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人大速递 > 正文

市人大代表、厦门技师学院学生处副处长沈奕瑄:从心而治 创新发展“心理学+”

 
来源:厦门日报
      
2022-11-17 17:35:00
      
字体大小:[大][中][小]
5538656

  她创建了“四个一”心理健康专业体系,主持的国家“十三五”规划“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健康与危机干预”课题,获教育科研一等奖。

  她在公益及社会服务中发挥心理学专业优势,积极探索心理学应用与社会治理之间的联系,创新发展了安全心理学、疾病心理学、犯罪心理学、家庭教育心理学、职场心理学等“心理学+”社会心理服务特色课程,让心理学更好地助力各行各业发展。

  沈奕瑄开展心理健康培训。

  ▲沈奕瑄发挥自身专长,让“心理学+”走向大众、服务社会。图为她正在开展心理辅导。(本组图/受访者 提供)

  全国心理学普及工作先进个人、全国素质教育先进工作者、省优秀教师、省巾帼文明岗、省百名优秀心理咨询师、市优秀心理工作者……沈奕瑄的办公桌,摆满了她近几年获得的荣誉,墙上挂着的十余面锦旗,传递出无声的信任与感激。

  “人民代表人民选,当好代表为人民。”市人大代表、厦门技师学院学生处副处长沈奕瑄说,为更好地履行代表职责,她一心做好“两件事”:一是立足教师本职,持续推进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护航青少年健康成长;二是积极投身社会心理服务,以专业助力社会治理创新。“希望能充分发挥好代表密切联系群众的作用,发挥好自身专长,让‘心理学’走向大众、服务社会,让更多人因为心理学而受益。”这是她的愿望,也是她的初心。

  扎根心理学教育  育人且育心

  2016年底,厦门技师学院提出新发展思路,把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放在突出位置。沈奕瑄承接了这项任务,她大胆尝试,着手全面规划设计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中心,立志将其打造成学院的特色名片。当时,没有同类院校心理健康实训基地可供参考,该中心的建设相当于在一张白纸上画画。结合学院实际并做大量研究之后,沈奕瑄充分利用教学楼架空层及楼层间空地,打造出近千平方米,以8大间12个功能室为主,心晴家园、户外拓训场为辅的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中心。

  在院方的大力支持下,沈奕瑄创建了“四个一”心理健康专业体系:一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中心,一本由她主编的《心理健康教育通用读本》教材,一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一个“学院—系部—班级—宿舍”学生心理健康危机预警四级联动机制。近年来,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中心成功处理多起心理危机事件,努力护航学生身心健康,成为同类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训基地建设的示范点。沈奕瑄主持的国家“十三五”规划“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健康与危机干预”课题,获教育科研一等奖。

  浇花要浇根,育人要育心。沈奕瑄试点为学生开设心理健康课,受到师生高度认可。随后,她向学校申请将心理健康课列入学生必修课。在阳光德育创建中,她将心理健康教育理念融入大德育工作,做好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问题咨询的同时,了解学生心理发展规律,促进学生积极品质的培养。在省级文明学校评比中,学院心理健康工作成为德育亮点,受到评审专家一致好评。

  “通过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和心理工作的深入开展,教会学生的是心理自助与自救”,沈奕瑄说,我们正努力将心理健康问题从“隐性”变成“显性”,从“不可控”变成“可控”,将“危机”变成“转机”,为校园安全工作保驾护航。

  投身社会服务  创新发展“心理学+”

  “作为一名人大代表,我将发挥自身心理专业特长,在听证履职中恪尽职守当好参谋助手,为社会治理积极建言献策。”这是今年9月沈奕瑄被市检察院聘为首届听证员时,她在朋友圈写下的感言。

  听证员、鹭江讲坛讲师、市委文明办志愿服务团志愿者、市消防救援心理辅导专家……除了教师,沈奕瑄还有多种身份。自2008年起,她坚持利用节假日等课余时间到机关、部队、学校、企事业单位、社区等,开设心理学公益讲座,开展心理健康培训。目前,她校外授课累计400余学时,培训人数达6000余人。在她的推动下, “心理咨询实操技术” 2020年首次列入我市职工技术比赛的竞赛项目,厦门技师学院连续两届成功举办闽西南心理健康教育论坛。

  沈奕瑄说:“所谓‘心理学+’,就是要增强心理学的社会实用性。”在公益及社会服务中发挥心理学专业优势的同时,她积极探索心理学应用与社会治理之间的联系,创新发展了包括安全心理学、疾病心理学、犯罪心理学、家庭教育心理学、职场心理学等在内的“心理学+”社会心理服务特色课程,让心理学更好地助力各行各业发展。

  在人大代表履职过程中,沈奕瑄相继提出《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对双减政策的思考和建议》《关于通过由“心”而治,助力社会治理的建议》《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从“心”抓起》等建议,提倡打开心理学服务社会治理这一重要窗口,由心而治,化解矛盾,消除隐患。同时,她建议广泛培育社会心理危机的干预和疏导能力,借助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和技能应用,增强大众的心理保健意识,提升心理健康素养,把心理健康教育理念的种子播撒得更广。(记者 蔡绵绵 詹文)

版权所有:厦门市人大常委会  闽ICP备11010411号

技术支持:厦门日报·新媒体/厦门网  地址:中国-厦门 邮编:361000

电话:0592-2891222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3169号

手机网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机构设置 人大公报 人大概况 各区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