创新高地,努力完成“在提速中超越,在超越中领跑”战略目标。

)发展思路和对策

一是打造数字经济发展示范区。抓住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机遇期,以发展新产业、培育新业态、探索新模式为路径,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通信、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智能终端、高端软件、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加快构建高能级的数字经济产业生态,力争到2025年,引进和培育独角兽、瞪羚企业超过200家,形成引领我市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力争在厦门成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示范区。

1、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通信产业。壮大优势数字产业,培育新业态、探索新模式。加快发展面向5G的光电、射频、驱动芯片及先进封装,确立在5G光通信细分领域的竞争优势大力推进5G关键技术研发,全面开展单用户及小区移动切换等关键技术测试,推进5G通信在信息消费、智能制造等领域的应用。探索5G、物联网、传感器、北斗导航等技术融合运用,构建无人驾驶产业生态持续发展数字内容、信用信息、工业软件、信息安全等特色产业。持续加快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与文化创意、动漫游戏、先进制造、商贸物流、金融服务等融合发展推进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物联网等新型网络产业发展,开展基于新一代移动通信的信息传输服务,优化无线宽带网络服务能力,普及可视电话、手机视频、移动商务、移动办公等增值服务。

2、促进集成电路产业突破发展。力突破关键技术强化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先进封装测试、设备和材料等关键环节协同创新,推动第二代、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加快发展加快布局以高性能计算机、移动终端、数字视听及车辆通信、传感器、网络设备、定位导航等产品为龙头的集成制造产业,加快集成电路产业基地建设,提升产业集聚化发展水平。

3、推动新型显示产业迈上新台阶。进一步发挥三安光电、天马微电子等企业的引领作用,大力推广大功率LED应用,积极拓展车载、医用、工控、穿戴、拼接、透明、镜面等重点显示产业新市场,加快完善产业链条。围绕激光显示、3D显示等领域提前展开布局,重点突破低温多晶硅、氧化物背板等先进生产工艺,加快量子点、超高清显示、印刷显示、柔性显示等新技术研究,推动电子纸等新产品开发。积极发展配套有机发光材料、靶材、偏光片、驱动芯片、光刻设备与检测设备等材料和器件,形成从生产线设备、材料、电子器件到面板生产、模组,到终端产品的完整产业链,推进新型显示技术产业集聚发展。

4、促进数字平台集聚发展夯实基础性平台着力培育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应用创新、完善公共服务保障体系,打造资源富集、开放共享、创新活跃、高效协同的工业互联网新生态;建设共性技术、仪器设备共享服务平台,人力资源、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构建创新创业服务体系;依托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上线“跨境电商公共管理平台”,提供申报、通关、结售汇、退税等全流程服务。大力发展产业性平台做强做大供应链综合服务和交易平台,打造一批地方特色突出的专业性、垂直性电商平台;依托全国中小企业融资信用综合服务平台,全面培育信用信息服务产业;打造国内领先的集数据治理、开放、应用、运营功能为一体的健康医疗大数据服务平台,发展智慧医疗产业;汇聚特色教育培训资源,发展网络教育产业平台;以网络视听产业为核心推动文化科技融合发展,建设国家级网络视听产业基地;面向家政养老、交通出行、房屋租赁、酒店餐饮等社会需求,发展一批优质的共享平台。

5、提升高端软件供给能力。厦门作为全国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领域四个五星级园区之一,有条件也必须继续提升软件服务业的支撑能力,推动工业控制软件、信息安全软件、集成控制系统的产业化。加快构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础软件产品体系,研发面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新兴领域的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发展基于网络协同的办公软件。面向政务、金融、医疗、教育、文化等重点行业需求,支持企业研发高质量的行业应用软件,推动软件即服务等业务发展。大力发展制造行业的工业核心软件,重点支持高端工业软件、新型工业APP的研发和应用。加强核心软硬件系统服务能力建设,支持骨干企业提升工程化、平台化、网络化信息技术服务能力,加强信息技术服务模式创新。大力发展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高端软件外包业务。

6、着力推动云计算发展。支持发展容器、微内核、超融合等新型虚拟化技术,研发突破超大规模分布式存储、计算资源管理等方向理论基础与关键技术。加快研发云计算操作系统、桌面云操作系统、分布式系统软件、虚拟化软件等基础软件,推动低能耗新品、高性能服务器、海量存储设备、网络大容器交换机等核心云基础设备的研发和产业化。全面拓宽云计算示范应用,加强对云安全技术的研究,支持企业率先开展边缘计算研究及相关产品研发,力争在车联网、智慧城市等场景率先实现规模应用。

7、加快发展人工智能。大力推动语音图像识别、生物特征识别、自然语言理解、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关键技术研究,支持企业研发具有自有知识产权的人工智能专用芯片、传感器、微型器件和人工智能操作系统、中间件、嵌入式软件。加快集群式云计算平台建设,促进数据资源池发展,不断强化深度学习基础算力支撑与数据支撑,大力发展人工智能与制造业融合的核心技术,促进人工智能同工业制造的深度融合。推动智能感知、智能分析、智能控制等人工智能技术的综合运用,率先在教育、办公、医疗等重点行业形成一批代表性的软硬件产品与解决方案,促进产业组织方式商业模式创新。

8、前瞻布局区块链。加快研究共识算法、非对称加密、容错机制、分布式存储等区块链关键技术,支持发展高并发、高吞吐、低延迟、高可靠性的区块链解决方案。推动区块链与云计算、人工智能的融合创新,加强区块链技术在金融、商贸、政务、民生、智能制造、物流、能源等行业的应用推动区块链在市场行业主体中的应用,建立健全基于区块链的监管体系,加强对供应链、金融、数字资产等领域的风险管控加快区块链应用标准体系建设,构建区块链发展的良好生态。

二是建设数字基础设施新体系。对全市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基础设施实行数字化升级,完善和提升数字基础设施体系,为推动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扩容升级骨干网和城域网,优化互联网骨干网间的互联构架,加强全市通信管线、通信基站、机房等信息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加快构建高效骨干光纤网络,提高高速宽带占比,促进光纤网络和新一代移动通信网络融合发展,抢先布局5G网络发展,推动高可靠、低时延、广覆盖的5G网络共建共享,建设新一代移动通信网络统筹推进数据分块集中管理云计算数据中心发展,推进鲲鹏超算中心、政务大数据中心等建设重点培育一批“数据工厂”,推进一批大数据应用试点示范建立健全与国家、省数据中心的互联机制,促进互联互通。推进城市市政公用设施、环卫设施、地下管网、电网等基础设施改造与5G信息网络、传感技术融合建设,做到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推进,构建市政设施管理感知网络系统。统筹传感设备、无线通信设备、控制设备和摄像头等图像采集终端和感知终端在交通、给排水、能源、通信、环保、防灾与安全生产等公共基础设施的布局和应用,加快实现公共服务和管理基础设施数字化、网络化。

三是探索业数字化新路径。突出我市人工智能发展先发优势,大力推进智慧产业示范工程建设,提高人工智能研发能力,充分利用中国人工智能大赛永久落户厦门的契机,把大赛平台打造成企业的AI能力定级、AI要素交易、AI标准制定、AI创新创业的平台加快引进和培育一批在语音图像识别、生物特征识别、自然语言理解、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领域的头部企业,推动关键技术研究和实践应用,不断提升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和竞争力。提升智能制造水平,运用数控技术和智能装备对传统生产设施进行自动化、智能化技术改造,建设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积极推进网络协同制造实施生产全流程网络化协同试点示范,推动企业内部加快工业网络、控制系统、管理软件和数据平台等各类资源的集成整合、互联互通,实现全流程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支持构建一批面向企业、行业的私有、公有云制造服务平台,促进创新资源、生产能力、市场需求的集聚与对接,提高企业闲置资产利用率和资源整合能力。

四是激发服务业数字化新活力。深化信息技术在服务业领域的数字化渗透,加速服务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创新服务内容和模式,持续扩大和升级信息消费,激发服务业新活力。扶持一批重点文艺网站,拓展数字影音、动漫游戏、网络文学等数字文化内容,支持报业集团、广电集团等媒体企业转型升级,培育形成一批拥有较强实力的数字文化创新企业。以优化提升民生服务、激发社会活力、促进信息技术应用市场化服务为重点,深入发掘公共服务消费,在社区服务、社会救助、健康医疗、文化教育、交通、旅游、物流等领域开展数字化应用示范,推动传统公共服务信息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智能移动设备等信息的汇聚整合,重点发展智慧社区、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能交通、智慧旅游、现代物流等智慧民生服务,提升公共服务消费水平。

五是打造政府数字治理新模式。

推进政务信息系统整合,构建市、、镇级畅通的网络支撑体系,打造统一安全的电子政务云平台、政务大数据库、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政府数据统一开放平台,构建形成大平台共享、大数据慧治、大系统共治的顶层架构,打造数字政府,促进互联网和政务服务深度融合。建立健全基于大数据的科学决策、社会治理和市场监管机制,实现政府决策科学化、政务服务高效化、社会服务精准化,推进政府廉洁、高效运行,提升城市数字化治理能力。加快打破信息孤岛,破解政务数据碎片化困境,构建信息资源共享体系,实现跨层级、跨区域、跨系统、跨行业的协同管理和服务。建设政务服务APP统一平台,成一批亲民实用、快速便捷的政务APP应用。加快升级改造网上办事大厅门户,拓展完善网上办事大厅功能,实现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创新网上服务模式,运用政府服务大数据分析技术,准确把握公共服务需求、精准核算公共服务成本、合理配置公共服务资源等方面的应用,提供个性化、智能化服务,不断提高基本公共服务质量和效率,有效提升社会满意度。

保障措施

一是加强组织协调。成立创建数字经济创新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全数字经济发展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研究重大政策,解决重大问题,统筹各力量,形成协同推进数字经济发展的良好格局。构建数字经济统计指标体系,建立全经济运行监测预警系统。组建数字经济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为数字经济发展和评估提供决策咨询和建议。秉持开放理念包容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进一步提升数字经济产业发展格局,只要不违反法律法规、符合厦门产业规划,各种新模式新业态都可在厦门落地扎根、竞相生长。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充分尊重企业家和创新型人才的社会贡献,依法平等保护合法权益,真正让政商关系“亲而又清”“清而更亲”,让厦门成为数字经济企业发展的温馨家园。

二是加大资金扶持。在已有的产业引导基金设立数字经济专项发展基金并争取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科技支撑计划等专项资金支持,加大对数字经济发展重点领域、重大项目和应用示范的支持力度,对数字经济领域具有引领性的重大项目按照一企一策给予重点扶持。多元化拓展融资渠道支持地方金融机构为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积极引进各类天使基金、创投基金、并购基金等。发挥我市与上交所、深交所、港交所的战略合作优势,帮助企业搭建上市“直通车”。同时,引导社会资本成立数字经济细分领域子基金,放大财政资金撬动作用。落实高新技术企业和创业投资企业税收优惠、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股权激励税收优惠以及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等创新激励税收优惠政策。

三是完善政策体系。探索完善数字经济发展的支撑政策,重点支持在数字经济发展领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成果示范推广和产业化,强化科技创新对数字经济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出台支持企业做大做强的奖励政策,对落户厦门的数字经济领军企业,给予投资额5%或10%的奖励,最高1000万元。制定数字经济重点企业培育名单,定制服务扶持方案,对达到市级总部认定标准的数字经济企业,给予连续十年经营贡献奖励。对在厦门设立区域性总部的企业参与智慧城市建设、智能制造等应用场景“敞开大门”,对纳入国家级示范的应用项目最高给予300万元奖励。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年度研发费用补助最高可达250万元,区块链、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领域补助标准进一步提高到450万元。探索土地使用弹性年期、差异化土地供应、土地资源资产资本一体化运作等土地供应方式,重点规划建设环东海域数字经济产业园,优先保障数字经济发展重大建设项目用地指标。

是加强人才建设。大力度优化人才服务。着力引进数字经济领域顶尖人才和团队,鼓励带资金、成果、项目来厦创业。对新引进的高层次人才提供购房补贴或相应的保障性住房;新来厦工作具有本科以上学历或具有相当技术能力的人才,均可享受优惠的公共租赁住房。对满足“三高”企业标准的新经济企业,骨干员工可享受落户、子女就学等优惠待遇。对市场化融资规模不少于1亿元或达到市级总部企业认定标准的数字经济企业,高层次员工可享受个税留成50%到100%不等的补贴;允许企业自主确定突出贡献人员,给予个税留成50%的奖励,为人才在厦安居乐业提供优质服务保障。

五是优化发展环境。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简化行政审批事项,降低新业态企业设立门槛,着力消除阻碍新业态发展的各种行业性、地区性、经营性壁垒,实行包容审慎监管,创新监管方式,变“事前设限”为“事中划线”“事后监管”,通过包容、审慎、柔性的监管,创造数字经济更大的发展空间开设可持续发展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建立从审批到建设的全方位跟踪服务模式。围绕数字经济发展特点及发展需求,制定数字经济领域地方性法规。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相关法律和权利人维权机制,加强知识产权综合行政执法,将侵权行为信息纳入公共信用信息管理系统并上传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支持专业第三方服务机构发展,提升面向数字经济的专业服务能力。推动网络提速降费,降低资费水平,大幅降低中小企业互联网专线接入资费水平。

六是强化数据安全。落实数据安全基础制度,明确的保护范围、主体、责任和措施,提升数据安全保障能力。研究制定数据权利的准则、数据利益分配机制,加大对技术专利、数字版权、数字内容产品、个人隐私等的保护力度。研究制定数据流通交易规则,加强数据应用的统筹管理及,加强大数据知识产权保护。建立企业社会化数据审查机制,加强个人信息安全保护,保障相关主体的合法权益。研究制定数据应用违规惩戒机制,加强对数据滥用、侵犯个人隐私等行为的管理和惩戒力度。强化大数据安全技术研发与推广应用,提升网络安全风险防范和数据跨境流动监管水平。开展重点行业数据安全监督检查,提升电信、互联网、工业等重点领域的数据安全保障能力。

版权所有:厦门市人大常委会  闽ICP备11010411号

技术支持:厦门日报·新媒体/厦门网  地址:中国-厦门 邮编:361000

电话:0592-2891222  邮箱:xmrd@xmrd.gov.cn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3169号

手机网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机构设置 人大公报 人大概况 各区人大 站内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