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是现代化的重要载体。昨日市两会现场,代表委员纷纷围绕“建设什么样的城市、怎样建设城市”建言献策,建议厦门在提高规划、建设、治理水平等方面持续发力,发挥城市建设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民生改善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智慧化 智能化
“港口是厦门的立市之基,是城市竞争力的底层优势。”今年,市人大代表李金景继续为港口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他认为,应主动对标世界一流港口,加快推进智慧港口建设,进一步扩大厦门港辐射力,吸引更多货物在厦门港集散,巩固厦门港集装箱年吞吐量位居全球前列的国际集装箱枢纽港地位。
李金景建议,加快推动港口、自贸委、海关、海事、铁路等部门的物流数据汇集共享,打造多式联运统一门户,提供“一键订舱、一码约箱、一单报关、一站联运、一路可视”数据服务,向市场提供“全流程、端到端”的一站式国际物流解决方案,实现车流、货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生产要素的平台交易,以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全面提升港区综合运营效率。
关键词
科学化 融合化
随着城市发展进入成熟稳定期,国土空间开发已进入以存量空间利用为主导的新阶段。多年来厦门持续探索存量用地盘活改造工作,过去的一年更是特区城市更新从增量发展到存量优化转型的关键年。
“去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厦门考察时指出,要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上闯出新路。眼下,厦门科学城正全速推进建设招商,成为厦门市集聚科技创新资源、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引育新型研发机构的强有力抓手。”市人大代表林德洵说道。
“只有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才能真正匹配眼下社会或产业的发展需求。”林德洵建议,完善创新扶持和激励机制,加大对新型研发机构、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企业孵化器的支持力度,对科技成果进行市场化的专业评估定价,引导研发创业团队合理分配成果激励,进一步优化创新创业生态;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以市场为导向,优化资源配置,促进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紧密合作,如联合申请研发项目,精密仪器检测市场化合作等;加强科技成果信息的分类挖掘,围绕厦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和高校科技创新优势,形成重大科技成果储备库;构建高效的成果转化机制,加强应用场景供给,建立健全全链条产业育成服务体,推动本土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科技成果转化合作,搭建关键产业平台促进本土产业成果全球化接轨和可持续创新发展。
关键词
精细化 人性化
城市建设是改善民生的重要切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城市建设必须把让人民宜居安居放在首位,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
市人大代表林秋红表示,依托优质的海沧港区,海沧“产业立区”的底气十足,并在厦门建设高质量发展引领示范区过程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港区道路交通规划和管理等方面亟待进一步精细化和人性化。
她建议,要在统筹谋划上下功夫,在补短板、强弱项上持续用力。比如,对海沧港区周边道路(如角嵩路)交会口、村庄出入口等节点重新规划设计,推动慢行系统建设,在改善居民出行的同时,进一步改善道路交通环境;在海沧港区增设临时集卡停车场,缓解港区大货车停车压力,并建设集大货车司机用餐休息、车辆维修加油等为一体的多功能集卡服务区,完善配套设施,提升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