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新时代基层人大精彩“答卷”——2024年厦门市各区人大工作亮点
一年来,厦门各区人大常委会围绕中心依法履职,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
履职为民,踔厉奋发。2024年,厦门市各区人大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全市中心工作和发展大局,紧紧围绕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守正创新、依法履职、联动发力,创造性地做好人大工作,为厦门努力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基层人大的智慧和力量。
●思明区人大常委会
政府部门工作评议见行见效
2024年,思明区人大常委会探索完善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任后监督的新举措,对政府部门进行评议,听取专项工作报告,推动政府部门更好依法行政。制定《关于对区政府部门开展工作评议的实施方案》,成立3个工作评议组,每年选取若干政府部门开展工作评议。现场看、当面问、集中议,区人大常委会会议上,常委会组成人员和部分人大代表对被评议部门进行公开测评。会后督促政府部门整改落实,提升评议质效。这三年,共选取9个部门开展评议,并着力实现届内全覆盖。
●湖里区人大常委会
代表“回家”听民声解民忧
2024年,湖里区人大常委会持续拓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单元,重点打造企服、文旅等特色行业站点,组织开展区人大代表“‘回家’听民声解民忧”活动,179名区人大代表“回家”履职,累计收集意见建议164条。精准将群众反映普遍的问题列入监督议题,全年围绕教育、就业等民生事项开展监督9场(次)。对重点建议办理情况开展满意度测评,2024年督促办结代表议案建议114件,辖区道路通行、闲置地块利用、电动车充电等540个群众关切问题得以妥善解决。
●集美区人大常委会
“量体裁衣”为代表履职搭平台
2024年,集美区人大常委会创新设立“代表+高校”“代表+乡村振兴”等代表联系群众活动站,为代表“量体裁衣”打造履职阵地。比如杏滨街道“代表+商会”活动站,为辖区企业解决员工子女入学等问题,助力营商环境优化。全区81个代表联系群众活动室(站)全年收集建议677件,推动解决565件,切实传递民主温度。废弃多年的海蛎加工厂空地,在集美人大的积极推动下,改造成嘉庚公园公交场站,开通公交线路,方便居民和游客的出行。
●海沧区人大常委会
设立知识产权保护检察联系点
2024年,海沧区人大常委会以知识产权保护为抓手,将人大监督与检察监督相结合,深入企业、园区调研100余场次,与区检察院合力设立一批知识产权保护检察联系点。推动企业“进不了窗口”事项综合服务中心生物医药产业分中心落地,发挥海沧作为全国首批商业秘密保护创新试点的优势,开展“代表活动站+”主题活动,营造有利于创新的法治环境。连续七年围绕交通问题开展监督,促成工业区增设2条地铁接驳高峰专线,新建停车场16处、新增停车泊位近2000个。
●同安区人大常委会
党内监督与人大监督贯通协作
2024年,同安区人大常委会持续深化党内监督与人大监督贯通协作机制,形成全方位监督合力,推动提升监督工作质效。丰富督办形式,会同区纪委监委、区委组织部等单位,采取现场察看、走访调研等方式,召开代表“半月谈”问政交流会、重点建议“面对面”督办测评会等,多措并举进行督办,并加大整改落实情况监督力度,形成常态化跟踪督办机制。持续强化成果转化运用,及时将监督成果作为通报表扬、干部培养等重要依据,促进成果共享共用。
●翔安区人大常委会
“三五”监督机制助营商环境优化
2024年,翔安区人大常委会创新“领衔代表 + 承办单位 + 区镇(街)人大”三方会商制度,运用“三五”监督机制(“五种”监督方式、“五式”工作方法、“五实”工作举措),助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家访式”上门走访,问需于企、问计于企;“紧盯式”跟踪监督议案办理全过程,推动议案办理取得实效;“体检式”查找困扰经营主体、制约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征求意见建议45条;“清单式”细化整改任务,强化跟踪督促,推动专题询问后整改工作取得实效。
(记者 詹文 通讯员 黄晨颖 庄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