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搭建与人民群众的连心桥 > 焦点新闻 > 正文

新阳街道企业园区人大代表联系群众活动站:代表联系群众24小时“不打烊”

 
来源:厦门日报
      
2020-06-24 09:19:00
      
字体大小:[大][中][小]
5374937

  海沧区新阳街道,有两个企业园区人大代表联系群众活动站。活跃在这里的驻站人大代表,有的来自企业,有的来自法律行业,他们发挥专业特长和优势,化解了200多起企业之间、企业与员工之间、居民之间的纠纷,在民间搭建起一座“连心桥”。这两个活动站是市人大常委会创新形式,点面结合、发挥专业优势推动人大代表联系群众活动平台建设的一个缩影。

  人大代表联系群众活动平台的建设是市人大常委会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重要思想的具体实践,让我市在“让代表离群众近点、再近一点”的探索中,走出了自己的创新之路。

  文/本报记者 詹 文 图/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提供

  3个月调解一起上亿元纠纷案

  海沧新阳街道有个企业园区东片人大代表联系群众活动站,刚设立不久,驻站的海沧区人大代表吴文飚就接到一个电话,对方很着急:“竟然有人抢公章,还打架,这可怎么办?”

  打来电话的是新阳街道企业园区一家企业的负责人林先生,吴文飚立刻邀请对方到活动站里当面沟通。这是一起企业内部纠纷,当事人已争执好几个月,每次都谈崩,始终无法调解。最后大家也都不想谈了,情绪一上来便抢夺起公章,打起架来,企业运营几乎停滞。

  吴文飚仔细了解来龙去脉,原来这是企业内部因经营权纠纷产生的股权纠纷。

  吴文飚发现,这起股权纠纷不仅涉及金额巨大,牵涉的当事人也比较多。他邀请企业园区相关调解员加入调解,同时发挥他常年扎根企业、精通法律、擅长调解的优势,将人大代表联系群众活动站作为当事双方磋商的平台,协助当事人厘清法律关系和主要问题,结合双方实际需求提出调解方案。

  吴文飚从专业角度剖析了这起案件的5层法律关系:两个股权纠纷,一个经营权纠纷,一个物业房产纠纷,还有个打架纠纷。他发现,只要解决了物业房产纠纷,后续的问题都比较好解决。

  三个月里,吴文飚组织双方密集调解了几十次,最终,当事人达成和解,这起标的1.38亿元的企业纠纷案得到圆满解决,一度刷新了厦门市人民调解案件标的额的最高纪录。林先生告诉记者,“很意外,本来做好了‘长期抗战’的准备,没想到短短3个月就解决了。”

  化解200多起纠纷和维权问题

  辖区内企业很多,为了更好地服务企业和周边居民,在原有街道人大代表联系群众活动室的基础上,新阳街道又增设了企业园区东片和西片两个人大代表联系群众活动站。其中,东片的活动站有驻站代表5名,服务园区企业近200家。

  “无论是企业和员工之间的纠纷,还是企业之间的纠纷,大家碰到矛盾都愿意来找我们。”吴文飚坦言,因为人大代表活动站里集合了一帮律师、企业代表,他们有丰富的法律实务和企业实务经验。双重身份让他们能更多地听到群众呼声,更快地发现群众困难,更好地发挥自身专业特长,快速有效地化解矛盾。

  每年,驻站的人大代表都会向人大提交5-10个建议,推动解决园区问题,助力园区发展。园区企业员工一度面临出行难题,在人大代表推动下,有关部门在园区内设立了区间线路和区间站点,方便了员工的上下班出行。有的员工权益受侵犯陷入维权难的境地,在人大代表的介入调解下,员工权益得到保障。

  活动站成立以来,人大代表们共调解200多起纠纷,既为政府、企业、居民排忧解难,也在民间搭建起一座“连心桥”,促进企业与企业、企业与员工、居民与居民之间的和谐。

  推动建立24小时义务巡逻队

  企业园区里,流动人口占比高,治安问题较为突出,夜班员工上下班的安全问题成为企业园区工会主席陈琼娥最烦心的事。一次偶然机会,陈琼娥得知企业园区里成立了人大代表联系群众活动站。她立刻找到活动站,向驻站人大代表反映企业园区内的治安问题。

  驻站人大代表立即行动,走访片区企业,广泛收集企业员工意见,与街道、派出所等单位沟通探讨,发动园区企业搭建起“平安企业联盟”。广泛吸纳企业员工、群众志愿者共同参与群防群治,在园区里建立起一支24小时义务巡逻队。

  有的人大代表所在企业还捐献出巡逻车,每天晚上7点到10点,巡逻队都安排专人值班,民警、协警、党员、志愿者一起上路巡逻。在巡逻中,他们发现偷井盖的,及时阻止;发现员工不慎摔倒,迅速上前协助送医。

  新阳街道人大工委主任黄志强说:“义务巡逻队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整个辖区治安状况得到改善,治安案件下降了一半多,治安满意率提升到97%,许多企业员工和周边居民都说‘更有安全感了’。”

  在新阳街道企业园区东片人大代表联系群众活动站的推动下,园区里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平安企业联盟”,大家合力搭建起平安联防圈,有效解决了园区的治安问题,打造出群防群治的“新阳模式”,创新了基层社会治理方式。

  链接

  点面结合创新形式 推动解决群众身边事

  在建设人大代表联系群众活动平台的过程中,市人大常委会推出点面结合的创新形式。面上,全市6个区38个镇(街)均建立人大代表联系群众活动室,设立活动站465个,其中各村(居)457个,率先在福建省实现全市镇(街)、村(居)平台建设全覆盖。点上,市人大常委会积极发挥各领域人大代表的专业优势,在企业、学校、医院等设立了8个行业联系点,为群众开展特色服务。

  市人大常委会人事代表工作室副主任孙桂艳告诉记者,我市不少人大代表联系群众活动站在建立之初,便很有针对性地选择地点,比如建在企业集中的园区,建在医院内,建在学校里,很多人大代表本身就是律师、医生、老师、心理咨询师等,他们可以更好地发挥行业特点和自身优势,更好地贴近群众、服务群众。

  这一点面结合的创新模式,有力推动了我市人大代表联系群众活动平台的建设。从关注群众的出行到维护社区治安,从化解各类纠纷到促进环境整治提升,我市一个个基层人大代表联系群众活动室(站)已成为推动解决人民群众热点、难点问题的重要平台。

  在“群众的连心桥”科学有序发展的背后,是完善的制度保障。一直以来,市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人大代表工作,坚持就近就地、结构合理、规模适度的原则,将在厦的2000余名各级人大代表编入代表联系群众平台,形成相对固定的梯形联系网络,同时创新“线下+线上+掌上”的人大代表联系群众新途径,实现人大代表联系群众24小时“不打烊”。对于镇(街)、村(居)无法直接解决的问题,通过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人大代表、市人大代表联系区人大代表的“双联系”制度以及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的人大代表座谈会制度予以反馈,推动问题解决。

  截至今年4月,全市人大代表联系群众活动室(站)共接待群众11368人次,收集问题建议5751件,推动解决4510件,广受群众好评。人大代表通过工作平台,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势,推动人民群众反映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形成了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

版权所有:厦门市人大常委会  闽ICP备11010411号

技术支持:厦门日报·新媒体/厦门网  地址:中国-厦门 邮编:361000

电话:0592-2891222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3169号

手机网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机构设置 人大公报 人大概况 各区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