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增中小学幼儿园学位4.6万个,实现每个镇街至少1处照料中心、每个村居至少1个居家养老服务站;建成保障性住房1.1万套,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1.3万套(间)……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透露的多个民生指标,共同组成了市民实实在在的幸福感。
民生保障历来都是两会的重要议题之一。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呼、我有所为,如何把一件件实事办实、好事办好、难事办妥?今年市两会现场,代表委员们纷纷围绕政府工作报告里列出的“民生清单”,为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言献策。
关键词
大数据养老
医疗、康复、养老领域的高质量发展不仅关乎广大老年人的福祉,也是我国积极应对老龄化挑战、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着力点。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进数字厦门建设,在医疗方面进一步提升智慧健康服务水平,优化提升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在更大范围推动诊疗信息互通共享,推广先诊疗、后付费“信用就医”模式等举措,然而在健康医疗养老大数据的增值开发利用上,仍然有一些不足。市人大代表、厦门市思明区莲前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治医师陈佳成建议,一方面用好厦门经济特区立法权,以法规、条例的形式通过立法保障健康医疗养老大数据系统建设,构建坚实的制度基础,明确数据使用、保护与共享的界限,为数据治理提供法律依据,保障数据安全与个人隐私权。
另一方面,科学且完善的健康医疗养老大数据系统,必定要求涉及卫生健康、养老领域的多部门之间加强协同和合作。陈佳成建议,我市可构建数据共享平台,允许经过认证的各级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养老机构等共同参与医康养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开展数据共享样板建设;还要通过引入先进的数据采集工具、提高数据录入的准确性,同时定期进行数据清洗和更新等方式,提升数据质量,确保收集的数据准确、完整和及时,并将优秀经验和成果进行推广。目前,我市正创新性地为65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体检增加体适能检测,可以此为切入点,逐步完善健康医疗养老大数据平台。
关键词
全民健身
2025年厦门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全市新建近邻运动场超4万平方米。近年来,我市因地制宜推动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全方位、多维度扩大健身场地和健身服务的有效供给,满足群众出门就能健身的需求,拓展全民健身的“幸福半径”。如何在此基础上推动全民健身热潮进一步升温?大家就此展开热议。
“健身场地的增多能增加全民健身的热情,激发城市的活力。”对此,市人大代表、厦门市鹭江公证处公证员、市人大监察司法委副主任委员苏国强建议,对中小学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管理进行立法,合理配置学校责任,平衡校园正常秩序保障与运动场所向社会开放安全管理的关系,让学校运动场所“应开尽开”,让市民选择更多样。
苏国强说,赛事活动是全民健身的重要抓手和支撑,可将“鹭江横渡”活动打造成如厦马一样的赛事品牌,包括建立健全完善的赛事体系、合理的参赛评估体系,“如参赛条件设置上,年龄并不是能否完成横渡的唯一标准,良好的身体素质才是;还要有坚实的机制保障,确保赛事的规范性、安全性以及吸引力,以此不断拓展全民健身活动的覆盖面”。
(记者 何无痕 陈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