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 > 人大速递 > 正文

总结古建筑保护经验 制定可复制典型案例

 
来源:厦门日报
      
2023-07-13 15:57:00
      
字体大小:[大][中][小]
5568546

  昨日上午,市人大代表走进位于厦港街道福海社区卢厝,被现代建筑包围的这座古厝,建成于1908年,在历经岁月洗礼后,曾一度破旧不堪,如今,得益于厦门市对古建筑文化遗产的重视和保护,修旧如旧整洁如初的卢厝,呈现出原本该有的样貌和气象。作为此次市人大代表视察我市古厝古建筑文化遗产保护的首站,这个典型的“三间两落大厝双边护”的闽南红砖建筑重获新生,受到代表们的一致称赞。

  古厝古建筑文化遗产保护一直都是市人大常委会关注的热点议题。在视察的前一天,市人大常委会还组织代表及相关部门对这个议题进行了座谈。在昨日的视察中,代表们详细听取工作人员介绍古厝保护情况,了解古厝的历史文化价值。

  同样得到代表们肯定的,还有通过社会资本介入得到有效保护利用的兰琴古厝,以及通过活化利用传播良好家规家训的江夏堂。大家一致认为,我市古厝古建筑文物保护卓有成效。据介绍,兰琴古厝在2013年被现屋主购买,在中华街道的指导下,秉承“修旧如旧”理念,投入700万元,对建筑进行抢救式修复和保护性开发,是厦门市政府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历史建筑保护和开发的成功案例之一。而江夏堂作为台湾及东南亚黄氏宗亲寻根访祖的重要场所,也得到良好保护。同时,为了活化利用江夏堂的文化资源,在不影响建筑原貌的基础上,还建了厦门江夏堂家规家训馆,用以传承黄氏良好的家风家教。

  事实上,上述三处古厝只是我市开展古建筑文化遗产保护成效显现的生动缩影。近年来,我市不断扩展文化遗产保护的深度和广度,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夯实保障基础;摸清保护现状,推动文物修缮;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数字科技赋能,筑牢文保底线使一大批古厝古建筑得到有效保护,传承了历史文脉,取得了显著效果。

  尽管保护工作成效显著,邱明发代表认为,古厝古建筑文物具有很强的特殊性,他建议要把保护的成功经验做总结提炼,制定一些可复制可参照的典型案例,为今后的保护开发利用提供参照。“每一栋建筑都承载着沉甸甸的历史,我们还要对建筑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进行挖掘。”邱明发认为这将对建筑进一步的活化利用打下良好的基础。(记者 邬秀君 摄影 肖攀)

版权所有:厦门市人大常委会  闽ICP备11010411号

技术支持:厦门日报·新媒体/厦门网  地址:中国-厦门 邮编:361000

电话:0592-2891222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3169号

手机网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机构设置 人大公报 人大概况 各区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