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人大履职 > 理论研究 > 正文

构建集美区富有成效可持续的生态安全水系的对策研究

 
来源:集美区人大常委会课题组
      
2019-10-31 10:24:00
      
字体大小:[大][中][小]
5328533

前言

  “金砖厦门会晤”期间,习近平主席在演讲中盛赞厦门是“高素质的创新创业之城和高颜值的生态花园之城”,不仅把厦门的“蓝天与绿树、生态与创新之城”再一次向世界推介,更是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赞誉,这是对厦门的鼓舞和鞭策!

  在欣喜之余,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厦门市海湾、溪流、湖水等水生态环境安全不容乐观。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都在致力于水生态的环境治理,以期尽快提升良好的生态安全水系,构建富有成效的可持续的青山绿水的生态环境!

  一、当前集美区生态水系的基本现状

  (一)全区水流域基本现状。

  集美区位于厦门岛西北面,共有3条小流域,流域面积为196.34平方公里,2座中型水库,4座小(Ⅰ)型水库,8座小(Ⅱ)型水库。

  1、后溪流域:发源于戴云山脉与博平山脉交界的老寮仓山西麓,由干流苎溪和支流许溪汇合而成,自西北向东南流经坂头、后溪,经后溪农场汇入杏林湾水库,经集美水闸注入厦门西海域,全长9.7公里,流域总面积163.6平方公里。后溪干流分别以坂头水库大坝和许溪汇口为界,划分为上、中、下三段。干流苎溪源于坂头林场,经石兜水库、坂头水库流经新村、前进村、第二农场、后溪村与许溪汇合后注入后溪。支流许溪河道长15公里,上游自李林村以上河道呈树状,在李林村上游由两条支流汇合而成,左支流为东李溪,右支流为田李溪。

  2、瑶山溪:发源于坑内前山,自西向东流经杜行、坑内、万宝山、黄庄等地,流出风景湖后转向东南,流经打铁行至前场转向南流,经瑶山村于西滨和深青溪一同汇入马銮湾,全长10.35公里,流域面积15.7平方公里。

  3、深青溪:发源于大尖山南麓,自西向东流经坑内水库(小一型)至坑内村转向东南,流经深青、陈井、浦边、潮瑶等地于西滨和瑶山溪一同汇入马銮湾,全长11.84km,流域面积17.04平方公里。

  4、中型水库:全区共2座。一是石兜水库,位于集美区后溪坂头林场,是厦门市目前库容最大的中型水库,也是城市生活和工业用水的主要水源之一,集雨面积59.3平方公里,总库容8060万立方米;二是杏林湾水库,位于集美、后溪、杏林、侨英四镇(街道)所环抱的杏林湾之中,东临集美街道,南靠集杏海堤,西接杏林街道,北攘后溪镇,是一座围海蓄淡、以提灌为主的中型水库,集雨面积209.3平方公里,总库容2670万立方米。

  5、小(Ⅰ)型水库:全区共有4座,分别为坂头水库,总库容为521万立方米;坑内水库,总库容为404万立方米;塔山边水库,总库容为120.8万立方米;岩内水库,总库容为120万立方米。

  6、小(Ⅱ)型水库:全区共有8座,分别为小龙潭水库,总库容为90.36万立方米;二龙潭水库,总库容为14.22万立方米;风景湖水库,总库容为75.7万立方米;大龙潭水库,总库容为81.9万立方米;三官塘水库,总库容为24.94万立方米;寨内水库,总库容为15.62万立方米;崎林水库,总库容为15.95万立方米;大枋内水库,总库容为56.42万立方米。

  (二)全区截污控源基本情况

  1、城市污水处理站建设运行情况。区建设局提供的数据显示,全区城市污水管网总长度221km,目前投入运行的有集美杏林2座大型污水厂(日处理量达15万吨,排放标准一级B),12座地埋式污水处理站(日处理量达12.41万吨,排放标准一级A),55座农村分散式小型处理站(日处理0.936万吨,排放标准41座一级A、14座一级B)。建成的污水处理厂(站)处理能力达28.346万吨/天。城市建成区的污水管网覆盖较为全面,但杏林、集美城区管网查明错接、偷漏接现象普遍。

  2、城乡结合部及乡村污水管网改造情况。建成区内的城中村及建成区外村庄2015年开始进行污水管网改造,目前改造情况是:有序开展222个农村污水收集及处理工作,根据村庄与周边市政道路的远近关系将农村污水治理分为两类:一类是集中纳管。对处在市政道路周边村庄采用截污纳管污水治理,即污水收集后进入污水处理厂(站)进行处理。集中纳管治理村庄已完成138个,总投资约6.95亿,管网总长约1045公里,已全面完工。另一类是分散治理。对偏远及无法截污纳管村庄采用分散式治理,即建设小型的地埋式污水处理站就近收集村庄污水,就近处理。分散式治理村庄共有70个,新建管网174公里,全区农村55个污水处理站已全部建成,累计完成投资约1.79亿元。55个污水处理站总设计日处理量9360吨,现在负荷约70%、约6500吨;目前第三方排查结果接入率灌口镇为89%,后溪镇为94%。138个纳管项目设计收集污水日5.56万吨,实际收集4.17万吨,收集率为 75%。还有14个村庄因涉及拆迁,不需对其村庄污水进行收集处理。

  3、控源治理情况。一是开展小作坊整治。2017年,集美环保局共立案查处企业违法行为390起,罚款1010.8万元,其中,未批先建186起,罚款222万元;设施未配套37起,罚款200.3万元;违法排放污水20起,罚款63.5万元。2018年上半年,加大查处力度,共查处涉工业废水违法企业16家、小作坊14家。累计出动580人次,行政处罚23件、查封扣押6件,处罚金额370万元,严厉打击了企业违法排污行为。二是严控生猪、家禽退养回潮。截止2017年底完成668场流域200米范围内和流域外规模化(50只以上)家禽清退工作,在全市率先完成生猪及家禽退养工作。三是解决河道“四乱”。就河道“乱种、乱堆(垃圾)、乱搭、乱建”等“四乱”问题开展专项治理。四是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制定农业面源污染防控专项行动方案、现代农业生态示范片实施方案,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应用、农作物无公害生产技术、绿色防控技术,加强蔬果农残抽检,举办关于农作物科学用药、用肥的技术培训班,控制小流域农业面源污染。五是控制鱼塘养殖洗池污染。针对冲洗鱼塘排污问题,出台鱼塘管理办法,采取收储、洗池报告补偿、处罚等办法,严控鱼塘洗池污染。六是开展黑臭水体治理。全区的公园黑臭水体陆续开展治理,初步取得成效,在日东湖水体生态修复治理取得成效基础上,又开始对敬贤公园的水体进行科学治理。目前2个受污染水体项目正在施工,有18个项目在办理前期工程手续。

  4、有关溪流水体水质监测数据情况:

  序号 流域  断面名称   考核目标  监测时间   pH  溶解氧 高锰酸盐指数 生化需氧量 氨氮 总磷

  1   后溪   许溪上庄鱼鳞闸  Ⅴ  2017-01-05   7.31  7.15  3.835  ---  1.26   0.684

  2   后溪   许溪上庄鱼鳞闸  Ⅴ  2017-03-07   7.8   6.52  5.64  6.6  2.68   0.436

  3   后溪   许溪上庄鱼鳞闸  Ⅴ  2017-05-09   7.11  5.81  2.71  3.6  3.06   0.451

  4   后溪   许溪上庄鱼鳞闸  Ⅴ  2017-07-03   7.17  6.91  4.56  4.5  1.11   0.394

  5   后溪   许溪上庄鱼鳞闸  Ⅴ  2017-09-08   7.65  7.31  4.71  6.9  1.01   0.326

  6   后溪   许溪上庄鱼鳞闸  Ⅴ  2017-11-13   7.21  7.35  6.98  8.4  2.61   0.235

  1   后溪   后溪水闸    Ⅴ   2017-01-05   7.25  7.1   8.57  9.5   2.62   0.591

  2   后溪   后溪水闸    Ⅴ   2017-03-07   7.72  6.98   5.73  6.3   6.54   0.627

  3   后溪   后溪水闸    Ⅴ   2017-05-09   7.21  5.79   6.48  5.4   6.68   0.7

  4   后溪   后溪水闸    Ⅴ   2017-07-03   7.15  6.85   4.94  4.9   3.24   0.447

  5   后溪   后溪水闸    Ⅴ   2017-09-08   7.71  7.25   5.19  10.2  2.47   0.372

  6   后溪   后溪水闸    Ⅴ   2017-11-13   7.35  7.46   7.54  8.8   2.64   0.323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6~9  ﹥2  15   10   2   0.4

  瑶山溪、深青溪水量很少,粪球杆菌也超标。水质比后溪差一倍左右。

  (以上为市环保监测中心水水环境监测站提供的2017数据)

 

  2018年1—7月份深青溪、后溪监测数据

  序号 流域  断面名称   考核目标  监测时间   pH  溶解氧 高锰酸盐指数 生化需氧量 氨氮 总磷

  1  后溪  许溪上庄鱼鳞闸  Ⅴ  2018-01-10   7.21  6.07   5.5    23   0.925   0.494

  2  后溪  许溪上庄鱼鳞闸  Ⅴ  2018-03-09   7.51  6.91   3.63   32   1.2    0.343

  3  后溪  许溪上庄鱼鳞闸  Ⅴ  2018-05-02   8.29  7.41   4.71   32   1.94   0.322

  4  后溪  许溪上庄鱼鳞闸  Ⅴ  2018-07-02   7.56  6.14   5.34   24   1.59   0.072

  1  深青         Ⅴ  2018-01-11   7.34   4.46   5.6   38   3.29   0.469

  2  深青         Ⅴ  2018-03-09   7.23   4.87   5.01   53   5.07   0.72

  3  深青         Ⅴ  2018-05-02   7.52   5.73   4.1    21   3.23   0.392

  4  深青         Ⅴ  2018-07-02   7.36   3.62   1.84   36   0.813   1.23

  下图(截图)为2018年一季度省环保的监测数据,显示深青溪与后溪仍然呈劣V类特征。

  二、集美区生态水系治理取得的成效

  2015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下,以贯彻落实新修改的水污染防治法和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为主线,集美区逐步升级“河长制”“湖长制”,系统推进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保护和水资源管理。通过“查、封、堵、打、治”,集美区已经初步形成了共建共管、共治共享的水资源保护治理格局,取得了水系治理的阶段性成效。

  1、系统施策,多管齐下开展流域治理。在厦门启动的9条溪流小流域治理中,集美辖区有后溪、深青溪和瑶山溪3条溪流。这3条溪流流域面积大,厦门市水源地之一的石兜坂头水库、集美新城依傍的杏林湾水库等,都在后溪流域范围内,可以说是集美重要的“母亲河”。区委区政府根据省市要求设立了双总河长,分别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区委书记、区长带头组织巡河以及沿岸水环境治理视察调研,一线协调解决问题。2018年年初,集美区“河长办公室”还与集美区检察院联合,在全市率先设立驻区河长办检察室,组织开展涉河违法行为巡查检查工作,引导依法治水。

  集美区流域治理涉及面广,区政府相关职能部门逐步克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治理思维,借助辖区环境科研院所的力量,基本摸清了水环境的总体情况、特点和污染源头,再经过系统施策的综合治理,多管齐下严控工业、农业、生活污染源,努力实施生态修复、加强维护管养,取得了可喜成果。截至2017年底,一是已完成许溪小流域3个治理项目,包括拐仔溪(东辉文山段)河道改造工程、东李溪河道治理工程、田李溪河道治理工程。二是积极推进深青溪、瑶山溪河道综合治理工程,该工程7个标段,已建成5个标段,剩余瑶一、瑶四标段正在施工建设。三是推进生态修复。组织对省控点许溪下庄鱼鳞闸进行试点整治修复,确保水质达到V类水标准。四是推进安全生态水系建设。先易后难推进洪溪、张茂溪、龙岗溪、枋塘溪、崎沟溪等7项小支流生态水系工程完善,推动小支流生态及水质提升。

  2、控源截污,完善城乡污水项目工程建设

  据区建设局提供的数据显示,截止2017年底,集美区城市污水管网总建设总长度221km,目前投入运行的有集美、杏林2座大型污水厂(合计15万吨/天,排放标准一级B),地埋式污水处理站12座(合计12.41万吨/天,排放标准一级A),55座农村分散式小型处理站(合计0.936万吨/天,排放标准41座一级A、14座一级B)。已建成的污水处理厂(站)处理能力达28.346万吨/天。目前全区产生污水为23万吨/天,实际处理量18.48万吨,处理率约80%。全区污水治理项目共222个,其中截污纳管项目138个,流域内截污纳管项目58个,流域内分散式项目70个。全区完成生猪畜禽禁养,农村污水截污纳管和分布式污水综合处理取得成效;城乡结合部和老城区雨污水分流及污水纳管处理能力进一步提升;开启了杏林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

  3、整治提升,杏林湾水质有所改善。与集美新城紧紧相依的杏林湾,是后溪流域的下游,面积达600万平方米,是厦门少有的城市区域浅淡水湿地,被喻为厦门的“西湖”。为了让杏林湾水更清、景更美,区委区政府从2015年开始强力推动杏林湾水域整治和景观提升,通过上游流域整治、排污口截污、污水再生处理站建设以及湿地景观和滨水休闲带打造等项目,截止到2018年6月30日,杏林湾环湾周边56个排污口截污工程完工,6座再生水处理站正式移交给相关单位运营使用,截污纳管更进一步,这意味着杏林湾的水质未来将更有进一步改善的保障。这些处理站不仅能“吞进”污水,还能“吐出”达到地表水标准的再生水,回用于周边市政绿化、浇灌及道路喷洒,或者作为生态景观补水。

  杏林湾的“颜值”正在不断提升。环绕杏林湾,一条超过20公里的自行车道、步行道已经形成,周边百姓及游客每天享受着绿色“生态红利”。2016年以来,杏林湾曾两次作为国家级赛艇赛事的举办地,视野绝佳、风光旖旎的水域被誉为“最美水上赛道”,获得了包括亚洲赛艇联合会主席在内的各地赛艇好手的纷纷点赞。

  4、生态修复,日东湖等重现美景。濒临马銮湾的日东公园,也因为风景优美的日东湖,受到附近居民的青睐。然而,就在几年前,日东湖还因为水质差、有异味而屡遭投诉。日东湖的“蜕变”,得益于借助微生物科学治理进行水环境的生态修复。从地理环境来看,日东湖与外界水体交换较少,生物结构简单,水生态系统脆弱,这些因素是造成其水体黑臭的根本原因。年前,日东湖黑臭水体整治工作启动,不仅治理污染,还创新引入生物治理方法,通过建立生态平衡,完善水体的自净,提升了其生态修复能力。相关部门持续进行科学专业的维护管理、实时监控,从而实现水体持久长清、美化环境的效果。与此同时,后溪入湖口的生态湿地公园建设正在加快进度,未来将极大改善进入杏林湾的水质环境,也将为市民提供一个休闲游玩的好去处。

  不仅是日东湖,在集美的多个公园、湖面以及溪流河道,都建立了长效的“河长”“湖长”管理机制,实现日常巡查机制和督查通报相结合的工作模式,对涉湖、涉河重大事项进行督办,严格落实考核制度,守护水域的清洁、美丽。

  三、集美区水域环境安全存在的问题

  1、相关水体水流少,局部黑臭。集美区大部分溪流集雨面积小,流经距离短,水质提高主要靠雨水补给。遇旱季,河道溪流水更少。平时溪流中水源大部分为生活污水,一方面由于部分河段多年未疏浚,河床底泥受多年污染,生态补水不足,自净能力差;另一方面,由于流域范围内城市化程度高,人口密度大,污染源多面源复杂,水质容易受外界影响而变差,因此监测结果常为劣V类。

  2、截污控源治理还不到位。截污控源就是源头治理,是流域治理中的重中之重。当前依然存在的主要问题:(1)辖区内“分布散、规模小、散乱污”的小作坊多,据环保局提供的数据显示,2017年底,集美区共有无证小作坊1070家,有工业排水处理的仅有98家。污水多数未经处理直排进入溪流。(2)虽然城乡生活污水截污纳管与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管网大部分已运行,但工程中尚存在漏接、错接、运行不经常等问题,有的城区污水管网多年未清理,存在管道淤积严重问题。(3)靠山地区乡村畜禽退养还存在小范围回潮。(4)全区还有300多口鱼塘等养殖污染存在;这些原因造成我区各入湖口及入海口的劣V类水质占50%且部分呈黑臭、恶臭现象时有发生。以杏林湾为例,在对排污口的现场调查中发现劣V类的污水进入杏林湾就有10-15个排污口。

  3、河道污水治理缺少专业生物修复配套。河长制的动态化管理中缺少专业生物修复配套,导致流域生态环境安全反复与不稳定。之前的河长制流域动态管理偏向清理杂质与水流通畅而已,对河道清污、驳岸生态整修与生物生态修复措施没有及时跟上,对水体自净功能的生态措施缺位,也缺乏生态治水的环境思维,导致水质循环情况时常反复与不稳定。

  4、溪流河湖养护标准不高监管机制不到位。溪流河湖养护工作停留在低层次徘徊,养护标准不高,大部分只限于日常保洁,没有把保洁和水质提升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并且缺乏高效的监管考核制度,综合养护的运行机制还不健全,养护工作缺乏主动性。比如有些单位存在养护不到位,所辖溪流、湖河沿岸脏乱差的问题常被检查通报,存在“临时抱佛脚”的被动应对思维。溪流、湖河沿岸环境的监督监管,养护考核还没有落实严格的奖惩制度。对三条流域(后溪、深青溪、瑶山溪)的系统治理仍然只是在工程项目整治上。

  5、民众水环境保护意识不高,社会监督有差距。长期以来,居民群众对水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对于河湖溪流水环境的治理是政府的事情,主动参与管护与治理意识淡薄;媒体的监督与民众的监督仍然淡漠;在农村,大多数群众就生活污水和农业面源污染对水体造成的伤害,还没有形成必要的概念与因果关系的认识,民众对水环境自觉保护意识存在不小的差距。

  四、构建集美区可持续的生态安全水系的综合治理措施

  水是万物之本,生命之源,是生态体系的命脉,也是一座城市繁荣发展的保障。立足当前,就是要正视存在的问题,集思广益。要摸清家底,画好雨水污水管网两张图;要追根溯源,源头截污;要依法治水,严格执法;要科学治水,综合治理,要用微生物科技手段介入,配合推进微生物生态修复措施,加强监管,强力推进可持续的态安全水系建设,久久为功,一定能够改善集美区的生态安全水系。为此建议:

  1、摸清家底,画好两张图。要在城市污水管网建设和农村污水管网建设取得成效的基础上,摸清全区污水管网现状,雨水管网现状,在摸清雨水污水管网“家底”后,画好“雨水、污水”管网分布图(简称“雨污水两张图”),为实现雨水、污水分流,为彻底实现水环境治理目标打好基础。一是要对全区的雨污水管网进行排查和疏浚,解决管网错接、偷接、漏损、堵塞等问题,抓好管网工程排查整改,提高管网接入率及运行率。二是抓好污水系统提标改造运行,加快集美污水处理厂三期、杏林污水处理厂三期、后溪工业组团污水厂扩建工程的工程进度促进早日投用;加快扩建九天湖污水处理站日处理量扩容到3万吨,推进前场、灌北两个市级3万吨地埋式处理站的前期工作;三是做好农村污水接入管网中、末段截流等措施,提升农村污水收集率。

  2、追根溯源,源头截污。当前我区杏林湾与近海的水环境富营养化和磷超标是长期面临的挑战,河湖水中衍生物多达万种,处理不好就是污染毒源。(1)推进控源截污,落实前端减排。要加大投入,建立全区统一的监测管理平台。一方面加强工业污染源在线监控设备安装与联网,实现辖区工业企业污水的集中治理与主要污染物在线自动监控警示,确保工业污水全部进入污水管网;另一方面,对于农村分散式生活污水要严格纳入集中式污水处理点,实行点对点链接与可在线监测。生活垃圾要分类收集处理,生活污水纳入常态化的监管。(2)强化日常动态监察。在实施河长制考核的基础上要用好“互联网+ ”确保拦污截流量达95%以上,并且每天进行动态监察,加强环境风险干预与管控,把流域危害落实在可控状态。(3)数据监测与反馈。建议由中科院城环所按照时间点提供监控数据,动态监控的数据及时反馈给河长办相关方,以提高监管的效率。(4)落实治理责任。在治理监管责任上实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生态文明考核机制。

  3、依法治水,顶格执法。(1)用好《环保法》及厦门检察院成立生态庭的法治威慑力,对上游拦污纳管工作不力、工业污水没有进入市政管道的加大处理力度与曝光力度,要让违法企业或个人付出违法代价以确保法律的尊严。(2)要坚决查处曝光那些工业污水偷排、小作坊偷排、鱼塘养殖偷排的单位和个人,要让偷排方付出违法的代价,逐步建立诚信生产经营理念。(3)排查小作坊。在相关流域监测倒查溯源,发现一起严肃处理一起,并将其法人纳入社会信用黑名单。(4)对那些在三条主要流域500米范围内的水产养殖,调取国土航拍图对违章抢建设施依法直接清除,同时依照农业水产养殖条例不能经营的应转产转业。

  4、科学治水,综合治理。当前集美区水环境治理涉及河长办、建设局、农林水利局、行政执法局、环保分局等多个部门,各自为政难以形成合力,建议成立由区领导挂帅的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设立办公室,抽调专职人员进行集中办公,形成上下合力,为综合治水提供有力保障。(1)要落实责任,合力治水。治水是个系统性工程,要落实责任,做到四个一,即“一个决策机构,一支治水队伍,一张水污染图,一套治水措施。”要持续推进控源截污,深化乡村环境整治行动,注重管网纠错、补漏,完善提升城乡道路、管网等基础设施;要确实理清污水厂、泵、站的管理职责,发挥截污系统设施的使用效率。(2)治标更要治本。在有效实行区、镇、村三级河长制网格化联动基础上,探索建立“民间河长”“企业河长”加强上下联动,巡查管护,要特别警惕农村池塘水产养殖、工业废水、小作坊偷排污水,确保上下游区域水污染联防联控;对处于劣V类污水的流经区域保持“畅通性”,因地制宜地为水体交换与水动力布局做好基础工程,对于河道溪流条件允许的区域建议分段建设拦水坝,以确保水流域的水“动力充足”。建议科学合理调度,对有一定规模的污水处理厂的中水沿着溪流边或道路,将中水“打到”溪流上游,确保溪流河道水动力通畅,水清岸绿;对于老城区污水管网污泥淤积,导致水流不畅,相关责任部门应进行排查并落实清污工作;要做好河湖溪流底泥的安全评估,在科学清污的同时应配合微生物制剂的安全处理,防止底泥转移的污染源出现二次污染。(3)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控。大力抓好畜禽养殖回潮控制农业面源污染。一是严控畜禽养殖回潮。巩固畜禽退养成果并全面防治畜禽养殖回潮,对于畜禽退养出台监督抽查办法,提高举报奖励金,防止回潮。二是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印发关于农业面源污染防控专项行动方案和现代农业生态示范片实施方案通知;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应用、农作物无公害生产技术、绿色防控技术;加强蔬果农残抽检,举办关于农作物科学用药、用肥的技术培训班,控制小流域农业面源污染。三是控制鱼塘养殖洗池污染。要迅速组织对全区流域内鱼塘养殖情况进行调查摸底,根据情况综合分析划定区域,视情拟定收储方案。针对冲洗鱼塘排污问题,尽快出台鱼塘排污污染管理办法,采取洗池报告补偿、处理等办法,严控鱼塘洗池污染。(4)建立长效机制,确保水环境项目工程的资质与工程质量。辖区流域水系治理的规划设计方案要讲究环境科学,实施水系项目技术工程措施要与设计方案同步,招投标水生态环境项目企业与工程施工企业必须一致,不能投靠关系而造成设计施工的脱节(或者高资质中标转包给低资质或无资质工程公司),建议生态水环境工程招标时应集设计、施工、维护三位一体并以3-5年为一维护周期的水环境工程招标体系,以防止短期化行为。(5)科学治污,消除恶臭隐患。对于九天湖等湖河段或者公园水体的环境经常性恶臭问题,在实施清淤工程的同时,对恶臭的NH3-N类、漂浮物等有机物质可以借助生物环保治理技术,采用微生物无害化除臭,运用高效复合微生态制剂技术、臭氧氧化曝气技术、氧化剂与酶制剂联合运用技术,消除恶臭水体隐患。

  5、生态治水及微生物生态修复措施。实施流域治理的水环境工程处理公司,应在水环境物理畅通的基础上,强制性要求必须有水渠生态与微生物处理措施。水环境工程建设不能只是工程设施的投入或者只是应付检查需要,水体中的溶解氧、透明度及微生物指标与“水质无二次衍生危害”是生态水系“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根本标志。基于此,建议实施系统的水系治理与生态修复相互推进。用微生物科技的介入实施科学治理,各河道维护与修复应以2-3年时间的治理与维护为一招标周期,确保驳岸生态修复与河道生态环境稳定,实现河道水系中长期安全的可持续成效。

  6、多措并举,构建全民治水护水格局。良好的水生态环境靠“三分治,七分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与居民环境意识的提高也是流域治理文明提升的需要,要建立长效的水环境治理机制,党员干部、乡村干部在水生态治理管护中应起带头示范作用。(1)建立守土有责的落实机制。坚持网格化、属地为主和管行业必须管环保的原则,构建政府主导型水环境综合治理机制。把镇街与部门的水环境治理与保护工作列为年度考核目标管理考核和领导干部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2)建立民间有效的监督机制。建议在流域相关地河岸两侧依据环境科学的角度设立生态长廊,并设立由村民长老顾问等乡贤组成的“民间河长”轮值制,依托村民道德长老的威望以加强居民的环境意识与良好习惯的养成;强化河道养护中社会共治,建立河道整治与管护长效机制,发挥法律人士、环保组织、热心民众及专业机构的作用,共同参与水生态环境的修复治理。(3)强化严格有效的监管。加强政府、企业、监管三方的角色认知与分工,建立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要高度重视辖区院校等生活污水生产大户的监控,强化巡察,督促完善相关设施的运行,确保达标排放。要实行上下游区域水污染联防联控,对超标的乡界断面,实行倒查机制,强化责任追究力度,建立完善的环境执法联动机制,强化环境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配合,加大司法力量对水环境的保障作用,提升环保执法的公信力与威慑力。(4)建立公众参与的协作机制。提高全社会的生态环境意识,是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措施。要积极创造条件,积极推进工厂企业、居民群众的社会共治,适时建设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产业发展教育培训基地,群策群力促进生态环境与居民素质的进步。要加大水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特别是针对污染水源行为以及所需承担的法律后果的法制宣传,不断增强公民与法人的违法成本意识。注重舆论监督,及时公布违法排污企业“黑名单”,及时曝光全区最差河段,宣传环保举报热线,大力营造行政推动、舆论助动、公众参与的治水氛围,创新“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实现方式,确保把我区水域生态安全并构建可持续的富有成效的生态安全水系。

  课题指导:陈建荣 陈清苗 丁加生 黄云茜

  成员:颜建艺 王跃进 余清岩 王进法

  苏清海 陆杰 杨学耘

版权所有:厦门市人大常委会  闽ICP备11010411号

技术支持:厦门日报·新媒体/厦门网  地址:中国-厦门 邮编:361000

电话:0592-2891222  邮箱:xmrd@xmrd.gov.cn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3169号

手机网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机构设置 人大公报 人大概况 各区人大 站内检索