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其他专题 > 闽南文化保护 > 正文

整合资源让闽南文化“活”起来

市人大代表视察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情况

 
来源:厦门日报
      
2020-04-10 09:04:00
      
字体大小:[大][中][小]
5359346

  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是我国首个以保护文化生态为目的划定的区域。4月9日,市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市人大代表赴同安区视察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情况。代表们指出,让闽南文化保护“活”起来,才是推动其“活下去”的最好办法。

  位于同安溪声村的坑仔口制陶窑址,始建于清代嘉庆二十五年(1817年),出产的陶缸、花盆等产品曾在近代远销美国、日本等国,如今却人迹罕至、杂草丛生。在同安传统锡雕技艺传习中心,猛虎、孔雀等锡雕工艺品美轮美奂,引人赞叹,可创作者、非遗传承人郑天泗却忧心忡忡。目前,郑天泗夫妻俩的锡雕团队共有9人,年纪都比较大,他们多次尝试招新人,可要么招不到,要么刚来没几天就走了。“等到我们做不动的那天,不知道还能不能找到接班人。”郑天泗无奈地摇摇头。

  从有形的文物遗产到无形的文化理念,许多闽南文化瑰宝濒临消失、失传。多年来,厦门付出了诸多努力去保护、拯救闽南文化,先后出台闽南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建设规划、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办法,市人大常委会也正在制定地方性法规——闽南文化保护发展办法,加强政策法规保障,健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加强重点区域与保护利用设施建设等。2019年,我市被列入国家级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名单。

  让人欣慰的是,这些努力带来的成效正在显现。代表们来到同安溪声村的仙宫龙窑文创园,了解到此处已有20多家文创工作室。在年轻人的手中,陶艺可以是传统的杯、碗等器具,也可以做成各种形状的创意模型,闽南文化与现代思维结合,有了不一样的发展。今年,同安区还将加快孔庙展陈、芦山堂展陈建设,筹建珠光青瓷展览馆等。

  “同安有非常多的闽南文化资源,但现在缺乏整合。如果能整合好,将会形成一个健康的保护态势。”代表视察组建议,如果能将坑仔口制陶窑址、珠光青瓷展览馆、文创基地等资源整合利用,结合乡村文化产业振兴,可以积极推动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市人大代表林少杰指出:“最好的保护是合理利用,我们可以用文旅融合的方式来增强闽南文化的活力,也可以考虑在保留核心的基础上,以现代的、创新的技艺和思维去提升传统工艺,求新求变,形成可持续的保护机制。”还有代表提出,要坚持保护为先,传承为要,让文物“活”起来,在闽南文化的推广普及、交流传播、文化体验、传承人培养上下更多功夫,实现活态传承。(记者 卫琳)

版权所有:厦门市人大常委会  闽ICP备11010411号

技术支持:厦门日报·新媒体/厦门网  地址:中国-厦门 邮编:361000

电话:0592-2891222  邮箱:xmrd@xmrd.gov.cn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3169号

手机网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机构设置 人大公报 人大概况 各区人大 站内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