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人大速递 > 正文

为努力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

——厦门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侧记

 
来源:厦门日报
      
2023-01-09 10:45:00
      
字体大小:[大][中][小]
5542453

  ▲2023年1月4日,市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在厦门人民会堂开幕。

  人大代表认真听取政府工作报告。

  团结就是力量,奋斗开创未来。在刚刚闭幕的市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上,近300位各行各业的市人大代表,牢记“来自于人民、根植于人民、服务于人民”的神圣使命,以高度的责任感高举旗帜,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忠诚履职,紧紧围绕发展大局,为改革发展建睿智之言,为民生福祉献务实之策,顺利完成各项任务,展现了良好的政治素质和精神风貌。

  新的一年,全市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各级人大代表,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在市委正确领导下,积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而团结奋斗,以“高、准、实”工作标准,以更好履职成效推动新时代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探索试验、探路先行,努力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关键词1

  高质量发展

  关注未来产业

  抢抓数字经济新机遇

  刚刚过去的一年,我市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经济答卷。今年,改革发展任务繁重,机遇与挑战并存。大会期间,代表们结合各自行业、工作实际和调查研究,紧紧围绕如何进一步夯实“稳”的基础,激发“进”的动能,推动经济持续向好,踊跃出谋划策。

  产业是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市政府工作报告也把产业发展摆在突出位置进行部署。蔡艺卓代表表示,近年来,我市立足实际,抢抓数字经济新机遇,积极布局元宇宙产业发展赛道,取得了初步成效。我市拥有一批高校、职业院校资源,有利于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形成集资源、人才、产业于一体的元宇宙技术研究应用联盟。他建议建立“厦门市元宇宙技术创新应用基地”,充分发挥区位、人才、产业等多方面优势和有利条件,出台相关配套政策,设立元宇宙产业发展引导基金,为我市发展元宇宙技术应用和数字经济提供孵化平台,从而推动数字产业聚集和经济转型。

  华崇略代表关注政府报告中提及的前瞻布局氢能与储能等六大未来产业。“我市汽车产业全产业链产值规模日益壮大,应积极借助国家试点政策布局氢能产业,抢占新赛道,构筑新优势。”华崇略建议加快制定氢能产业发展政策,形成可落地的产业规划。以发展氢燃料电池汽车技术为重点,一方面促进本地汽车企业、厦大嘉庚创新实验室等单位参与到示范城市群的市场推广与应用,另一方面吸引外部产业链配套企业、机构落户厦门,促进先进技术的本地集群研发与产业化,同时利用我市对外开放优势,扩大出口、布局海外。

  关键词2

  产业现代化

  营造创新生态

  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去年,我市能够有效克服国内外各种超预期因素的叠加影响,战略性新兴产业功不可没,特别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发展十分抢眼。石丽玉代表认为,我市要保持生物医药产业的快速发展态势,离不开创新生态的构建,高校、企业、研发机构、医疗机构等要积极参与,方能推动产、学、研、医深度融合,为产业发展提供必要的技术储备,激发行业创新活力。石丽玉建议进一步吸引和推动高水平高校、科研院所在厦设立分支机构,支持企业联合国内外知名研究机构创建创新平台,引导企业与高校深度合作;鼓励和引导本市优势医疗机构挂牌内设临床研究中心,引导本市医疗机构支持企业开展新技术开发、应用研究及临床推广等,提高我市医学研究及转化水平。

  在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也相当重要。柯溪水代表直言,过去一年里,他切身感受到岛外各区抢抓跨岛发展机遇,在乡村振兴领域取得的丰硕成果,一个个富美新农村生机勃勃。他建议,要以更大力度深化农村改革,进一步激活农村资源要素,激发乡村全面振兴的内在活力,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推动乡村振兴质量更高、成色更足,形成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农业农村发展新格局。

  关键词3

  城市更新

  提升规划建设治理水平

  把厦门打造得更“智慧”

  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创新基地是国家赋予厦门的重要战略平台。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快金砖创新基地建设,成效显著。钟庆达代表认为,作为特区发祥地的湖里区,可结合湖里东部旧城改造腾出的空间,主动融入金砖创新基地建设,谋划建设湖里金砖数字新城,着力打造产城人高度融合、宜居宜业的金砖创新基地核心实体承载区。他建议,新城可聚焦数字经济、绿色低碳、贸易服务等领域,策划生成一批具有金砖及“金砖+”色彩的标志性产业项目,重点推动金砖创新基地总部区、金砖数字工业智谷等项目的综合开发。

  在调研中,钟庆达发现,湖里老工业区有部分厂房因企业外迁导致空置或转为文创、商业类经营,有的遗留厂房处于闲置或低效状态,未能高效充分利用。他认为,城市发展需依托以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为提高土地资源使用效率,钟庆达建议,有关部门要加速完善协调推进机制,加强上位指导和产业引导,支持湖里老工业区转型升级发展先进制造业,助力特区发祥地焕发新的生命力,从而带动城市整体更新。

  “高素质高颜值的厦门,得益于高水平的规划建设。”蔡艺卓还建议,要着力提升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以重点环节和民生领域为主抓手,进一步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加强基层社区治理、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全面提升政府治理现代化水平,把厦门打造成更加宜居韧性的智慧城市。

  关键词4

  民生福祉

  推动“出行即服务”

  提高社区生活品质

  如今,我市步入了轨道交通“三向出岛”的网络化运营新格局,地铁的骨干交通效益日益提升。在前期走访调研中,来自轨道集团的郭敏代表发现,在满足市民多元化出行方面,我市在地铁交通接驳软硬件设施供给方面尚需加强,“出行即服务”的理念有待形成。郭敏建议,增加站点周边非机动车停车供给,满足“地铁+非机动车”通勤刚需;邻近产业园区的车站,应充分合理配置便利化停驻接驳设施,鼓励各方市场主体提供多元、定制、弹性的接驳服务;深化“城市公共交通一体化”,进一步提高地铁公交接驳匹配度,提升公共交通整体的通勤覆盖效益;加强信息建设,构建出行交通一体化、智慧化服务平台。

  来自基层的庄莹莹代表在日常工作中,时常能感受到,老百姓越来越期待社区生活品质的提高,比如希望社区能建起优质的社区食堂、日间照料中心等,“这也是我们社区工作努力的方向”。庄莹莹建议我市加强这方面的支持引导,建设更多高品质生活社区,服务百姓需求,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关键词5

  健康厦门

  建设高水平健康之城

  提升群众健康获得感

  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强盛的重要标志,如何保障老年群体健康权益,如何实现可持续的健康发展目标,成为许多代表关注的焦点。

  马姗姗代表建议,建设高水平健康之城要着眼于全民健康、全生命周期健康。一方面要建立健全老年健康服务体系,进一步做好老年人的预防保健、医疗服务、长期护理等工作,推动养老服务资源和医疗资源的融合,打造老年宜居环境;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着重疾病预防,加强疫苗接种等。

  黄素玉代表把目光投向老年群体健康照护。“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老年群体对长期护理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建议我市根据实际,加快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围绕‘谁受益、谁出钱、谁管钱、谁服务以及出多少、怎么管、如何服务’等一系列问题寻求解题思路。长期护理保险将有效突破‘机构不能医、医院不能养、家庭无力护’的困局,促进医、养、护的深度融合和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黄素玉建议,我市还应从“鼓励职业学校、机构等设置护理相关专业”等层面加大护理人才培育力度,结合市场准入、退出标准以及考核指标等,进一步细化和规范护理人才队伍建设。

  在邹剑寒代表看来,建设高水平健康之城是一项长期的事业,需要以医疗科技持续创新为支撑的系统工程。他建议,我市应以现实市场需求、应用场景为动力和抓手,以建成的高校、医疗机构的科研能力为依托,同大健康产业的从业企业一起,打造全产业链的产业生态闭环,形成以政府引导、产业驱动,投入、产出良性循环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模式,使“健康厦门”成为产业高地、人民福地。

  【点击】

  乘势而上

  推动各项事业

  迈上新台阶

  在审议中,代表们踊跃发言,围绕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方方面面积极建言献策。大家对各项报告表示赞同,一致认为市政府工作报告、市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等各项报告通篇贯穿党的二十大精神,总结去年成绩全面客观、实事求是,谋划今年工作明确具体、措施有力。

  代表们一致认为,刚刚过去的2022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我市积极克服国内外各种超预期因素叠加影响,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两稳两促”等各项工作,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在全国同类城市中位居前列,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深入践行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在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上走在了前列,人大监督刚性进一步增强,有力护航经济社会发展。这些成绩来之不易,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是省委、省政府正确决策部署和全市上下凝心聚力、团结奋斗的结果。

  代表们审议认为,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做好各项工作意义十分重要。市委十三届四次全会、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对今年以及今后一个时期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建议全市各级各部门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特别是致厦门经济特区建设40周年贺信重要精神,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抢机遇、强优势、挖潜力,乘势而上推动各项事业迈上新台阶,以实际行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为努力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好局起好步。

  (记者 詹文 摄影 郑晓东 张江毅)

版权所有:厦门市人大常委会  闽ICP备11010411号

技术支持:厦门日报·新媒体/厦门网  地址:中国-厦门 邮编:361000

电话:0592-2891222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3169号

手机网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机构设置 人大公报 人大概况 各区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