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人大速递 > 正文

什么是闽南文化?谈谈您的看法《厦门经济特区闽南文化保护发展办法(草案)》一审

 
来源:厦门日报
      
2019-10-25 09:35:00
      
字体大小:[大][中][小]
5320314

我市注重传承闽南文化,图为孩子们表演精彩的答嘴鼓节目。(通讯员 张天骄 摄 资料图)

  到菜市场买菜,不时能听到闽南话;到KTV唱歌,总有人唱起闽南话歌曲。生活在厦门这座城市,总能感受到闽南文化的浸润和熏陶。

  制定一部法规,保护发展闽南文化,这是厦门人的共识。不过,市人大常委会在法规草案的公示、征求意见、审议中,却发现一个焦点问题——到底什么是闽南文化?24日,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28次会议对《厦门经济特区闽南文化保护发展办法(草案)》进行一审,关于闽南文化的定义成为争论热点。

  闽南文化的定义成焦点和难点

  据了解,前期,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分别组织了专家学者、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相关政府部门,召开法规草案的征求意见座谈会,广泛听取各方意见。但在征求意见过程中,闽南文化的定义成为焦点与难点,引起激烈讨论。

  最初的草案如此定义:闽南文化是指发源于闽南地区或者在闽南地区世代相传,并在语言、内容、形式、载体等方面显著区别于其他地域,体现闽南优秀人文精神和传统的文化。有专家觉得不够严谨,有学者觉得不够全面。吸收了部分专家学者的意见后,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在初审时,对闽南文化的定义做出修改:闽南文化是指发源于闽南地区,主要由闽南人创造,并吸收融会外来文化,经世代相传,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独特性格和丰富内涵的,能够体现闽南优秀人文精神和传统的文化。

  既是空间概念,又有特定对象

  24日,法规草案审议时,闽南文化的定义再度引发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的热议。

  有组成人员提出,闽南文化很重要的一个特点便是包容性,它不是狭隘的、局限的,它是兼收并蓄的。有组成人员认为,数百年来积累、沉淀下来的闽南精神是闽南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比如“爱拼才会赢”。有组成人员表示,闽南文化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发展的,闽南文化本身就具有创造性。

  还有组成人员提出疑问:闽南文化主要由闽南人创造,这样的表述是否准确?在厦门这座包容开放的城市里,400多万人口中,真正土生土长的闽南人并不多,大多数来自四面八方,带着外地口音,但一代代外地人来到厦门后便融入这座城市,共同创造传承发展了闽南文化。

  大多数组成人员认为,闽南文化首先是空间的概念,其次有特定的对象,闽南文化还具有包容性,是一种不断创新、传承、发展的地域性文化。

  开门立法,欢迎发电子邮件表达您的看法

  事实上,即便是专家学者,对于“什么是闽南文化”,也有多种看法,许多学者曾从区域文化、方言文化、族群文化等各种角度阐释过闽南文化的概念,但目前还没有一个获得广泛共识、全面规范的概念。

  生活工作在厦门,相信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幅“闽南文化画卷”,里面有着生动具体的元素,比如闽南话、歌仔戏、骑楼、古厝、博饼、沙茶面等。如果要定义闽南文化,许多人可能都有不同的版本,欢迎您把自己的看法发送电子邮件至邮箱75719841@qq.com告诉我们,我们将转达给市人大有关专委会。

  市人大常委会有关人士表示,在这部法规的审议过程中,要坚决贯彻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的立法要求,增强互动,多听专家及市民的意见,开门立法,拓展代表和群众参与立法的新路径,广泛吸纳有价值的建议意见,确保立出有用的法、管用的法、经得起推敲的法,切实提高立法质量。

  【草案亮点】

  公共场所、公共交通工具 拟推闽南话播报制度

  草案提出建立保护名录制度,划定重点保护区域,从地域空间、传承人、保护队伍等方面入手,全方位强化闽南文化的活态传承与保护。市政府要按照突出重点、有利保护的原则组织编制保护名录向社会公布,并针对保护名录的对象制定具体保护措施,以及研究、创作、宣传、展示、产业化等方面的扶持政策。

  鼓励在相关规划和设施建设中体现闽南文化特色,将具有闽南文化特色的经典性元素和标志性符号合理应用于公共建筑、公共场所、交通设施等的设计、装饰或命名。地名主管部门在地名的命名、更名、使用以及地名标志的设置中,应当体现对闽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规范、引导单位和个人按照传统习惯举办民间信俗、岁时节庆、人生礼俗等民俗活动,增加其文化内涵。

  支持闽南文化研究机构建设和发展,鼓励单位和个人开展闽南文化研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引导社会力量开展对闽南文化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及其传播、影响等方面的研究,弘扬闽南文化中的人文精神与传统美德。鼓励单位和个人对具有重要价值的闽南文化原始文献、典籍、资料进行整理、翻译、出版。鼓励单位和个人创作以闽南话为表达形式或体现闽南文化传统的文艺作品,采用闽南传统技艺或体现闽南文化传统的工艺和手工艺作品。

  在闽南话推广方面,草案提出,市语言文字工作部门应当建立和完善闽南话水平测试制度。我市的公共场所、公共交通工具推行闽南话播报制度。

  要让闽南文化走进校园,幼儿园、小学、初中应当将闽南文化列入教学课程。鼓励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将闽南文化列入选修课程,鼓励市属高校设立闽南话专业。

  【背景】

  保护闽南文化 面临新挑战

  多年来,我市在闽南文化保护工作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例如,2008年我市率先出台了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规划,2015年颁布了关于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的地方政府规章,取得了明显成效。

  不过,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以及现代生产生活方式的冲击,闽南文化遗产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也在改变,面临新问题新挑战。比如,闽南文化保护对象和范围的界定不明晰、各类保护规划之间缺乏衔接、缺少集中展示闽南文化的平台等,亟须从法规层面固化经验做法,破解难题障碍,创新体制机制,保护闽南文化。(记者 詹文)

版权所有:厦门市人大常委会  闽ICP备11010411号

技术支持:厦门日报·新媒体/厦门网  地址:中国-厦门 邮编:361000

电话:0592-2891222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3169号

手机网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机构设置 人大公报 人大概况 各区人大 站内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