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大常委会举办2021年度读书班暨代表培训班。
代表强则人大强,人大代表是人大工作的活力源泉。今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这五年,是我市人大代表工作硕果累累、亮点纷呈的五年。市十五届人大及其常委会紧紧围绕如何尊重代表主体作用,进一步完善代表工作机制,不断夯实履职之基,加强常委会与代表的联系,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率先在全省实现了全市镇(街)、村(居)代表联系群众活动室(站)全覆盖,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代表工作品牌。
本版文/本报记者 詹 文
本版图/通讯员 肖 攀
市人大常委会组织代表视察《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贯彻实施情况。
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在厦省人大代表视察东部体育会展中心建设情况。
代表履职保障进一步强化
五年来,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坚持代表主体地位,不断完善制度和信息化建设,强化履职情况通报制度,有序推动落实代表述职制度,支持和服务代表依法履职。
创新履职培训方式,落实代表五年集中学习计划,加强初任学习、履职学习和专题学习,在深圳、龙岩、东山等地举办代表学习培训班,有效提升代表政治能力和综合素质。
2019年首次组织代表前往深圳开展代表立法、监督能力提升班集中学习,突出新思想指引,邀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家部委,深圳市人大、市政府有关部门专家授课。这次外出学习是我市人大代表培训方式的一次新尝试,为提高培训质量,提升代表素质,开阔代表视野起了良好的开端。
组织代表前往东山培训,实地了解“四有”书记谷文昌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营造崇尚先进、见贤思齐的浓厚氛围。组织代表前往龙岩古田学习培训,重温“古田会议精神”,回顾革命先辈探寻革命道路的峥嵘岁月,将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履职尽责的强大动力。
每年把代表履职情况向全体代表通报,五年来全市各区共安排275名市人大代表回原选举单位报告履职情况,主动接受人民群众监督。
每年进行政情通报,拓展代表知情知政领域。通报前,征集代表意见、建议,整理归纳为若干方面,形成“菜单”反馈给政府,作为通报的重点。邀请市政府领导紧扣我市发展大局和中心工作、围绕代表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向全体代表进行通报,为代表依法履职、站位全局提出高质量的议案、建议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市、区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工作平台建设提质增效推进会在高山党校举行。
“双联”工作取得新成效
修订《加强市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联系的若干意见》,把我市五级人大代表混编到542个镇(街)、村(居)代表联系群众活动室(站),率先在全省实现了全市镇(街)、村(居)平台全覆盖。
市人大常委会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召开全市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工作经验交流座谈会、全市人事代表工作交流会暨活动室(站)建设推进会、代表联系群众工作平台建设提质增效推进会等,通过互相观摩评比,比学赶超,树立典型,持续推动代表联系群众活动室(站)提质增效,努力打造代表联系群众工作的“厦门品牌”。
密切代表与群众联系的同时,也密切常委会与代表的联系。修订《加强市人大常委会同市人大代表联系的若干意见》,邀请40位基层人大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建立列席常委会会议代表座谈会制度,列席会议代表提出的67条建议交由政府研究处理。常委会组织的集中视察、执法检查、调研等活动都邀请代表参加。
五年来,市人大常委会还不断加强与基层人大的联系,推广各区人大好经验好做法。思明区人大常委会将代表工作嵌入“近邻”模式,探索“人大代表+活动室(站)+社区治理”模式,使常委会联系代表、代表联系群众更加密切。湖里区人大常委会连续两年督办老旧小区消防设施改造议案,推动全区231个老旧小区分类分批改造,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集美区人大常委会开展消防“一法一条例一规定”执法检查,对区政府落实区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的情况进行满意度测评,提升了监督实效。海沧区人大常委会依法做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决定,连续4年将代表相关议案列入常委会议程,助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同安区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乡村产业振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专项资金绩效等报告,督办加快农村电商发展建议,推动同安乡村振兴取得新成效。翔安区人大常委会开展《厦门经济特区学校用地保护规定》执法检查、小学教育补短提质专题调研,视察职业技术学校等项目建设情况,督办教育扩容补短工程建议,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各级人大代表彰显新作为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市人大常委会及时发出《致全市各级人大代表的倡议书》,全市各级人大代表积极响应,在疫情防控工作中走前头、做表率。2021年9月,我市突遭疫情,代表们再次积极响应号召,在疫情防控阻击战、歼灭战中走在前列,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典型,充分展现了新时代人大代表的先锋模范作用。
市人大代表、市第三医院感染科主任马龙身处防控第一线,驻守医院,每天只睡一两个小时,他说,“我是感染科医生,又是人大代表,与病毒赛跑,与时间赛跑,我义不容辞!”市人大代表、华厦眼科集团董事长苏庆灿先后组织60名医护人员分批到基层开展核酸检测。
全国人大代表、南普陀寺方丈则悟,带领僧众义工捐资出力,用行动践行“慈悲济世”,他说,“只有十方同聚力,才能风雨安如山。”省、市人大代表钟庆达延期举办女儿订婚宴,并将自己准备好的物资捐赠给社区,他说,“好事不怕磨,好饭不怕晚。大家平安最重要。”市人大代表、东渡二小校长王静带领老师们,一边投身抗疫一线,一边上好网课,做到线上育桃李、线下齐抗疫。
不止是在抗疫斗争中发挥代表先锋模范作用,这五年来,我市人大代表始终围绕全市中心工作,在为大局服务中展现代表的担当和作为。2017年,全市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五连冠”、高质量服务保障厦门会晤之际,市人大常委会及时做出《开展“文明创建再提升、人大代表做表率”活动的决议》。全市人大代表立足自身岗位积极行动,争当文明创建再提升的宣传者、推动者、践行者、示范者、监督者。为村庄洁净,跟保洁车走遍二百多条巷子;为拆迁改造,从自家房子开始做起;为垃圾分类,蹲守垃圾桶边现场督导;为屋顶改造,走访摸底解疑释惑……代表们在文明创建中走前头、做示范、当表率,赢得全社会的广泛好评,也为文明创建、服务保障厦门会晤贡献出人大代表的力量。
五年来,市十五届人大14个代表小组共开展182次活动;围绕经济发展、民生、群众关心的热点,精心组织开展思明区产业转型提升、湖里区岛内大提升、集美软件信息产业发展、海沧民生事业发展、同安新城建设、翔安休闲农业发展情况等视察,其中跨区视察30次。
议案建议办理力求奏实效
代表的每一份议案、建议背后,都是一个沉甸甸的重托。五年来,市人大常委会把办好代表议案、建议作为接受人民监督、回应人民关切的重要渠道,把代表满不满意、落实到位不到位作为衡量督办工作的重要标准,让办理工作成为推动政府转作风、办实事、解难题的过程。
守正创新,充分利用代表履职网络平台、代表议案建议网上办理平台和代表履职App,构建“实体+网上+掌上”代表履职新途径,实现代表建议办理工作全程信息化。加强与代表和承办部门的协调沟通力度,强化代表建议督办工作,实行代表建议专委会归口督办制度,做到整体督办同重点督办相结合,年度督办同跟踪督办相结合,有效提高议案办理满意率和办成率。开展代表建议“回头看”工作,确定20项46件代表建议作为“回头看”的督办项目,对办结的代表建议实行销账处理;没有办结的,持续跟踪落实进度。
市十五届人大代表共提出建议1606件,其中大会期间建议1540件,闭会期间建议66件。五年来,这上千件建议,做到件件有落实、件件有反馈、件件都办结,办理实效有了新突破,给市民群众带去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市人大常委会组织代表开展《厦门经济特区轨道交通条例》执法检查。
【点击】
人大代表联系群众活动室(站):
代表联系群众的
“厦门品牌”
集美浔江社区是著名爱国侨领陈嘉庚先生的故乡,在这老城区,活跃着一个备受居民欢迎的活动站——浔江社区人大代表联系群众活动站。
浔江社区曾有一个临时摊位,垃圾成堆,污水横流,蚊虫滋生,居民多有抱怨。听到社区居民的呼声,集美区人大代表郑小妍和下沉到浔江社区的其他几位人大代表一起,多次走访调研,开展现场协调,推动原来的菜市场迁址重建,并把流动摊贩引导到菜市场里,规范经营管理。对于这样的变化,居民周桂香称赞:“大变样了,现在这里成为大家乘凉休闲的好地方。”
海沧区新阳街道,有两个企业园区人大代表联系群众活动站。活跃在这里的驻站人大代表,有的来自企业,有的来自法律行业,他们发挥专业特长和优势,化解了300多起企业之间、企业与员工之间、居民之间的纠纷,在民间搭建起一座“连心桥”。
新阳街道企业园区一家企业,出现内部纠纷,当事人已争执好几个月,每次都谈崩。海沧区人大代表吴文飚仔细了解来龙去脉,邀请企业园区相关调解员加入调解,同时发挥常年扎根企业、精通法律、擅长调解的优势,将人大代表联系群众活动站作为当事双方磋商的平台,协助当事人厘清法律关系和主要问题,结合双方实际需求提出调解方案。
三个月里,吴文飚组织双方密集调解了几十次,最终,当事人达成和解,这起标的1.38亿元的企业纠纷案得到圆满解决,一度刷新了厦门市人民调解案件标的额的最高纪录。当事人说:“很意外,本来做好了‘长期抗战’的准备,没想到短短3个月就解决了。”
五年来,市人大常委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大代表要更加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要求,坚持把在厦的各级人大代表编入代表联系群众工作平台,将平台建到最基层、建到群众家门口,让人大代表联系群众活动室(站)在厦门遍地开花。全市500多个活动室(站)充分发挥了平台“加油站”和“连心室”作用,进一步密切了人大代表与群众的联系,倾听群众心声,推动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较好发挥出“民意窗”和“连心桥”的作用。
下沉编入活动室(站)的各级人大代表,充分发挥扎根基层、联系广泛的优势,积极投身社区治理、服务全市发展大局。他们走进田间地头、工厂车间、项目工地,撰写出众多高质量的调研报告或是议案建议,推动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创办敬老食堂,为70岁以上老人提供免费三餐;挨家挨户走访,帮助完成征迁工作;捐献巡逻车,推动建立24小时义务巡逻队;创办专业合作社,帮助村民转产增收;推动建成全国首个闽台宋江阵博物馆,让优秀传统文化代代传承。
五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努力打造代表联系群众工作的“厦门品牌”,这项工作得到全国人大常委会秘书长杨振武的肯定批示,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联络局在《联络动态》上刊发经验文章,新华社、人民日报等6家中央媒体相继做了报道。
新华社播发报道《搭建与人民群众的连心桥——厦门创新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建设见闻》称,“在厦门,人大代表与选民零距离,不仅体现在物理空间上,还体现在心理距离上。”“为了让更多人知道人大代表就在身边,驻室(站)的代表们结合各自专业特长,打造了‘暖心医站’‘爱心微基金’等一批特色平台,随时随地帮助群众解决切身问题。”《人民日报》刊发报道《在一线 听民声——厦门建立人大代表联系群众活动室,覆盖所有镇村》称,“从垃圾分类到养老助老、从交通拥堵到小区改造,基层代表活动室已经成为推动解决热点难点问题的重要平台,也展现了代表在深度参与基层治理中的新作为。”《经济日报》刊发报道《走近群众身边 厦门把人大代表联系群众活动室建到百姓家门口》称,“在厦门,一个个活动站推出了可推广可复制的代表联系群众工作品牌,形成了一批好经验好做法。这些活动站成为代表履职尽责的重要阵地,也成为推动解决群众热点难点问题的重要平台,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赖,让代表和群众紧密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