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人大速递 > 正文

保留人工窗口 设置线下免预约名额

厦门拟立法破除老年人“数字鸿沟”

 
来源:海峡导报
      
2020-12-14 09:50:00
      
字体大小:[大][中][小]
5408015

   网上预约挂号、网络购物、手机移动支付……当今社会,多数人享受信息技术发展带来的“智慧生活”便利时,相当一部分老年人,面对的却是“数字鸿沟”的尴尬。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更引发社会对于老年群体遭遇“数字鸿沟”问题的高度关注。

   破除老年人“数字鸿沟”,厦门正推动立法,构建长效机制。《厦门经济特区老年人权益保障若干规定(草案)》(后简称《规定(草案)》)(二审)昨提交厦门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39次会议审议。

 

聚焦:立法细化 破除老年人“数字鸿沟”

   其实,早在《厦门经济特区老年人权益保障若干规定(草案)》初审时,厦门市人大社会委就提出了对老年人“数字鸿沟”的关注。这引起很多常委会组成人员的共鸣。

   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实施方案后,法制委会同相关部门进行研究,落实其中有关加强立法保障的要求,对草案内容进行丰富完善。

   《规定(草案)》明确政策目标,要求政府及其部门应当采取措施推动解决老年人在运用智能技术方面的困难,充分兼顾老年人特殊需要,让广大老年人更好地适应并融入智慧社会。

   同时,《规定(草案)》提出具体举措,聚焦老年人日常生活涉及的常态事项和服务场景,明确要求保留传统服务方式,线上服务应当优化简便。

 

措施:保留人工窗口 设置老年人线下购票名额

  “升级”后的《规定(草案)》提出,与老年人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服务机构,应为老年人办理相关业务保留现场服务、现金支付等方式,提供相应的人工服务。各级政务服务平台应当具备授权代理、亲友代办等功能,优化政务服务,方便老年人网上办事。

  医疗机构应当简化网上办理就医服务流程,提供多渠道挂号等就诊服务,完善电话、网络、现场等多种预约挂号方式,提供一定比例的现场号源,保留挂号、缴费、打印检验报告等人工服务窗口。

  需要提前预约的博物馆、美术馆、科技馆、纪念馆、图书馆、文化馆(站)、体育场馆、公园、景区等场所,应当保留人工窗口和电话专线,为老年人保留一定数量的线下免预约进入或者购票名额,提供必要的信息引导、人工帮扶等服务。

  同时,《规定(草案)》推进信息无障碍建设。提升智能化产品和互联网应用适老化水平,扶持和引导开发适合老年人需求的智能终端产品等便利老年人使用以获取信息和服务。同时鼓励各类机构开展针对老年人的智能技术教育,引导老年人提升智能化应用操作能力等。

 

数据:全市每千名老人养老床位41张

  据统计,截至2020年11月,厦门全市户籍人口272.1万人,其中60周岁以上老年人38.4万人,80周岁以上高龄老年人5.3万人,老龄化水平达14.11%。

  让养老生活更加幸福。今年2月底,厦门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将“关于融合多方资源发展我市嵌入式养老的议案”列入2020年市人大常委会会议议程,交由市政府办理。此次大会听取和审议了该议案办理情况的报告。

  今年来,厦门市大力推进“爱心敬老”行动,加大结对关爱,推进康养医养服务,开展适老化改造,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  

  目前,全市共有养老机构41家、照料中心39家、农村幸福院147家、居家养老服务站387家,各类养老床位15495张,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床位数41张,如期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

  同时,厦门全市525个村居配置900多名助老员,开展“入户走访调查、建立老年人健康档案、协助做好老年人紧急救援”等8类21项助老服务,目前已完成全市38万老年人基本信息档案,入户关怀近50万人次,电话访问老年人近百万人次,开展活动6000多场,服务满意度达93.7%。

版权所有:厦门市人大常委会  闽ICP备11010411号

技术支持:厦门日报·新媒体/厦门网  地址:中国-厦门 邮编:361000

电话:0592-2891222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3169号

手机网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机构设置 人大公报 人大概况 各区人大 站内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