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人大履职 > 理论研究 > 正文

厦门市休闲农业发展问题研究

 
来源:厦门人大
      
2018-10-17 15:30:00
      
字体大小:[大][中][小]
5225160

  厦门市休闲农业发展问题研究

  厦门市人大财经委课题调研组

  休闲农业是利用农业景观资源和农业生产条件,发展观光、休闲、旅游的一种新型农业发展模式。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是实施五大发展理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抓手,是扩大内需、发展乡村经济的重要平台之一。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以及市委提出的建设“五大发展”示范市的要求,从年初开始,市人大财经委课题组先后深入到市农业局、旅发委、土地房产局等部门和同安区休闲农业示范点,围绕我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现状、政策措施、遇到的矛盾问题及未来发展的对策思路等,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同时,在常委会领导带领下,课题组赴台湾、浙江等地考察,对标先进,学习经验,寻找差距,研究对策。在全面分析调研素材、学习借鉴外地经验做法的基础上,结合我市实际,经过多次研究论证,形成本课题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农业在我市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年下降,空间布局受到压缩,2016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3.7亿元,增加值23.45亿元,占GDP的比重不到1%,传统、单一的种养殖生产模式难以为继,农业供给侧改革迫在眉睫。近年来,厦门发挥区位、资本、科技优势,主动转型,发展现代都市农业,特别是在实施“美丽厦门”规划建设中,以实现“百姓富、生态美”为目标,推进休闲农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

  1、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资源丰富,产业发展初具特色。厦门全域作为闽南生态文化保护区,具有雄厚的山、水、林、田、湖、厝等休闲农业发展基础:厦门海洋岸线总长约234千米,有9个主要海水浴场、2个海洋珍稀物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还有众多的适合旅游开发的无居民海岛;全市森林面积65949公顷,4个国有林场,林地主要分布在北部山区,境内有9条山溪性河流和众多的湖泊、水库和湿地;闽南侨乡民俗文化浓郁,人文景观和历史遗迹遍布,全市共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64个,各类文物2136处,古建筑1081处;地处闽南“金三角”核心地带,是对台交流合作的“桥头堡”,拥有四通八达的海、陆、空交通网络,区位优势明显。此外,厦门四季气候宜人,终年山林滴翠,繁花争艳,亚热带风光旖旎,山色水景迤逦多姿。这些旅游元素叠加本市及周边庞大的消费人群,为城郊农业转型、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提供了优越条件。

  依托丰富的资源,我市目前初步形成了三条“农家乐”产业带:海岸沿线体验改造渔船、码头集装箱等特色建筑,以观海、品尝海鲜为主;中部地区以农事体验的农家乐为主;北部山区以看山和摄影为主。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全市135家休闲农业点共接待消费者470万人次,总收入5.35亿元,其中销售各类农副产品3.5亿元。安排本地农民就业超过4600人,仅此一项农民年增收达5060余万元,人均年收入达到11000元。

  2、政府大力推动,积极争创国家、省级示范点。市政府在2015年就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休闲农业发展的意见》,明确具体政策和措施,并落实到各责任单位。今年2月,我市印发了《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实施意见》,提出要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利用“旅游+”“生态+”等模式,打造各类主体乡村旅游目的地和精品线路,发展富有乡村特色的民宿和养生养老基地。今年初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上,代表提出的议案中有5件是围绕乡村旅游、生态农业等休闲农业范畴,阐述现状,分析问题,并从发展规划、政策扶持、运行机制、特色创新等方面提出了多项切合实际的建议。3月份市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经过审议,将这5件议案合并为“关于推动我市休闲农业发展的议案”,列入常委会议程,交市政府办理。目前议案主、协办单位正在按照市人大常委会的审议意见,认真做好议案办理工作。

  在工作推进过程中,我市十分重视打造示范项目,鼓励各镇、村和经营主体申报国家、省级示范点。截至目前,集美仙灵旗休闲农庄等6家单位获“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称号,同安区军营村、顶村村、郭山村被评为“中国最美休闲乡村”,海沧区洪塘村作为我省唯一入选的村庄,被评为“中国十大最美乡村”。此外,妙高山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等9家单位获“全省休闲农业示范点”称号,同安区莲花镇、汀溪镇获“全省休闲农业示范镇”称号。另有海沧区青礁村、翔安区金柄村作为农业部推介的2017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已公示结束,等待授牌。

  3、推动市属国企发挥先行、引领作用。国有企业拥有资金、人才、经营管理、市场推广等多方面的优势。2017年初,市政府引导市属国有企业投建休闲农业示范项目,策划推动大型休闲农业项目共7个,其中同安2个、翔安2个、集美3个,目前已开工4个。特房集团投建的翔安大帽山休闲农业文创旅游度假区项目,拟推出相关民俗文创用品以及佛教文化,将茶园种植,禅茶采摘、制作等工艺体验融入项目中;建发旅游集团有限公司投建的同安莲花乡野温泉小镇项目,依托莲花镇后埔村温泉资源,设计建设集文化度假、生态旅游、运动休闲、养老养生为一体的农村休闲旅游度假产品;集美城发公司投建的百果园项目,规划建设以休闲农业为基础,具有农业科普、科研文创、农业体验多项功能的复合式瓜果园区;联发地产集团公司投建的前格村休闲农业项目,拟建设集禅意茶园、诗意果园、生态菜园、山野酒店为一体的乡村旅游项目。

  4、加强宣传,大力推介休闲农业项目。市、区政府每年都安排一定数量的资金用于休闲农业项目宣介推广。2016年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节假日前分别以踏青、采摘为主题在厦门日报、厦门晚报及其官方微信宣传推介休闲农业精品路线共5次,重点对国家级、省级和市级休闲农业示范点进行广泛推介,进一步提升我市休闲农业项目知名度,提供市民休闲出游参考,为休闲农业点带来客源。召开全市休闲农业发展现场推进会,重点推广集美宝生园、同安顶村民宿等典型经验,示范带动行业发展。各休闲农业企业也十分重视利用新闻媒体发布广告,或通过优惠促销、开展乡村文体活动等方式,加强推销,取得了一定效果。

     二、存在的问题

  1、对发展休闲农业重要性的认识还有待提高。由于休闲农业点多面广,且一般位置偏远,管理手续繁琐,所以少数部门思想认识不够超前,重视度不够,政策措施不到位,部门间各自为政,普遍存在办证难和无证经营的现象,许多项目尚未取得合法身份。据市家庭旅馆业协会的不完全统计,全市现有民宿经营户1650家,拥有客房24800间,证照齐全的约为230多家,占比约14.3%。而对标休闲农业发达的浙江湖州市,各部门面对新难点新问题,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建立了由公安、消防、市场监管、环保、卫计、旅游等多部门协同的“联审联批”机制,一张表上盖5个部门的章,有效破解农家乐规范办证难题,农家乐“五证齐全”项目达86.45%

  2、项目缺乏规划,产品层次较低。由于缺乏休闲农业专业人才,现有项目普遍规划水平不高,资本、技术含量低,产品层次低。一些投资资本利用与村集体合作租赁的山地无序开发,缺乏总体规划,各休闲农业景点之间各自为战,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协调。项目规模小而零散,难以串点成线、连线成面,群体优势发挥不出来。产业链条短,一二三产融合不够紧密。早期的项目基本是清一色建几间小木屋,种些水果蔬菜,经营的项目绝大部分都是农家餐饮、果蔬采摘、垂钓、观光,深度休闲少、文化特色少、教育功能少、精品项目少,特色不够鲜明,同质化严重,与台湾休闲农业突出特色经营差距较大,不利于吸引不同消费群体、差异化持续经营发展。

  3、要素制约突出。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制约严重,农用地上临时建筑审批问题导致土地使用手续难以办理,影响卫生、消防、环保等其他相关手续的办理,项目手续不齐全又影响融资和申请财政资金扶持,导致资金投入不足。另外,开发、经营管理与服务人才都严重缺乏,在人才培训和引导高素质专业人才进入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领域没有取得突破。交通、环卫、饮水、电力、通讯等配套基础设施尚不足以满足休闲旅游需求,影响产业发展。如进出金光湖景区唯一公路在途经蔗内村和内田村这两个路段路面宽幅不足5米,个别路段坡陡弯急,无法满足旅游大巴车交汇。

  4、经济效益不明显。由于产品层次低,其所带来的附加值普遍较低,经济带动作用不明显,农民增收致富效果一般。比如厦门乡村旅游开发较早、成效良好的同安区汀溪镇顶村村,依靠发展农家乐、销售传统农特产品“茭白”,2016年村集体收入86万元,经营民宿每户年收入10-15万元,而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的鲁家村,通过将整个乡村发展为田园综合体,村集体资产已达近1亿元,家家经营农家乐的长兴县顾渚村,户均收益达到29万元。

  2016年,厦门旅游业增加值占全市GDP11%,但乡村旅游人数和收入仅占全市旅游的7.33%0.56%,与湖州市的44.36%11.6%差距巨大。2016年厦门乡村旅游单位的床位出租率仅达30.5%,过夜旅客平均停留天数为1.25天。乡村旅游的拓展空间依然很大。

     三、几点建议

  1、高度重视,更新观念。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是厦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方向,是厦门城郊农业发展模式的重点选项。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紧紧围绕市场需求变化,以增加农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给为主要目标,以提高农业供给质量为主攻方向,优化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促进农业农村发展向追求绿色生态可持续、更加注重满足质的需求转变。认真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必须全面结合厦门实际情况,走出具有厦门特色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之路。其主要任务,一是保障“菜篮子”供应,二是推动绿色生态发展,三是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当前“菜篮子”供应总量有余,辅之以全国大市场、大流通的支持,结构还能满足需求。但绿色生态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的任务仍很艰巨,农业产业发展方向、农民全面小康的路径问题依然没有很好解决,城乡二元结构依然存在。因此,要认真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的讲话精神,把实现全面小康的关键点、薄弱点放在农村,找准农业产业发展方向,千方百计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

  推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这一新兴业态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既需要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更需要政府的主导作用。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一定要站在厦门建设“五大发展”示范市的高度,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把推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作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现代农业的战略方向,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主要领导亲自抓。要坚持规划引领,把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提出明确的发展目标、责任要求。要根据土地总体利用规划,结合村庄布局和建设规划、产业发展规划,聘请专业团队,进行高起点规划。大胆策划大项目,使之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并做好项目储备。要借鉴湖州经验,树立大旅游的观念,敢于大手笔、办大项目,据了解湖州有投资50亿以上的旅游大项目11个,其中包括投资200亿以上的“龙之梦”项目。同时,要引导农民更新发展理念,转变生产方式,积极投身于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扩大农民就业途径。

  2、创新机制,解决问题。针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政府部门要从扶持发展的站位出发,统一思想,形成合力,坚持规范与发展并重,不光要提出问题,更要想办法解决问题。要通过创新工作机制,努力营造良好的政策和发展环境,打造厦门样板,赢得上级部门支持,为全省提供经验。一是土地政策,可研究借鉴湖州市“八大供地模式”,即:点状供地、坡地村镇、设施用地、产业融地、平台用地、盘活存量、合股用地、流转用地,特别是适合厦门特点的“点状供地”模式,保障土地供应;二是证照办理,弘扬厦门原创“多规合一”、“一照一码”改革精神,引入湖州市“联审联批”工作机制,推动土地、工商、卫生、消防、环保等部门破解办证难题,特别是消防许可,应充分考虑民宿特点,宽严适度,赋予项目合法身份;三是资金支持,要加大财政扶持力度,每年从旅游专项资金中划拨一定比例用于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加强银企对接工作,积极协调金融机构,帮助休闲农业项目获得金融支持;四是基础设施配套,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做好农村道路设施、停车场、污水和垃圾处置、网络等配套设施建设,特别是湖州市德清县“一把扫帚扫到底”(县级环卫部门包干了从县城到乡镇再到村庄的道路卫生)的做法,值得我们学习;五是经营团队培养,要落实人才引进政策,重点吸纳和培养善经营、懂管理、有技能、会营销的新型实用人才,组织经营业主和服务人员专题培训,提升服务理念和水平;六是营销宣传,要利用各类媒介和大型展会,由近及远,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推介。七是民间组织建设,可学习台湾农会模式,推动成立休闲农业协会,其职能包括:宣传国家有关行业标准、参与相关星级、等级的评定,规范会员业务;对有关行业进行跟踪研究,提出行业发展建议,反映会员单位的要求;开展同业互助,进行投资咨询、产业辅导、技术推广、产品指导等,配合政府部门推动休闲农业健康发展。

     3、因地制宜,打造特色。创新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实施全域旅游发展战略,以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助推全域旅游构建,以全域旅游带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休闲农业企业要注重与专业旅游公司合作,实现效益最大化,共享发展成果,政府和行业协会做好牵线搭桥工作。目前由国企投建休闲农业项目的发展模式对产业规模化起到极大的引领带动作用,符合厦门实际,应不断加以完善,吸引周边农民利用房屋、土地、特色农作物等参股国企项目,发展民宿和特色农产品经营,扩大农民就业途径,增加农民收入。

  创新和特色是休闲农业发展的唯一出路。在台湾,无论是早期的台一生态农场、高山的清境农场、深山的薰衣草森林,还是规模较大的兆丰农场、规模较小的纸箱王创意园,都有着强烈的区别于其他农场的特色。各区要契合自身特点,把区位优势、人文优势、生态优势、农业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注重差异竞争、个性发展,防止同质化建设和无序竞争,打造独有的休闲农业发展模式。立足厦门各区域实际情况,可供选择的五种发展模式见下表:

  厦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可选择模式一览表

  发展模式

  主题内容

  区域分布

  基础条件

  “渔家乐”休闲游模式

  欣赏海岛风光,品味特色海鲜,逛台湾小商品市场,游泳、捕鱼、赶海,住渔家体验渔家风情

  沿翔安区小嶝、大嶝、欧厝、澳头、刘五店、琼头到同安丙洲、后田、集美后垵一线以及思明曾厝垵等

  大小各种渔民海鲜美食店,国家级休闲农业示范点“小嶝渔村”,闽南红砖古厝等

  田园农旅

  小镇模式

  依托现有特色农业产业及美丽田园风光,打造集亲子拓展、科普教育、农事体验、产品销售、城市菜地为一体的小型田园综合体

  岛外四个区

  “丽田园”、“宝生园”等较为成熟的国家级休闲农业示范点;胡萝卜、紫长茄、火龙果、百香果等品质、产量突出的特色农产品,即“一村一品”;百利种苗、鑫美园等现代育苗种植基地;竹坝东南亚风情园等

  闽南乡村

  文化游模式

  以新农村建设为载体,借助“美丽休闲乡村”创建活动,依托闽南古厝宅院建筑、闽南特色民俗文化,开发乡村旅游资源

  翔安区马塘村、莲塘村、吕塘村、大宅村等,同安区郭山村、莲花村、前格村、顶村村及海沧区院前社、洪塘村,集美区双岭、田头等相关村

  我市现有国家级美丽休闲乡村5个,省级最美休闲乡村3个;拥有莲塘宋江阵、新圩拍胸舞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康养度假

  模式

  利用自然优美的乡野风景,及温泉、森林等自然资源,结合周边田园景观和民俗文化,发掘中高端市场,兴建休闲、娱乐设施,为游客提供康养度假目的地

  翔安大帽山、香山,同安后埔、汀溪温泉集中区,海沧日月谷等

  我市海沧区、同安区拥有两个较为成熟的温泉带,其中有已建成的海沧日月谷温泉度假区,同安盛之乡温泉度假酒店,翠丰温泉酒店等。建发旅游集团拟投建的同安莲花温泉小镇项目,特房集团投建的翔安大帽山项目,象屿集团投建的香山乡苑项目等休闲农业示范项目

  生态运动

  观光模式

  结合我市优质林地资源,及农村交通建设,打造适合山地自行车、越野、攀岩、徒步等各类山

  地户外运动项目场地

  同安汀溪、莲花、新民、五显等,翔安香山、锄山等,海沧天竺山、蔡尖尾山等,集美后溪白虎岩、灌口等

  同安顶上人家户外露营地、金光湖森林公园、莲花山、厦门大云房车营地、集美越野基地等

  4、保护生态,推动可持续发展。认真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把保护生态环境放在首要位置。一要根据厦门市生态控制线的要求,把休闲农业项目建设与美丽乡村、流域整治、生态建设、农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有效保护、合理利用生态资源,做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二要适度控制项目建设规模,防止遍地开花和借机圈占土地,秉持生态红线意识,项目建设要强化对原生环境的保护,重视乡村生态环境和闽南古厝的保护,防止对生态环境和景观的破坏性开发,“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保证经济、社会、生态和谐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杨帆)

版权所有:厦门市人大常委会  闽ICP备11010411号

技术支持:厦门日报·新媒体/厦门网  地址:中国-厦门 邮编:361000

电话:0592-2891222  邮箱:xmrd@xmrd.gov.cn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3169号

手机网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机构设置 人大公报 人大概况 各区人大 站内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